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秋风起,吃栗子”?︱哪年开始有的糖炒栗子?

文化   餐饮美食   2024-09-12 10:02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北京的秋天,真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形容他的美。难怪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难怪郁达夫也说,“故都的秋最美,这里的天气不冷不热,这里的银杏黄、枫叶红,这里的西山有红叶可见,北京的四季中,秋天是最迷人的。”难怪冰心也曾赞叹到,“秋天在北平是最适宜于游人享乐的季节,没有风,没有雨,太阳整天暖融融地照着。”所以,如果有外国朋友或是外地朋友想来北京,请一定要在秋天来一次。



“秋风一起,先闻到糖炒栗子的气味,然后就是炮烤涮羊肉,还有七尖八团的大螃蟹。”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描写的北平,把老北京在秋冬时节的各色吃食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老舍先生写北京良乡的栗子,是这样写的:“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那在梁实秋先生所写的美文《栗子》中,他这样写到:栗子以良乡的为最有名。良乡县在河北,北平的西南方,平汉铁路线上。其地盛产栗子。然栗树北方到处皆有,固不必限于良乡。当然,现在良乡属于北京市的房山区。
我家住在北平大取灯胡同的时候,小园中亦有栗树一株,初仅丈许,不数年高二丈以上,结实累累。果苞若刺猬,若老鸡头,遍体芒刺,内含栗两三颗。熟时不摘取则自行坠落,苞破而栗出。捣碎果苞取栗,有浆液外流,可做染料。后来我在崂山上看见过巨大的栗子树,高三丈以上,果苞落下狼藉满地,无人理会。
在北平,每年秋节过后,大街上几乎每一家干果子铺门外都支起一个大铁锅,翘起短短的一截烟囱,一个小利巴挥动大铁铲,翻炒栗子。不是干炒,是用沙炒,加上糖使沙结成大大小小的粒,所以叫做糖炒栗子。烟煤的黑烟扩散,哗啦哗啦的翻炒声,间或有栗子的爆炸声,织成一片好热闹的晚秋初冬的景致。孩子们没有不爱吃栗子的,几个铜板买一包,草纸包起,用麻茎儿捆上,热乎乎的,有时简直是烫手热,拿回家去一时舍不得吃完,藏在被窝垛里保温。      

煮咸水栗子是另一种吃法。在栗子上切十字形裂口,在锅里煮,加盐。栗子是甜滋滋的,加上咸,别有风味。煮时不妨加些八角之类的香料。冷食热食均佳。     

但是最妙的是以栗子做点心。北平西车站食堂是有名的西餐馆。所制“奶油栗子面儿”或称“奶油栗子粉”实在是一绝。栗子磨成粉,就好像花生粉一样,干松松的,上面浇大量奶油。所谓奶油就是打搅过的奶油(whipped cream)。用小勺取食,味妙无穷。奶油要新鲜,打搅要适度,打得不够稠固然不好吃,打过了头却又稀释了。东安市场的中兴茶楼和国强西点铺后来也仿制,工料不够水准,稍形逊色。北海仿膳之栗子面小窝头,我吃不出栗子味。    

糖炒栗子用哪里的锅炒好?



北平卖糖炒栗子所用的锅铲都是特制的,所以特别巨大。北洋时期张宗昌的直鲁军跟冯玉祥的西北军大战于喜峰口,结果直鲁联军获胜。长腿将军一发膘劲,要在南口战场犒赏三军,开筵庆功,这一千五百桌的大买卖,北平各大饭庄家家干瞪眼,谁也知道买卖是宗好买卖,就是烫手,谁也不敢接下来。当时西长安街忠信堂饭庄大管事崔六,居然一口承应,结果到南口炒菜的大锅,就是跟于果子铺情商借用的。全北平的大平铲大铁锅一共是八十六套,一股脑儿全让他借去了,所以北平城里城外,只有八十来家自炒自卖糖炒栗子的。
炒栗子所用的石砾鎏砂都是斋堂(北平京西出产砂锅的地方)特产,不吸收糖分,糖蜜久渍不粘,炒栗子浇上多少蜜糖,这种沙子绝不沾润。今年用完,用清水洗干净,收藏起来,明年再用。

以下文字节选自户力平先生《老北京何时有了糖炒栗子》

北京是哪年开始种植栗子的?


据《北京果树志》载:我国栽培板栗的历史悠久,北京地区是板栗的老产区。《史记》中说:“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当时北京为燕国属地,2000多年前已种植板栗了。三国时期的陆机在《毛诗草木鱼虫疏》中亦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渔阳即今天的密云县西南,范阳即现在北京大兴西南、房山南部及河北涿州市、易县一带。唐代燕山板栗曾作为向皇室进贡的重要果品,奉至长安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
《辽史》载:辽代皇家在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西南置栗园司,遣宦官(太监)专司栗子种植之差。有学者考证,历史上辽代的栗园位于今天房山区栗园街道一带,也就是燕化公司东风果园内,而今普艺寺遗址附近尚有十多棵高大的古栗树,据传距今已有近千年。
明代曾将燕山板栗作为皇陵(十三陵)的主要祭品,并在皇陵附近的州县设立十几处栗园、榛厂,专门负责提供板栗、核桃、榛子等祭品的生产和交纳事宜,其中在昌平、怀柔、密云辟有多处栗园。清代史籍中对燕山栗子也有记述,《日下旧闻考》载:“良乡,燕山属邑,驿中……易州栗,甚小而甘。”并有“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的诗句。

“良乡的栗子”是出自良乡吗?


说起栗子,以“良乡板栗”最为著名,其实历史上良乡并不产栗子。良乡自古以来为北京城西南部重镇,也是华北地区商贸重镇,房山及周边燕山一带所产板栗多在此交易,由此使良乡成为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甚至连密云、怀柔等地产的栗子有时也经良乡中转到南方各省。因发往各地板栗包装袋上均写有“良乡板栗”字样,由此便有了“良乡板栗”之称,也就使人误以为“良乡板栗”产自良乡。
燕山板栗历来有“木本粮食”之称,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其品质上乘,个儿大,皮儿薄,肉儿厚,味道甘美、香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曾是清朝的贡品之一。

哪年开始有的“糖炒栗子?


那说到糖炒栗子,告诉您,辽金时期北京就已经有糖炒栗子了。
《华夏美食趣话》称:据考,炒栗子始于宋代,此前多为蒸煮后食用。每至秋末初冬,炒栗子便出现在东京(今开封)街头,阵阵栗香无不吸引路人。辽初栗子的炒制技法传入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不久遍及市肆。《契丹史研究》记载:辽代翰林萧韩家奴于统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出任掌管南京(今北京)栗园的官员,他向辽兴宗介绍炒栗子的学问时说:“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另据《契丹文化》载:“初冬之际,南京(今北京)城凡甘(干)鲜果店均于肆门前设一灶,炒栗招客。出锅新栗热气炙手,趁热剥食,内外皮皆落。如待冷剥之,则内皮附肉难于脱落,而质已变硬,食之松软之感。”这说明辽中期契丹人吃炒栗子已很普遍了。

然而,“糖炒栗子”这个名称到底始于何时,史籍中未见确切记载,有的说始于元代,有的说始于清代。从史料记载来说,清代文人笔下的炒栗子最具生活气息。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也有赞美炒栗子的,其中有“街头炒栗一灯明,榾拙烟消火焰生。八个大钱称四两,未尝滋味早闻声”,记述了当时炒制栗子的场景及价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

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咨讯 |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