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食堂也光荣!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北京03

文化   2024-08-21 06:30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关注公众号加星标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2494篇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1961年,是中央领导的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1961年4月7日开始,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和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分别来到北京郊区的顺义县和怀柔县,开始了对京郊农村的调查工作。邓小平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大中,中央办公厅干部曹幼民、他的机要秘书,也是他的夫人卓琳等一行人是乘火车到达顺义的,从这天起,一直到21日,他们在顺义进行了15天的调查研究。

邓小平同志一行人在顺义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分别召开县级、公社级和生产队级干部座谈会,请县委领导对全县的自然状况、合作化、农村各行业发展变化以及工作情况作汇报,听取各级干部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二是派工作人员住到农民家里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情况。

三是深入实地调研、入户访问,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

而在这一次的京郊调研中,邓小平十分关注公共食堂问题,这也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此番号召调查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调研中,邓小平为什么说出“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这样的话呢?

轻装简从,邓小平同志不搞特殊化!


邓小平一行坐火车到顺义,停在牛栏山火车站附近的道岔上,既没有前呼后拥的陪同,也不要迎来送往的应酬和铺张排场的接待。为了能实地了解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邓小平叫来了随行的机要秘书,也是他的夫人卓琳:“你呀,到上辇村去,已经联系好,你到社员孙旺家去住!咱们这趟调查研究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呢,你呀,住一天两天不行,至少住五天,最好能住上他一个星期,看看这个上辇村和社员家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卓琳走后,邓小平又还派张大中到北小营村、曹幼民到上辇村了解情况。他自己则轻装简从,到处找人座谈讨论,参观考察,访贫问苦。一般情况下就在火车上吃、住,以免给基层干部群众增加负担。

但是,热情的顺义人民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特别是生活照顾方面最为难的炊事员们想好好招待一下邓小平一行。为此,炊事员们特别坐在一起,开起了小会。

大王是县里的好厨师,做鱼最拿手。他首先发言:“我可得露一手,北京来的大干部,得让他尝尝我做的在潮白河的金翅鲤鱼!”

老陈毕竟年长一些,说出话来就是沉稳:“大王,就你那两下子,在咱们县里有你这么一号,可人家北京中央来的大领导,什么好吃的没吃过!稀罕吃你做的鱼啊!要我说,咱们得弄点顺义特产。东府大米、20里长山小米,这可都是咱们顺义当地最好吃的粮食,今年的新米还得过个个把月才下来,我家里还有去年的新米,一直没舍得吃,我给蒸个二米饭,保证碰鼻儿香,不就菜都能吃两碗,我得让领导好好尝尝!”

小李平时就胆小,他结结巴巴地说出了他的顾虑:“你,你们说的没错,中,中央的大领导来了,咱,咱们确,确实应该给做点做点好吃的,可可可是,这是不是搞特殊化啊,咱,咱们会不会挨批评?”

小李这么一说,大家都不说话了。对啊,万一说这是给领导搞特殊化,好饭好菜没吃上,再挨顿批评,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作难之际,卓琳听说了,马上对炊事员们说:“同志们,小平同志最爱吃机米饭,你们要弄鸡鸭鱼肉,他会生气的。”、卓琳所说的机米实际上是一种糙米,炊事员们没有办法,只好按照卓琳的意见做了机米饭,一盘炖带鱼,一盘炒肉片,两盘蔬菜,一个汤。果然,邓小平和与会人员都胃口大开,边吃边谈,非常高兴。 

不吃食堂也光荣!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同志最为经典的一句名言。在顺义考察研究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其实也说出了很多金句,有的到今天仍然是大家熟悉的名言。比如这句“吃食堂光荣,不吃食堂也光荣!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那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呢?这里也有一个故事!

1958年的中国农村,公共食堂是作为共产主义的萌芽而普遍建立的。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取消了炉灶,不管居住怎样分散,都必须到食堂打饭,“大锅饭”就是这样吃起来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1960年,我国进入困难时期,粮食紧张了,食堂问题就突出地提了出来,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1961年4月,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怀着急于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迫切心情,利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间隙,到北京近郊的顺义县进行调查研究。在顺义十五天的时间里,他重点揭开的问题便是食堂问题。

当年,顺义建农村公共食堂1199个,这些食堂都是在1958年7月先后建立起来的。并且大讲“鼓足干劲搞生产,放开肚子吃饱饭!”结果是,粮食归大队,吃饭不要钱:大炼钢铁,砸了好锅;大搞深翻,不顾收粮;虚报产量,征购过头粮,终于带来了“低指标,瓜菜代”, 公共食堂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境地,加上公共食堂炊管勤杂所占劳力多,超过吃饭劳力的10%,甚至多达20%,加工粮食又有损耗,使本来低得可怜的指标也不能如数吃到群众的嘴里。对于这种追求形式、不顾实际的“一刀切”的作法,群众心里非常不满,劳动积极性和生产热情受到严重挫伤。

4月15日,邓小平在顺义县北小营召开的由上辇大队、北小营大队、仇家店大队的支书、队长参加的座谈会上,反复询问干部:“公共食堂是吃好,还是不吃好?”

在座的多数人都不敢说不吃好,相反地却违心地拼凑吃食堂也不错的“道理”。

有的说:“吃食堂是社会主义啊,您没听大家都说吗: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

还有的说:“年画上怎么写的来着,公社食堂强,饭菜做得香,吃着心如意,生产志气扬。”

还有人说:“吃食堂不错,我家离食堂有二里多地,走到食堂啊,每天能多吃两碗饭!”

