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地母系长相”标准里,女性的五官通常走势偏平,线条粗犷,锐角稀少,整体呈现出一种四平八稳的宽厚感,让她们散发出一种庄严神圣又温和包容的能量。
“钝感十足的面部+丰腴紧实的身材”是地母系美人的典型特征,既气质厚重,又不失温婉优雅。
上世纪90年代,大众审美受港产片影响颇深,因此,像巩俐、钟楚红等女星追求自然肤色、蓬松黑发、不刻意强调细胳膊细腿的穿衣打扮成为一代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在当时,这种审美倾向并未被冠以“地母”之名,却已有像对女性原始美的欣赏、对健康肤色的认可等“地母系”的影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日韩流行文化开始席卷亚洲,也是在这一时期,“白幼瘦”开始出现。
长久以来,“可爱”在日本审美体系中极具话语权,为了追求纤瘦和自然的幼态感,日本女生通常会有控制饮食的习惯。在妆容方面,日本知名时尚杂志《Woman》曾调查583位日本男性喜欢的妆容,发现近七成受访者更喜欢女生画“细眉”。比起魅惑的“猫眼”,过半数男生更喜欢楚楚可怜的“下垂眼”。
“白”代表着肤色白皙,“幼”代表着年轻可爱,“瘦”则代表着身材纤细。慢慢地,这种审美在网络平台上被广泛传播和追捧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变形,被消费主义冠以各种各样的新造词,同时改变着我们的审美倾向。
从前几年的A4腰、BM风、漫画腿,到后来的纯欲风、短中庭、大卧蚕等等,都是白幼瘦演化出的审美变体,一定程度上也被视为对男性审美的迎合。
女性身上的娇嗔、妩媚、柔顺和淡然的气质,一度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性别理想类型。
因此女性一旦表现出“越轨”倾向,例如中性、刚强,甚至有一定侵略性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主流”的颠覆,不由自主地产生抗拒和不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塑造的“完美形象”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互联网用户,“比较”的枷锁无形间落在人们身上。当人人都开始用他人的标准来审视自己,追求被大众认可的审美时,畸形的审美便肆意生长。
💃
尊重每个人的身材差异
胖或瘦都可以很美
“白幼瘦”审美在东亚各国尤其流行,这使得女孩们长年累月为自己的身材还不够“好”而感到烦恼。
在豆瓣话题#我所经历的身材焦虑中,无数网友讲述的焦虑故事不过冰山一角,更触目惊心的是,话题被浏览1878.1万次。
媒介并不仅仅扮演传播者的角色,它还会成为审美标准的建构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力量女孩”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用汗水雕琢出的健美身材——结实有力的大腿、紧实挺翘的臀部,彰显着充满生命力的美。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国家队的女运动员们。
铅球运动员巩立姣在拿下冠军后,毅然为那些被“白幼瘦”霸凌的女孩发声:人间值得,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这些胖姑娘;
女子举重队更是对白幼瘦的审美进行了有力“回怼”,在说到身形问题时,东京奥运会女子87公斤级举重冠军汪周雨调侃道:“我感觉我们身材都还可以,我感觉太瘦了也不好看。”
今日作者 雨衣 贾瀚阳(实习生)
编辑 城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