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香想:多上这半年学无非也就是能拿这张毕业证书。如果命里注定一辈子当农民,那么,要这张纸片又有什么用呢?而要是她早回去半年,除省了家里的费用,她还能挣不少工分,里外的钱不知能买多少张这样的纸片呢!!
1
前言
《平凡的世界》里,多达38次提到“工分”两个字,工分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80后以后的小孩子估计都不太清楚了,工分制是由前苏联引入的一种农村计酬模式,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农村统一采用的一种计酬的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村一直采用 。
经过中国农民的使用、改良,非常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尽管最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现在不少的制造业里,这种计酬方式还是有存在的。
2
集体经济的必然性
听上一辈的人说,挣工分是他们当年劳动的目标,因为当时实行的是集体经济,现代的人可能非常难以理解,为什么非要集体经济,在土地改革时不是家家有田地可以耕种么?
即使是看当时国家政策,其实这不难理解,当时的劳动资源非常有限,生产力相对较低,如果一直都单干的话,很多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和其他工程则无法实现。
农业基础建设没有跟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能力是很难发展社会主义,只有集中优势力量,才能干成一件事。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山西大寨。在大寨改造之前,昔阳和大寨就知道种玉茭,除了种玉茭啥也不会。
为什么,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农民靠天吃饭。后来,大寨实行集体经济在相关干部的带领下,集中力量改造了自然环境之后,能正常种植农作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大寨精神也成为全国农村学习的对象。
在《平凡的世界》里也提到学大寨的事:
夏天分的一点麦子都叫你二妈在石圪节粮站换成了粮票,说公社通知让她下一批去参观大寨……”
据我回忆:
当时全国已经允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村里考虑到当耕牛和农具太少不够分到每一个家庭,就延迟了一年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好如果分配到户,保证家家有耕牛,家家有农具,集体花钱购置齐全以后,第二年再分田到户。
真没有出现像金家湾那样在哄抢耕牛、家具的现象。
3
关于工分制度的基本原理
集体经济在当时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干一好一件事,但是还是需要把利益分配到具体的家庭和个人,当时从苏联引进了工分制,经过一定的改良后应用于广大农村。
工分制的原理是这样,把所以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都纳入记工分的范围,在农村非常好识别,所有的农活都可以记工分。
根据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制订记工分的上下限(上有封顶,下有底分),把所有农活的工序分成三、六、九等。不同的等级系数不同,或者工分等级不同。就拿种植水稻为例:
首先是耕田、耘田,这是男人专干的活,需要技术和力量,工分怎么记呢,对村里干这活比较厉害的人为标准,假如这个人一天能耕两亩,就以他为标准,给这一个人订的标准工分为10分。
其他人就很容易计算,如果早晚归耕了3亩,那么你可以得15分。
其次,耕田需要技术,也不是每个人都驾驭耕牛。
所以,需要给这一道工序加一个系数比如1.2。其余的工序也有低于1.0的系数。而且这个系数大伙必须认可。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认为某个工序系数高,你只要有这个技术和力量,你也可以去干。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金俊山就比试过耕地,最后孙少安赢了,可见孙少安的队长并非浪得虚名。
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在农村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样样都是一把好手的人肯定受欢迎,拿的工分也绝对多。
这样的姑娘、小伙子在方圆几十公里是绝对受青睐的对象,孙少安就是这样的农民。如孙玉亭讲的:
“像少安这样的条件,如果不谈彩礼的话,周边的姑娘随他挑,谁都愿意嫁”。
所以这个生产队长也不好当,你得根据每一个人的特长去安排工作。别看种稻子整个流程只有13道工序。整个生产队如何排工就非常之重要和复杂。