他话音未落,大家哄堂大笑。

还有一位大队支书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支支吾吾地说:“要我说啊,吃食堂不赖,大家都凑到一起,是吧,这个,比较暖和!也比较热闹!”

听到这句话,邓小平也笑了。就问大家:“既然大家都说吃食堂好,那你们倒是说说,哪个大队的食堂办的最好?”

这时,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大家都说:上辇村的食堂办得好!

“好,那你们倒是说说,上辇村的食堂办得怎么个好法?”邓小平笑着问大家。

这时,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上辇大队的大队长,只见他红着脸,憋不出一句话来!看到他这种窘迫的样子,还是卓琳当即说出了真相:“我也说两句吧,我在上辇村的社员孙旺家住了一个星期,村里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要我说,上辇的食堂是假的。社员都是由食堂分粮食,回家做饭才是真的!”

“哗~~”

大家听到卓琳的话,纷纷交头接耳,感觉都非常惊讶。

邓小平听后用手指敲了敲桌子,会场安静了下来。大家以为这回上辇村可要挨批评了,没想到,邓小平高兴地表扬上辇村:“你们村的干部对'共产风’、'平调风’顶得好,锅、碗、瓢、盆没有被刮跑,锁没有砸,门没有拆,是很好的事。而且,你们村把生产搞上去了,粮食亩产1959年达到540多斤,比1958年提高40多斤。副业收入3万多元。社员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国家的贡献也大了。你们的好经验应该总结一下,推广下去。”

听到邓小平总书记夸奖,上辇村的支书、大队长都直起了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紧接着,邓小平还着重指出:“吃食堂光荣,不吃食堂也光荣。吃不吃食堂要由群众决定。”

后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县委汇报工作时,再一次提到了上辇村。他说:“县委、公社、管理区的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多同群众打交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上辇生产大队支书孙举同志的脑子就很灵活,反应也很快,多听一听这些基层干部的意见,总比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想得全面。总之,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走群众路线。”

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


在这次京郊调研中,邓小平十分关注公共食堂问题,这也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此番号召调查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过去,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被认为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优越性的集中表现。但这种平均主义,违背了当时社会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不久就暴露出弊端,造成惊人浪费和严重的后果,成为群众意见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开头几次座谈会上讨论食堂问题时,邓小平还是倾向于应该把食堂办好。4月8日,邓小平在顺义县委召开的座谈会上听取农村情况汇报后指出,公共食堂“总的方针还是积极办好,自愿参加”。但随着调研的深入,邓小平对于公共食堂的态度也不断发生转变。

4月19日,邓小平来到顺义县牛栏山公社的困难村芦正卷村调查。三年困难时期,芦正卷村是顺义县里头数得着的穷村和落后村,亩产只有100多斤粮食。

一大早,村干部急匆匆地来到食堂,对食堂里的十多位炊事员说:“有大人物要来食堂看看,大家赶紧打扫卫生,别乱说话,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食堂里的剩饭都要收起来,棒核儿面窝头别让领导看见,今儿要特地做一顿纯棒子面窝头给领导人吃。”

棒子面窝头大家都听说过,那什么是棒核儿面窝头呢,告诉您,没有玉米粒的棒子磨成粉,蒸出的窝头就叫棒核儿面窝头。您可以想想当年这个村得多困难。要知道,当时因为粮食困难,村里的食堂只好蒸棒核儿面窝头。用现在的话说,这蒸棒核儿面窝头,还不如猪饲料,没了棒子粒儿,只是棒子,很扎嘴,真是难以下咽!就是这个,当时村里竟然连着吃了三年。

太阳越升越高,邓小平进了芦正卷村,到了中午,他特别来到食堂,见村里老老小小都在吃饭,就问大家:吃得怎么样?大家回答:窝头,挺好的!

嗯?邓小平觉得不太对头,他看到村民里手里捧着的是纯棒子面窝头,特别是有几个半大小伙子,三口两口就美美地吃完了一个窝头,那架势,肯定是没吃饱呢,可他们看着桌上的窝头,又想吃又不敢伸手。

“不对,最穷的村能吃纯棒子面?”邓小平心里打起了问号。他就一边溜达一边翻,揭个锅看,掀个盆看,立刻就发现棒核儿面窝头。“支书同志,这是什么?”

村支书走过来,羞愧地低下了头,“总书记,您太心细了,我们村实在困难……”

“别说了,我都知道!让大家连棒子面窝头都吃不上,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啊!”邓小平若有所思地说。

看完食堂,邓小平心情比较沉重,他深知,当时对于吃不吃食堂,没人敢说心里话,因此,他鼓励大家讲真话、讲实话,在座谈会上,他更是明确表态:“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决定食堂的去留。”

而芦正卷村呢,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1961年顺义调查来到这里,从此改变了这个村子的命运,芦正卷村由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现在如果您去芦正卷村,您可以看到乡村路平坦整洁,路侧的屋舍华丽美观,周边鲜花盛开,好一个美丽洁净的新农村。

这正是:

轻车简从传佳话,实事求是来调查!

不吃食堂也光荣,棒核窝头别藏啦!

参考书目:

《邓小平的故事》李和文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8年5月出版

《邓小平的历程》 刘金田主编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邓小平传(1904-1974)》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编写组

《邓小平的历史足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顺义农村调查》 文/王恩桥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顺义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邓小平1961年北京顺义调查》 文/谢荫明 郭晓燕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顺义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1961年邓小平视察顺义纪实》 文/刘殿钰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顺义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资讯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小强讲北京”听听号,收听更多小强老师最新动态及最新节目信息。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