丁黎:画境中的生命印记——《卜敬恒山水画集》序
文摘
文化
2024-09-18 08:39
四川
艺术
美感——即欣赏能力,是人类在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积淀和升华的基本能力和价值观念之一。美感与智慧即认识能力、道德即伦理观念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最重要的基本价值观念,并成为人类精神文明金字塔顶端最为美丽炫目的瑰宝与花蕾。而艺术,则是使美感具象化和世俗化、即经由或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或载体,使其成为人们可视可触可听可感知的具象物的物化手段和形式之一。不管艺术的具体品类有多么纷繁,表现形式有多么复杂;也不管艺术家们是如何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审视世界,又是如何用丰富的色彩和怪异的形象去描绘和诠释世界,而艺术的本质和终极目的却始终是相互贯通和趋于一致的、即最终都可以归结于对于美的发现和创造。如果把艺术创作过程看作是具有某种调控机制的主客观相结合的双向反馈系统的话;那么,发现和创造,或者换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即吸收和释放,就是这个艺术创作系统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两极。而具体掌握和调控这个创作系统的,则是艺术家本人。不同的艺术家正是以自身不同的秉性气质、人生阅历、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和创作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编码和运作程序,并在对生活的不断吸收和对创作的不断释放的持续过程中,把自己微妙空灵的艺术感觉,转化为某种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具有某种具象形式的审美物化物。由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无可避免地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印记和生命特征,而他因此也就在无意中于作品里留下了自己的精神形象。因而,从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作品,就是艺术家的某种精神画像。在涉及对于艺术家的个人评价和其艺术作品的诠释过程中,我比较倾向于注意作品更甚于注意艺术家本人。因为从根本上说,对艺术的解构与释读更基于作品而不是基于艺术家自身一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切断或者屏蔽艺术家与作品的血肉联系、更不是要排除艺术家本人或许就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艺术品:——因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不是作品藉艺术家存在,而是艺术家因作品而存在;不是艺术家的宣言或行为一一当然“行为艺术”又当别论——也不是身份或地位显示艺术家的意义,而是他的创作物——艺术作品才能真实而客观的体现和界定艺术家的品位和价值。因而,当一幅幅作品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会感觉到画面上的那些笔触,那些线条,那些色彩,那些形象,总之艺术家的所有作品背后,都会逐渐浮现出一些关于创作者的浮光掠影,甚至会幻化为艺术家本人的一颦一笑,会变成那种可以令你心领神会却又捉摸不透的目光和表情。我有时甚至会觉得自己每当面对一幅作品,就是面对一个毫不掩饰的赤裸裸的灵魂的傲然逼视和挑战乃至挑衅。当然,挑战乃至挑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流方式,甚至是一种更具严肃意义的交流方式,可以在情感、意志和精神的对峙与碰撞中,完成彼此对于艺术的沟通、理解和契合。卜敬恒先生是我所熟悉的一位中年国画家。他有幸生于钟灵神秀的嘉山嘉水之风水宝地,从小就感受到名山大川的灵气和神韵的濡染和陶冶,在幼小的赤子之心中就播下了一颗珍爱和向往美好事物的艺术根苗。后来他在研习绘画的过程中,又有幸结识和师从一代国画大师李琼玖先生习画,并始终坚持外师造化、内证心源的创作道路,经历十年铸剑、十年砥砺的过程,从而成为李琼玖先生的得意弟子之一,与同门师友们一起幸运的为以李琼玖先生为标志和代表的、在当代画坛上为数不多而又声名远播的中国画地域性流派——嘉州画派的一员。在二十多年的水墨行程和丹青生涯中,卜敬恒先生人文修养和艺术造诣渐深,传统功底和笔墨修为愈健,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规范和表现形式,从而跻身画坛,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卜敬恒山水画集》的出版,正是对卜敬恒先生艺术行程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和检阅。临读卜敬恒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恍如又回到了和作者促膝晤谈的往昔时刻,我不禁神思恍惚,仿佛又神游于嘉山嘉水之间,穿越乌尤之群峰,飞渡凌云之栈道,聆听沫水若水之涛声,饱览峨眉青城之月色。我不仅从那横绝峨眉巅的层峦叠嶂中读出了雄浑,从那远与天接的湖光水色中读出了辉煌,从那枯涧寒泉中读出了幽深,从那寒江垂钓中读出了潇洒;我还从那花间禽鸟的啼鸣闲话中读出了庶民的诙谐,从江畔那唱晚渔舟中读出了尘世的艰辛,从那摇曳嬉戴的群鸭中读出了童真天趣,更从那深山古刹的神秘宫墙间,读出了超凡脱俗的出世之意------。当我的思绪随着卜敬恒先生的悠远画境任意遨游的时候,我在这画境中也读出了卜敬恒先生辛勤践涉的印痕和足迹,还有他的才情与悟性,他的明敏与巧思。通过卜敬恒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从艺经历,我相信,在艺术的道路上,真的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行走、没有什么方便之门可以实现跨越的。卜敬恒先生已经用他的真诚与执着,走向了成功,用他的实践进行了印证。他终于在与社会的不断交流与切磋碰撞中,逐渐获得了理解了与认同,从而以他的作品在画坛上塑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形象,取得了他当之无愧的一席之地。我愿在此向卜敬恒先生表达由衷的喜悦和真诚祝福,祈愿卜敬恒先生从此心无旁骛、此生永远与书画为伴,永远秉持自己的初心、真诚与执着,一往无前,走向诗与远方,走向心中的耀煌!丁黎 文化学者、艺术批评家、收藏鉴赏家,四川美术出版社编审。
曾任: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四川省诗书画院艺术评论家,四川美术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学术中心主任,四川省文史馆《收藏参考》、《收藏人物》杂志主编,四川文轩美术馆艺术总监等职。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美学、文学、美术、戏曲、收藏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艺术评论、人物专访、序跋、卷首语等文章100多篇。主持编辑出版包括《王朝闻集》(16卷,600万字)、《吴冠中文集》等大型重点图书画册150余种。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首届(1980-1990)优秀美术图书奖(国家最高级别图书奖)金奖、四川省最佳图书奖等众多奖项。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曾多次深入走访、调研、考察各级美术馆、艺术馆和博物院馆、各地古玩市场、考古发掘遗址及赝品造假作坊,广泛参与各类古玩艺术品的鉴赏、收藏、交流、拍卖等活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艺术品收藏市场发展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