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淑秀
你是否发现,在自己的性格中有着格外认真的一面,做事时还会表现出过分负责的倾向呢?
若是如此,你是否常常被疲倦感所侵袭呢?那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仿佛潮水一般,将你淹没。
而且,焦虑和内耗也总是如影随形,轻而易举地就将你困住,让你在精神的漩涡中挣扎。
或者在我们周围同样会遇到一些非常认真、负责的人。他们追求完美,做事一丝不苟,总是竭尽全力去满足他人的期望,甚至常常忽略自己的需求。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看似“优点”的性格特质背后,可能隐藏着特定的人格特征和创伤。
背后的人格创伤
性格认真、做事过分负责的人,其背后往往隐藏着特定的人格特征创伤。
这种创伤宛如隐匿于华丽长袍下的虱子,不被轻易察觉,却时刻影响着他们。
我们就像背着沉重十字架的苦行者,我们对责任的过度承担,可能源于内心深处对被否定的恐惧。
从心理学角度看,阿德勒提出“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或许在过往经历中,因微小的失误遭遇过严厉的批评或他人的失望,这种经历像一道深深的伤痕,让我们害怕再次犯错,从而形成了过度负责的行为模式。
我们也可能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这种要求近乎苛刻,是完美主义倾向的一种表现。
荣格曾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是清醒的。”
但是我们过度向内审视,不断逼迫自己达到理想中的完美状态,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引发内心的不安。
然而,这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实则是对自身不完美的恐惧,是内心创伤的一种外在投射。
创伤来源
这种看似“优点”的性格特质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被称为“依赖性自尊”的心理模式,甚至可能与早年的情感创伤密切相关。
1. 依赖性自尊
依赖性自尊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高度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和评价。
我们往往通过不断满足他人的期望,获得外界的肯定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我们害怕犯错,害怕让别人失望,因此总是对自己要求严苛,追求完美。
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往往源于一种深层的心理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做好一切”来获得爱和接纳。
这种需求通常可以追溯到早年的成长经历,尤其是与抚养者或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模式。
2. 早年创伤与依附关系
许多性格认真、过分负责的人,可能在早年经历过情感忽视或不安全的依附关系。
例如,情感忽视: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情感支持,我们可能会发展出一种“必须靠自己赢得爱”的信念。
这种信念驱使我们在成年后不断追求完美,以获得他人的认可。
例如,不安全的依附关系:如果抚养者在孩子表现出需求时反应不一致或冷漠,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焦虑型依附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人在成年后会变得非常敏感,总是担心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是否能赢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
3. 回避情感和自我忽视
性格认真、过分负责的人常常会回避自己的情感需求,因为我们认为这些需求是“自私的”或“不重要的”。
这种自我忽视可能导致内心的情感积压,进而引发焦虑、抑郁和倦怠。
4. 潜在的心理风险
长期处于这种高度负责和自我忽视的状态,可能带来一系列心理风险,包括:
倦怠综合症: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自我要求和忽视自身需求,这类人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倦怠。
焦虑和抑郁:过度关注外界评价和期望,容易导致内心的焦虑和抑郁,因为他们难以满足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
人际关系紧张:由于总是追求完美和负责,他们可能会对他人有过高的期望,导致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和冲突。
性格认真、过分负责的人往往拥有高度的依赖性自尊,这种心理模式可能源于早年的情感忽视或不安全的依附关系。
虽然这种特质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但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和情感上的负担。
松果解绑疗愈8法
那么如何疗愈这种性格特征和人格创伤呢?除了常规的认知调整、自我接纳、设立界限等方法,我还总结了“松果解绑疗愈8法”,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心理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你走向更加平衡和幸福的生活。
一、 内在小孩的“信件对话”疗法
1.写信给你的“内在小孩”:
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地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回到了童年,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写一封信给那个“内在小孩”,表达你对他/她的理解、同情和关爱。
告诉他/她,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他/她,不需要再通过满足别人的期望来获得爱和认可。
2.让内在小孩回信:
然后,试着从“内在小孩”的角度写一封回信。这封信可能会揭示出你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以及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创伤和恐惧。
通过这种对话方式,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前性格特质背后的根源。
这种方法帮助你与童年时期的自己建立联系,给予自己早年缺乏的情感支持。
通过这种“对话”,你可以逐渐修复早年的创伤,并学会用成年人的力量去保护和关爱自己。
二、 “责任篮子”分配法
1.划分责任篮子:
准备三个虚拟的“篮子”——一个代表“我的责任”,一个代表“他人的责任”,最后一个代表“上帝/命运的责任”(即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2.分配责任:
每当感到压力或焦虑时,列出让你感到焦虑的事情,并将每件事放入相应的篮子中。
例如,完成工作任务是你的责任,而同事是否满意则是他们的责任;天气不好是不可控的,属于命运的责任。
3.定期反思:
每周或每月回顾这些责任分配,看看自己是否在无意中承担了他人或命运的责任。
