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云教研学习心得 | 用好教材助学资源,创设利于阅读的学习情境

教育   2024-11-22 20:32   北京  

教小萌说

为进一步分享优秀教研教学经验,促进全国一线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2024年“人教云教研”举办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向参与活动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征集优秀实践应用、心得体会、收获与建议,并择优在“人教教材培训”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本文为此次征集活动的一篇优秀作品,作者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韩小雪。一起看看她分享的学习心得吧!


本文字数:1866 字

阅读时间:4 分钟


今年秋季,我以执教教师的身份参与了2024年“人教云教研”第6期第1讲(总第251讲),为老师们带来了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课例。很荣幸有机会参与到“人教云教研”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虽然是执教者,但更是学习者。活动当天听课的时候,我回想起了此前备课、磨课的过程。其实,最后为老师们呈现的这节课和早期的雏形差别很大,幸运的是,我在成长路上得到了专家的指引,引领我找到方向,就像《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那样,为我指出一条明路,扶上马,送一程。课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张晓毓老师的精彩点评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语文课程及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


《秋天的怀念》是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亲情主题的散文,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读出“母爱”并不难,但真正体会到史铁生笔下“伟大的母爱”就不容易了,加上本文隐含“儿子的悔恨与愧疚”和史铁生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感悟,想要带领学生理解如此丰厚的内涵并非易事。在前期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我的思路并不清晰,走了很多弯路,最后是在王彤彦老师的指导下,让我明确了“忠于文本,忠于教材”这条路径。


学习照片


统编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助学资源,课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给这篇文章的教学提供抓手。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引导我关注文章标题与作者情感的交织,因此,本节课的环节一“再寻——秋天的故事”想要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叙述的事件,在“扩写题目”活动中,让学生思考:作者怀念的是什么?为什么怀念?为何在秋天怀念?


这个活动作为本课的伊始,想要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走进文本营造的氛围之中。课后,张老师的点评中说道:“文本创设的情境是真实的,是贴近学生真实语文学习的情境。”一直以来,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创设的“学习情境”就在文本之中。用好教材,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诚如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所说:“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


在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文章主旨的过程中,“思考探究”第三题启发我关注“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磨课过程中王彤彦老师引导我关注“三次看花”这个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因,由此本节课的环节二“深识——生命的意义”从“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本义入手,在情境朗读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体会过程中,逐渐带领学生走到最后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


学生的朗读是贯穿活动始终的,学生在朗读、讨论、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渐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深意。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借由朗读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也通过朗读外化自己的情感体验,我认为有读书声的语文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甚至到初三阶段,朗读仍然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比如《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我尝试带领学生“走进咸亨酒店”,分角色朗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在全班的笑声中,探究文中几次“笑”的不同含义,分析不同人物的心理,借由探究人物语言分析小说主题。我感觉,有时候一场酣畅淋漓的朗读可以代替长篇大论的讲解。


环节三“终探——母爱的深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次看花”,理解“看花”背后的深意。这里很遗憾的一点是,课上缺少第三段的学生情境朗读,如果能够让个别学生在有所体会后朗读课文,或许能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在最后“谈学习感受”的活动中,能够再“推一把”,追问学生的情感体验,或许能够让学生不仅读懂作者母亲伟大的爱,也能读懂自己母亲伟大的爱。


这次备课的过程,是我重新理解史铁生的过程。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入手,阅读他的大量作品,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再构思这节课,在需要推动学生思维提升的节点,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这节课,学生在真实的阅读、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思考与体会,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真正看得见的,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地发生了。


张晓毓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教好语文课,就要用好教材,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在语言实践和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是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情境性与实践性”这一要求的落实。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实践。


一方面,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通过设置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生活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知识结构、日常经验紧密相连,使语文课堂摆脱枯燥的“一言堂”“满堂灌”,转而让学生去体验、实践、生成。以此,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动、肯想……让语文课堂呈现“活态”发展。


另一方面,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这一方式摆脱传统语文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的模式,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中,融入课堂实践活动,主动探索未知,生成对新知识的认识。这样的课堂转教师“教”为学生主动“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武器。


活动介绍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作者 |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  韩小雪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人教教材培训

微信号 : rjjcpx

人教教材培训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的育人帮手,为你提供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权威解读、培训服务、云教研和电子版在线阅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