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的一体化探索

教育   2024-11-14 20:32   北京  

教小萌说

一起来看!


本文字数:5266 字

阅读时间:11 分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党的二十大报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材一体化是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 。2022年3月以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下简称 “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展了修订工作,加强一体化设计是本次修订的一项重点任务。本次教材修订注重一体化编排教材内容,遵循“瞻前顾后、以低定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路,努力提升思政课教材的育人价值。


1


编写依据一体化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铸魂工程。教材编写要遵循权威依据,以保证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编写依据一体化,是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中,编写依据一体化为教材修订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主渠道。本次教材修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统筹安排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等内容,结合相关学习主题介绍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讲故事、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做到科学编排、有机融入、系统展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中,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引导,通过“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以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初中阶段重在感性体验和知识学习,集中阐释与有机融入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之前并行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了整合。这是首个贯通设计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的课程标准,同时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编排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围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和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进行逻辑构建,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的整体性,实现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的一体化设计,为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体化设计搭建了“脚手架”。


(三)落实系列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课程教材文件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进一步推进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等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导性文件。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这些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课程教材指导文件,基本是按照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要求,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指出了各学段落实的主要内容以及要实现的育人目标,同时指出了思政课落实系列主题教育内容的主渠道地位。这一系列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课程教材的指导性文件,是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依托,也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体化设计的重要依据。


2


育人目标一体化

育人目标在教材修订中具有引领性作用,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切入点。“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将总体目标要求贯穿于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任务,合理设定不同学段的具体育人目标,为教材内容编排提供方向性指引。


(一)明确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目标定位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是 “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是“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同时,《意见》还提出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 ,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并明确指出 “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意见》的上述规定,为道德与法治教材育人目标的设定与实现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宏观指引,打牢了教材一体化设计的基础。


(二)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抓手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立足本学段课程目标定位,以“成长中的我”为内容的逻辑基点,立足培育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依据 “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逻辑,凝练了“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主题,以1—2年级(小学低年级学段)、3—4年级(小学中年级学段)、5—6年级(小学高年级学段)、7—9年级(初中学段)进行划分,对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体现出渐进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


编修队伍一体化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教材编写队伍一体化是关键要素。作为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在编写队伍方面,坚持政治首要标准,着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修订队伍,实现编修队伍一体化。


(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本次教材修订,设立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编修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统筹义务教育阶段共九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工作。编委会通过集中统稿、专题审读、一体化审读、文字句读等工作机制,对重大主题教育内容以及教材难度、案例选择、活动形式、文字表述等进行统筹,处理好“全程贯通”与“学段差异”的关系,做到既“打通一条渠”,又“各自守好一段渠”,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或者相同内容的表述相异,使教材内容实现主线贯穿、主题鲜明、螺旋上升。


(二)合理组建编修队伍,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教材编委会的领导下,分学段、分册次成立教材修订组。在教材修订组的人员组成上,合理考虑跨学段人员调配,统筹考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以及统编高中思想政治等教材的编写队伍,同时吸纳基础教育教研部门以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教材修订,实现教材主编或核心作者不同程度地学段贯通,发挥修订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教材内容 “瞻前顾后”提供组织人员保障。


4


内容编排一体化

从课程内容看,教材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课程育人目标要求,围绕《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系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相关文件,在教材中进行系统设计,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体现进阶,形成有机衔接、环环相扣的教材内容体系。


比如,对于“党的领导”这一主题教育,小学低年级学段设有“戴上红领巾”一课,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直观启蒙认识。小学中年级学段设置“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课, 阐释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携手共发展,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学高年级学段专设党史专册,重点呈现党的领袖故事、革命英雄事迹、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发展成就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同时,小学高年级学段还专设“党爱人民我爱党”单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党和人民的关系以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初中九年级上册教材专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单元,进一步提炼概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阐释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及党的初心使命、根本立场、精神谱系等, 围绕觉悟提高和品德塑造,重在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夯实拥护党的领导的信念根基。


又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教育,教材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精神,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重在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重在认识体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据此,小学低年级学段讲述了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阐释了勤俭传家、诚实守信、自立自强、见贤思齐等中华传统美德,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中年级学段介绍人格修养、仁爱精神、爱国情怀等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小学高年级学段通过讲故事、列事例、看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内心埋下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初中七年级下册专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通过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与道理阐释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感悟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在初中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也分别从社会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这样分学段、分内容的递进式设计,教材通过有机融入与集中阐释,实现了对同一主题内容的主线式设计与螺旋式上升。随着学生身心发育的不断成熟及其对生活感受的日益丰富,他们对同一学习主题的感悟和认知也会不断加深,有利于逐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同理,对于其他重大主题教育内容,教材也是遵循上述原则和方法,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目标。



5


栏目设计一体化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活动栏目设计遵循一体化原则,体现活动型课程要求,实现栏目功能的相互配合、有机统一。每册教材均设置单元、课、框三个层次。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语、正文、各种栏目等基本要素。小学教材低年级学段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寓内容、活动为一体, 中年级学段和高年级学段设置活动阅读角、相关链接、小贴士等栏目;初中学段设置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启思导行、单元思考与行动等栏目。这些栏目设计,具有形式的统一性、理念的一致性、功能的相通性等特征,重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逐步提升思辨程度,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服务对教材正文内容的学习以达到启智润心、 铸魂育人的效果。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新形势下,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任务,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和信念,以教材一体化建设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公众号
内容来源 |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4年第10期
作者 | 毛志浩,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副主任。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人教教材培训

微信号 : rjjcpx

人教教材培训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的育人帮手,为你提供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权威解读、培训服务、云教研和电子版在线阅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