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心理学的力量:原来这样巧“骗”大脑,真的可以不再焦虑和内耗

教育   2024-11-05 20:54   浙江  
文|袁淑秀
在漫长的咨询生涯里,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案例。
其中有许多人面临着认知偏差的问题:即便非常优秀,却依然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并且饱受内耗之苦。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容易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和灾难化思维。
即使有时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认知偏差,思维模式却依然固守旧习,导致长时间的内耗和焦虑。这种循环让他们深感困扰,难以摆脱,痛苦不堪。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到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和科学原理。
大脑的生存本能
恐惧和焦虑其实是大脑为我们好,是它的一种生存本能,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安全卫士”。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野外,周围可能有猛兽、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危险。
为了活下来,我们的大脑必须学会快速判断什么时候有危险,并立即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恐惧和焦虑。
恐惧就像一个紧急警报。当我们突然面对危险,比如一只扑过来的老虎,恐惧会让我们的心跳加速,呼吸变快,让我们有足够的能量和力量要么跟它打一架,要么赶紧逃跑。这是大脑在帮我们迅速应对眼前的威胁。
焦虑则像是一个预警系统。它不是针对眼前,而是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比如,我们的祖先可能会担心冬天食物不够,或者担心部落之间的冲突。这种担心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潜在的危险。

虽然我们现在不再需要天天担心猛兽袭击或者食物短缺,但大脑的这种“安全机制”还是保留了下来。
所以,当我们面对工作压力、考试、社交场合或者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大脑还是会习惯性地拉响警报,让我们感到紧张或焦虑。
简单来说,恐惧和焦虑是大脑为了保护我们而进化出来的本能。它们让我们对危险保持警觉,帮助我们在困难中生存下来。
只不过,在现代社会,很多让我们焦虑的事情其实并没有生命危险,但大脑还是像过去一样,习惯性地启动了“安全模式”。
所以,恐惧和焦虑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它们其实是大脑在用它的方式,想要保护我们,帮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大脑的情绪反应机制
要了解恐惧和焦虑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要了解大脑情绪反应的生理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解释,我们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个“警报系统”。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时(比如突然看到一只大狗朝我们跑来,或者准备上台演讲),大脑中的一个叫“杏仁核”的小区域会首先“亮起红灯”。
杏仁核就像大脑里的“保安”,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快速判断一件事是不是危险的。如果它觉得有危险,就会立刻拉响警报。
这个警报一响,身体会瞬间做出反应。比如,心跳会加速,呼吸会变快,肌肉会紧绷——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准备好“战斗”或者“逃跑”。这是我们的生存本能,是从远古时代传下来的。

