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抬起手看了看腕上戴了十年的手表,已是傍晚六点。窗外的夕阳把整个房间染成了暖橘色,我收拾好行李箱,最后环顾这个住了四年的房间。床头柜上还摆着孙子三岁时送给我的手工贺卡,歪歪扭扭地写着“最爱奶奶”。
四年前,我怀着满腔期待来到儿子家。那时我刚退休,想着能帮儿子儿媳分担些家务,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孙子。可现实远比我想象的残酷。
1
“妈,你怎么又把衣服洗皱了?”儿媳小美的声音总是带着不耐烦,“现在的衣服都是要分类洗的,你怎么就记不住呢?”
我低着头,不敢说自己手指关节疼,拿不住衣物。每天要洗三家人的衣服,打扫卫生,做三餐,接送孙子,还要记住小美各种各样的规矩。深更半夜,我常常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
“妈,你煲的汤又太咸了!”儿子阿杰皱着眉头,“你是不是年纪大了,连味觉都不灵了?”
我知道自己老了,反应慢了,但我真的在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可是在儿子家,我似乎永远都做不对。
2
最难熬的是每个周末。小美娘家人来做客的时候,我就像是隐形人。她们坐在客厅聊天说笑,我在厨房里忙进忙出。有时候听到她们议论我,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只能假装没听见。
孙子小帆是我唯一的慰藉。每次他放学回来,总会第一个跑来找我,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奶奶,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奶奶,我给你画了一幅画!”这些时刻,让我觉得所有的委屈都值得。
但最终压垮我的,是去年冬天的那场感冒。
3
我发着高烧,躺在床上,全身像被车碾过一样疼。可当天小美要参加重要的工作会议,我还是强撑着去接孙子。结果在学校门口差点晕倒,把小帆吓哭了。
那天晚上,小美对着儿子发了一通火:“你妈这么大年纪了,万一出什么事,谁负责?要不还是让她回老家吧!”
我躺在床上,听着墙那边的争吵声,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我在这个家里,不过是个免费的保姆。
四年来积攒的委屈,在那一刻全都涌了上来。我决定离开,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临走那天,我特意给小帆准备了一个月的营养餐,全都分装好放在冰箱里。
4
回到自己家的第一天,我睡了十二个小时。不用担心早上误了送孙子上学的时间,不用记着该给谁洗衣服,不用忍受那些指责的眼神。我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但我没想到的是,离开还不到一个月,儿子一家就找上门来。
小帆一见到我就扑过来大哭:“奶奶,你为什么不要我们了?我想吃你做的饭!”小美低着头,眼圈发红:“妈,对不起,是我们做得不对。”儿子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家人之间,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习惯。习惯了我的付出,习惯了我的存在,直到我离开,他们才发现这些习惯有多珍贵。
5
最终,我们达成了新的约定。我每周去他们家三天,其他时间过自己的生活。小美开始学着体谅我,儿子也会经常问问我的身体状况。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说“不”。
现在的我,依然会给孙子做他最爱吃的红烧肉,会给儿子儿媳准备他们爱喝的汤。但我也会在感到疲惫时说出来,会在需要休息时果断拒绝。
爱是相互的,付出也应该是双向的。经历了这一切,我终于明白,善待别人的前提,是善待自己。
望着窗外的夕阳,我轻轻抚摸着孙子送的贺卡。生活总是在不断地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如何在爱与被爱中找到平衡。
愿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也能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