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过于敏感,情绪像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导致内心的能量在无形中被大量消耗?你是否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充满了纠结,即使已经开始,内心仍然将信将疑,忍不住去设想那些不美好的结局,甚至在事情还未真正展开时,就已经被自己预设的失败感压垮?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奉劝你,千万不要,边做边自我怀疑。成就每一件事情,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界的困难,而是你内心的自我怀疑。当你决定去做一件事,最忌讳的就是一边行动,一边怀疑自己是否能成功。这种分裂的状态会让你无法全身心投入,既影响了当下的表现,又增加了内心的焦虑感。我觉得信念感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行动时若夹杂着不断的质疑与内耗,不仅会削弱你的专注力,还会耗尽你的心理能量,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半途而废。长此以往,自我怀疑会像黑洞般吞噬你的自信与动力,让你陷入无尽的内耗循环。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你坚信自己会失败,那么你的行为和决策往往会不自觉地朝着失败的方向发展。反之,当你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你的行动也会更加果敢有力,成功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敏感不是问题,无法管理敏感才是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情绪。过度沉浸在情绪中,只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内耗,最终让我们在行动中犹豫不决,错失许多宝贵的机会。如果你在行动中总是自我怀疑,或者不断被情绪干扰,那么你将很难专注于事实本身和问题的解决。建议大家一旦开始,就全身心投入行动,不要被预设的焦虑和情绪所消耗。心理学家艾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写道:“真正的力量在当下,当你完全投入到当前的行动中,焦虑和怀疑自然会消失。” 培养自己的节奏和定力,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才能真正摆脱内耗的困扰。当我反复写到:“边做边自我怀疑”,我的脑海当中不知不觉地就浮现出“气血”两字。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气血充足的人通常精力充沛,思维清晰,情绪稳定;而气血不足的人则容易感到疲倦、思维混乱、情绪波动大。我觉得当我们边做边自我怀疑时,不仅会削弱我们的行动力,还会在深层次上损耗我们的气血。那么,这种心理状态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内在耗损呢?我从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给大家剖析一下。当你一边行动一边自我怀疑时,实际上你的内心在同时处理两件相互冲突的事情:一方面,你想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另一方面,你内心的怀疑和焦虑在不断削弱你的信心和动力。这种“内耗”会使你的心理能量成倍消耗。心理学家称之为“认知失调”——当你的行为和内心信念不一致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仅让你感到疲惫不堪,还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因为长期的心理冲突会引发体内应激反应,耗损身体的能量储备。自我怀疑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尤其是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情绪的背后是未被理解的潜意识。” 当我们自我怀疑时,潜意识中的不安全感被激活,导致情绪起伏不定。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脏腑的气血运行。例如,过度忧虑伤脾,愤怒伤肝,恐惧伤肾。这种情绪波动不仅会让你感到心力交瘁,还会在生理层面干扰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身体疲惫不堪。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注意冲突”,即你在同时关注多个相互矛盾的信息源,导致认知资源的极大消耗。当你无法专注时,气血也会随之耗散。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神不宁则气血不调。注意力的持续分散,会使心神得不到应有的休养,从而导致气血耗损。
自我怀疑往往伴随着自我攻击,即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贬低。这种自我攻击不仅会削弱自信心,还会在心理层面形成一种“慢性应激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体内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免疫力下降,气血耗损。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称之为“内在的暴君”,这种内在的自我攻击会使你陷入一种无休止的心理消耗战,气血在这种持续的内耗中逐渐枯竭。当你对所做的事情充满信心和信念时,气血会顺畅运行,支持你的行动。而当信念感缺失时,气血运行会受到阻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指出:“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针,没有信念的行动如同在黑暗中摸索。” 没有信念感的行动,不仅会使你感到迷茫和无力,还会导致气血运行的停滞,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气血无法顺畅流动。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的“未完成情结”指出,未完成的任务会在潜意识中持续消耗心理能量。当你边做边怀疑时,任务往往难以顺利完成,这种未完成的状态会在潜意识中持续消耗你的能量,导致气血损耗。未完成的任务如同心理上的“悬而未决”,使你无法真正放松,气血也得不到应有的休养和恢复。边做边自我怀疑,不仅在心理层面导致巨大的内耗,还会在生理层面损耗气血。这种双重消耗,使你感到疲惫不堪,精力不济。边做边自我怀疑的状态,往往源自于深层次的心理模式和内在信念。要真正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并进行有效调整。我重点从下面5个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自我怀疑往往根源于内在的负面信念系统。这些信念可能包括“我不够好”“我不值得成功”“我一定会失败”等等。