但问题在于,现代社会中,我们遇到的“威胁”往往不是生命危险,比如工作压力、社交焦虑或者对未来的担忧。
可是,杏仁核有时候分不清这些“小威胁”和真正的危险,所以它还是会启动同样的警报系统,让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者害怕。
与此同时,大脑的其他部分,比如负责思考和做决定的“前额叶皮层”,会尝试“冷静分析”这个情况。
它像一个“理智的顾问”,告诉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问题,不要过度反应。
但有时候,情绪反应太快、太强烈,前额叶皮层来不及“劝住”杏仁核,所以我们就会先感到害怕或者焦虑,之后才慢慢平静下来。
所以,大脑的情绪反应其实就是“杏仁核”这个“保安”和“前额叶皮层”这个“顾问”之间的互动。
当“保安”觉得有危险时,它会立刻拉响警报,让身体做出反应。而“顾问”则会尝试让我们冷静,但它的速度往往没有“保安”快,所以我们会先情绪化反应,然后再理性思考。
从脑科学分析缺乏自信,灾难性思维
那么为什么我们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思维容易灾难化,还饱受焦虑和内耗之苦呢?
我们可以从大脑的情绪反应机制入手,看看大脑是怎么“运作”的。
1. 大脑的“警报系统”过于敏感
对于一些人来说,我们的杏仁核可能天生或者因为一些创伤经历变得特别敏感,即便没有真正的危险,它也会频繁拉响警报。
比如,在面对工作压力、社交场合或者新挑战时,杏仁核可能会过度反应,让我们感到非常焦虑,即便我们其实有能力应对这些情况。
2.我们的大脑更关注“坏事”
大脑有一个“负面偏好”,也就是它更容易注意到不好的事情,而忽略好的事情。
这其实是大脑的生存本能,它更关注潜在的危险,以帮助我们避开麻烦。
但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我们的大脑可能会不断放大自己的小错误或失败,而忽视自己的成就。
比如,我们可能完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但我们的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个微小的失误。
大脑的这种“盯着坏事看”的倾向让我们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从而导致自我评价过低。
3. “内在的保安”——自我保护机制
大脑还有一个“内在的保安”,也就是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面对很高的期望或者重要任务时,大脑为了避免失败带来的痛苦,可能会提前贬低自己。
这种自我贬低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大脑想的是:“如果我把自己说得不够好,那么失败了也没那么丢人。”
我们可能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大脑为了“保护”我们不面对失败的打击,会让我们提前觉得自己“不行”,从而产生焦虑和缺乏自信。
4. 习惯性焦虑——大脑的“习惯”
我们的大脑因为长期处于压力和紧张的状态,逐渐形成了习惯性焦虑。
就像一个人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后很难改变,大脑也会习惯于焦虑的状态。
即便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步,但是我们的大脑还是会习惯性地寻找可能出错的地方,导致持续的焦虑和内耗。
5. 情感验证的缺失
有些人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肯定,我们的“情感验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种情感验证指的是别人对我们感受和成就的认可。如果一个人在取得成就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我们的大脑可能会不断寻求这种验证,导致自我怀疑和不自信。
大脑的警报系统过于敏感,让我们对压力和挑战反应过度;负面偏好让我们的大脑更容易关注自己的小错误和不足,忽视成就。
自我保护机制让大脑提前贬低自己,以避免失败带来的痛苦;习惯性焦虑让大脑习惯于处于紧张状态,持续寻找可能的错误;情感验证的缺失让大脑不断寻求外界的认可,导致自我怀疑。
这些原因导致我们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思维容易灾难化,并且饱受焦虑和内耗之苦。
懂得巧“骗”大脑
要改善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巧骗大脑”,特别是在焦虑来袭时,学会用一些有趣的策略,让它乖乖听话:
1. 告诉自己:焦虑其实是“好心办坏事”
焦虑其实是大脑在“好心”保护你,它怕我们受伤,所以拉响了警报。但有时候,这个警报有点“过度敏感”,搞得我们紧张兮兮。
所以,当我们感到焦虑时,试着拍拍自己的胸口,对自己说:“没事儿,大脑又在瞎操心了,我已经很棒了,放松点!” 这样可以安抚自己,不让紧张情绪升级。
2. 给大脑植入“正能量小程序”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给大脑装上一个“正能量小程序”。
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暂停”按钮,每次焦虑的时候,我们就按下这个按钮,告诉自己:“一切都在掌控中,我有能力应对!”
这个按钮其实是在帮助我们的前额叶(大脑的“理性思考区”)接管局面。
当前额叶上线时,它会像一个冷静的指挥官,理性地评估和分析情况,把那些负面的情绪调节好。
所以,记得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对话,给前额叶“打打气”:“我可以的!我已经做得很棒了!”
3. 训练大脑:多看“好”的,少看“坏”的
大脑有时候像个“放大镜”,喜欢把小错误看得巨大无比,而忽略了我们取得的成就。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训练大脑,让它学会多看“好”的,少看“坏”的。
每天给自己列一个“成就清单”,哪怕是一些小进步,也要好好表扬自己。这样,大脑就会慢慢习惯去关注那些积极的东西。
4. 让大脑放松:冥想和运动是良药
焦虑的时候,大脑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齿轮,累得不行。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让大脑放松下来。
我们可以把冥想想象成给大脑做“按摩”,让它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而运动则是让大脑“出出汗”,释放掉那些多余的紧张和压力。
跟着我的正念冥想练习,走出自我评价过低、灾难性思维、焦虑内耗等情绪之困——
5. 接受不完美: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失败。但这些错误和失败其实是我们成长的“养料”。
所以,当下次大脑因为害怕失败而焦虑时,告诉自己:“错误和失败是正常的,它们让我变得更强大。”
这样,大脑就会慢慢学会接受不完美,减少对失败的恐惧。
6. 多支点支撑:让生活丰富多彩
生活不只有工作或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东西。
给自己多找几个“支点”,比如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和朋友、家人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
这些“支点”会像一张安全网,帮我们减轻焦虑的侵袭力量,让我们从多方位获取能量和支持。
通过这些有趣的策略,我们可以逐渐改变大脑的过度反应,重建自信,减少内耗。
记住,我们是自己大脑的“驯兽师”,学会巧妙地引导它,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
结语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背负着认知的枷锁:一直困于自认黯淡,被自我怀疑与内心的不安所困扰。
恐惧与焦虑,不过是大脑古老的本能,它拉响警报,却时常过度敏感。从脑科学的角度,缺乏自信与灾难性思维,是大脑对我们温柔而笨拙的保护。
然而,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学会巧妙地“欺骗”大脑,以接纳与安抚为引,植入积极的暗示,重塑关注的焦点,让冥想与运动抚平焦虑的波澜,接受不完美,并以多样的热爱构筑心灵的支点。
如此,我们便能远离内耗和焦虑,重拾内在的宁静与自信。

点入下方,进入《袁老师松果催眠课程》,带你进入深度睡眠,用正念和心理学疗愈睡眠和情绪问题,摆脱失眠和焦虑——
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咨询,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随喜随缘!

同时,别忘了善用心理学自我疗愈


点击关注我,用心理学正念疗愈,星标我不迷路

看完如果喜欢,期待你点个在看 

松果正念袁淑秀
我是袁淑秀,松果正念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念教养导师,具有近二十年心理咨询和教育经验,拥有心理和教育类版权245项,原创了近百个系列正念冥想训练,让近百万家庭受益,已研发成“松果儿童正念”APP(安卓商店均可下载),方便大家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