通过这种练习,你可以逐渐学会设立界限,减少不必要的责任感。
这种方法帮助你识别和设立健康的界限,避免过度承担他人的责任。
通过定期反思,你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减轻内心的负担和压力。
三、 “镜像自我”冥想
1.准备一面镜子: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尝试与自己的眼睛对视。
2.表达自我接纳和爱:
轻声对自己说出一些自我接纳和关爱的话语,例如:“我接受现在的自己”,“我值得被爱”,“我不需要完美也能被接受”。
3.感受情感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情感反应。你可能会感到不适、尴尬或抗拒,这些都是正常的。
坚持下去,逐渐让自己习惯与自己建立这种亲密的情感联系。
这种冥想方法帮助你建立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减少对外部评价的依赖。
通过与自己对视和表达爱意,你可以逐渐增强自我认同,减少内心的焦虑和自我苛责。
四、 “情感温度计”法
1.绘制情感温度计:
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大的温度计,标上刻度从0到10。0代表完全平静和放松,10代表极度的焦虑和压力。
2.记录情感波动:
每天定时记录自己的情感温度,标记出让你感到压力、焦虑或内耗的事件。
注意观察哪些事件让你的情感温度升高,哪些活动或人际关系让你的情感温度降低。
3.调整行为和环境:
根据记录的结果,尝试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环境。
例如,如果某些人或情境总是让你的情感温度升高,考虑设立界限或减少接触;如果某些活动让你的情感温度降低,考虑更多地参与这些活动。
这种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情感波动,识别压力源和缓解因素。
通过定期记录和调整,你可以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内耗和焦虑。
五、 “自我关怀清单”法
1.制定自我关怀清单:
列出一些能够让你感到放松、愉悦和自我关怀的活动。
例如,泡澡、听音乐、散步、阅读、烹饪等。确保这些活动是简单易行、随时可做的。
2.每日实践:
每天从清单中选择至少一项活动,并实际去执行。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进行自我关怀活动。
3.记录感受:
在进行自我关怀活动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变化。注意观察这些活动如何影响你的情感状态和整体幸福感。
这种方法帮助你养成自我关怀的习惯,逐渐减少内耗和压力。
通过每日实践和记录,你可以增强自我价值感,学会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六、 “情感解脱”仪式
1.准备仪式:
选择一个特别的地点和时间,为自己准备一个“情感解脱”仪式。可以是在户外大自然中,也可以是在一个安静的室内空间。
2.写下负担:
在一张纸上,写下所有让你感到压力、焦虑和内耗的事情。这些可以是具体的事件、情感或人际关系。
3.象征性解脱:
将这张纸折叠好,放在一个象征性的容器中(如一个小盒子或瓶子)。
然后,通过燃烧、埋葬或放入流水中等方式,象征性地解脱这些负担。
4.冥想与反思:
仪式结束后,进行一段冥想或反思,感受内心的变化。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感到更加轻松和自由。
这种仪式性的方法帮助你象征性地解脱内心的负担和压力,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象征意义,你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到情感的释放和解脱。
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心理上的疗愈作用,还能带来情感上的轻松和自由。
七、 “情感导航”地图
1.绘制情感地图:
在一张大的纸上,绘制出自己情感的“导航地图”。
标记出你经常感到压力、焦虑和内耗的“情感地雷区”,以及让你感到放松、愉悦和自我关怀的“安全港湾”。
2.识别路径:
在地图上绘制出从“情感地雷区”到“安全港湾”的可能路径。
这些路径代表你在面对压力、焦虑和内耗时,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和行动步骤。
例如,当你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时,可能的路径包括短暂休息、冥想、散步或与朋友交谈。
3.标注提示:
在路径旁边标注一些提示,提醒自己可以采取的具体行动。
例如,“深呼吸三次”、“听一首放松的音乐”或“给自己五分钟的休息时间”。
4.日常导航:
每天根据自己的情感状态,使用这张“情感导航”地图。
当你感到进入“情感地雷区”时,参考地图上的路径和提示,选择适合的应对策略,逐步引导自己走向“安全港湾”。
5.定期更新:
随着情感状态和应对策略的变化,定期更新你的“情感导航”地图。添加新的“安全港湾”和路径,调整不适合的部分。
这种方法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状态,通过绘制和使用“情感导航”地图,你可以更好地识别压力源和缓解因素,逐步学会引导自己走向情感的平衡和稳定。
八、 “五感放松”法
1.五感清单:
列出能够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带来放松和愉悦的事物。
视觉:比如看美丽的风景、欣赏艺术作品、看家庭照片等。
听觉:比如听舒缓的音乐、自然声音、白噪音等。
嗅觉:比如闻香薰、鲜花、精油等。
味觉:比如品尝美味的食物、喝一杯热饮、吃一块巧克力等。
触觉:比如触摸柔软的织物、泡热水澡、做按摩等。
2.每日五感放松:
每天选择至少一种感官体验,进行放松和愉悦的活动。
例如,听一段喜欢的音乐,闻一闻喜欢的香薰,或者泡一杯热茶慢慢品味。
在进行五感放松活动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变化。注意观察这些活动如何影响你的情感状态和整体幸福感。
这种方法通过五感体验,帮助你快速进入放松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通过每日实践和记录,你可以逐渐养成放松的习惯,增强自我关怀的意识和能力。
上面这些独特的疗愈方法,是我专门针对具有过度认真、过分负责性格特质的人群,帮助大家疗愈和清理背后的人格创伤。
这些方法结合了心理学理论和一些创新的自我探索技巧,帮助你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自己,并逐步实现心理和情感上的疗愈。
结语
在岁月的长廊中,那些性格过于认真、肩负一切的身影,常常在无声中承受着心灵的重量。
这看似“优点”的背后,隐藏着一座名为“依赖性自尊”的迷宫——我们的自我价值,系于外界的认可与期待。
而这座迷宫的入口,或许正是早年未曾愈合的情感创伤。
但请记住,心灵拥有自愈的力量。
通过“内在小孩的信件对话”,你可与过去的自己温柔重逢;“责任篮子分配法”,教会你设立界限;而“镜像自我冥想”,则让你在自我注视中找到久违的接纳与爱……
这些疗愈之法,如同一束束微光,引领你走出迷宫,重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点入下方,进入《袁老师松果催眠课程》,带你进入深度睡眠,用正念和心理学疗愈睡眠和情绪问题,摆脱失眠和焦虑——
同时,别忘了善用心理学自我疗愈
点击关注我,用心理学正念疗愈,星标我不迷路
看完如果喜欢,期待你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