这些深层的信念通常是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并持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指出,负面的核心信念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首先,你需要识别出那些深层的负面信念。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或在心理咨询中,探索那些反复出现在你脑海中的自动思维。例如,当你面对一项新任务时,是否常常自动浮现出“我肯定会搞砸”这样的想法?一旦识别出这些负面信念,下一步就是挑战它们。问自己:“这个信念真实吗?有没有相反的证据?”例如,如果你认为“我不够好”,那么回顾一下你过去成功的经历,寻找证据来反驳这个信念。用更加现实和积极的信念替代负面的核心信念。例如,将“我不够好”替换为“我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通过持续的认知重构,你可以逐步改变内在的信念系统,从而减少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往往与潜意识中的不安全感有关。这种不安全感可能源自过去的失败经历、童年创伤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即我们在面对不可控的外部环境时产生的深刻不安。通过小步行动逐步建立安全感。设定可达成的小目标,每次达成后给予自己肯定和奖励,逐步积累信心。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专注于当下,减少对未来的过度担忧。想象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岛”,在心理上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当感到不安时,可以想象自己身处这个安全岛,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自我怀疑往往与自我效能感不足有关。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如果自我效能感不足,就会在行动中充满怀疑和不安。通过完成小任务,逐步积累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每次达成目标后,给予自己肯定和奖励,强化正面的自我认知。寻找并学习那些在相似领域取得成功的人,通过观察他们的成功经验,增强自己的信心。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强化正面的自我认知。例如:“我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我能够应对挑战。”自我怀疑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尤其是焦虑、恐惧和沮丧。情绪调节能力不足,会使这些负面情绪持续影响你的心理状态,导致气血耗损。心理学家詹姆斯·格罗斯的情绪调节理论指出,有效的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增强心理韧性。首先,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当自我怀疑和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急于排斥或压抑,而是停下来,仔细感受和识别这些情绪。找到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情绪。例如,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运动或与朋友倾诉等方式,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学习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渐进性全身放松、正念冥想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在情绪波动时保持冷静,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自我怀疑往往与缺乏内在支持系统有关。内在支持系统指的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给予自己支持和鼓励的心理资源。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足够好的母亲”概念,强调了我们内在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当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要急于自责,而是告诉自己:“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犯错,我可以从中学习。”想象一个理想中的支持者,可以是真实的人物(如导师、朋友)或虚构的形象(如智慧的长者)。当自我怀疑时,想象这个支持者会对你说什么,给予你什么样的建议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在内心中建立一个稳定的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应对挑战。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找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或导师,当感到自我怀疑时,可以向他们倾诉和寻求支持。要摆脱“边做边怀疑”这种状态,关键在于重构认知和内在信念系统、培养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减少内耗,专注于当前任务,不被情绪和自我怀疑所困扰。正如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在任何情况下,人都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选择相信自己,专注于当下,才能真正摆脱自我怀疑的困扰,让气血顺畅运行。在心灵的幽深森林中,“边做边自我怀疑”像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抽离我们的力量,损耗气血,使前路愈加迷茫。但请相信,你有能力驱散这片迷雾,重拾内心的宁静与坚定。识破内在批判,修复信念,如重塑古城的城墙;安抚潜意识的不安,如平息大海的波涛。增强自我效能,如点燃心中的明灯;提升情绪调节的能力,如演奏一曲悠扬的乐章;培育内在的支持系统,如建造一座坚固的庇护所。愿你在心灵的旅途中,手握这些宝石,走向自信与平和的彼岸。
点入下方,进入袁老师的《走出情绪、心理之困》课程,我会针对大家常见的悲观消极、自卑、在乎别人看法、焦虑内耗、担心恐惧等情绪问题,设计了相对应的正念冥想练习——
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咨询,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随喜随缘!
点击关注我,用心理学正念疗愈,星标我不迷路
看完如果喜欢,期待你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