首先得统计总共多少亩田,早熟稻种多少亩,中熟种多少亩、晚稻需要种多少?根据水源、光照的不同,具体哪些田种什么品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计划。
这样的计划同样需要在会议上讨论通过。因为早稻产量低,但为了接上口粮,也必须得种。
有的读者可能会想,反正每年都种,根据去年的计划照执行就可以了,当然可以,可是每一年都有具体不同的情况,还是需要做一定调整。
做好种植的计划,开始排进度,全村劳动力就这些,部分工序只有其中的某些人能干。没有技术含量的工序大家都能干,就需要合理分配人员,保证每个人每天都有活干,除非村民自己请假。
4
这项工程就变得非常复杂,绝不亚于现代工厂人员工作安排
记得那时候大人每天晚上都会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记工分,和分配、调整第二天具体的工作事务。每个参加劳动的村民都会领一本《工分本》,记录当天所完成的工作事项,和评分。
评分可以由劳动现场负责人在收工时评上具体的分数,也有在开会时大家一起评,干活利索和干活多的人一般工分较高,能力差一点的工分会低一些。
像《活着》里的二楞,劳动能力差,人还懒,肯定拿不了高工分。想拿高工分也可以,必须有技术垄断和实力表现。村里的会计在具体每一条工分记录上盖上自己的私章,表示这条记录有效。
5
如何实现技术垄断呢?文化和祖传的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工匠类人员和新科技人员就可以享受技术垄断的高系数福利,双水村的箍窑好手金大叔 ,田海明开拖拉机这都属于特殊的工种,只有会这们技术的人能做,所以他们享受的工序系数就会高很多。
因为在农村不仅仅是种水稻那十几道工序的事吧,生产队耕田需要用牛,必须有人负责放牛,放牛可不是简单的将牛赶到山上那么简单,那么多的耕牛,是不是需要统一关牛的地方,得修牛栏吧,是不是就得用得上木匠、瓦匠和砌匠,平时还得有人进行维护。
这些工序的工分系数都非常高,其他村民也认可,没办法,谁让自己不会呢!
同样,新科技、机械的工种也很受人尊敬,比如用柴油机抽水、碾米,开拖拉机,这类在当时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也是享受高系数工分。即使不享受高工分系数,那也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用出大力、流大汗。
还有就是村里的教师、医生、兽医等行业是最受人尊敬的,所以无论是《人生》中的高加林,还是《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高中毕业后,都成为村里的民办教师,负责教孩子读书,非常受人尊敬。
那时候村里的医生不需要营业执照,也需要去坐诊,坐诊一天也计算工分,平时也同样参加劳动,所以叫赤脚医生。同时负责村里孩子们种痘、打预防针。
另外就是村干部,像田福堂、孙玉亭这样的人,当干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文化和口才,干部同样需要劳动。
孙玉亭多数时间处于脱产状态,是因为他自身好逸恶劳的坏毛病引起的,当时的村干部国家有非常少的补贴,加上参加会议、学习都是有工分补助,孙玉亭夫妻俩把日子过得那么烂包,完全是自己的原因。
还有就是烧炭、编筐、饲养都可以划为有技术含量的活,这样有技术含量的活,如果自己愿意,可以接受任务分配。
比如:你不想干农活,可以提出只搞副业,村里会给你一个任务指标,一个周期内缴纳多少产品(炭、筐等),如果你有能力生产了更多,收入可以归你所有。
当然,这个任务也不太容易完成,必需要力量、技术和速度的保证,才会有盈余。
6
其他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
其他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就看个人体力和耐力了。如:扯秧苗、种田靠的是速度,这种就用数量来计算工分。同样一个早上或一个午,你扯了多少手秧苗,别人多少,以数量最多的人为参考线,记10分,其他数量少的按比例计算记工分。
还有就挑稻谷、肥料这样纯体力活,也是如此,力量大的肯定挑得多一些,工分相对高,力量小的没办法,你的工分就是没有人家的高,硬实力摆在那里。
这里面也有些比较有人情味的分工,照顾那些老弱病残的村民,比如看水的工作,负责检查每一块田汗涝状况,有些田的稻谷该放水晒田,有些田则需要水,放水员就根据需要,负责把水放出去或把水引进来。
同时把水沟里杂草、石头给除掉,保证水沟畅通。遇到有漏水的地方,则需要及时补上。遇上下暴雨涨水,还得去查看那些田可能会内涝,即时排水、修补田埂,这类农活,不需要技术、也不是力量,纯粹需要的是时间和责任心。
还有就是劳务外派,如国家兴修水利、公路需抽调劳动力参加,村里就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抽调部分村民参加。
有可能还是自己带铺盖、粮油都是自己带上,村里就按参加的天数补助相应的工分,村里的老人说,外派参加劳动的人员只是补助底分(基本工分)。
当然,如果是犯了错被抓去劳动肯定是没有工分补贴的,像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被抓去劳动,连带孙玉厚也被强迫参加劳动,都属于义务劳动。
刘志祥这才在鞋帮子上磕掉烟灰,说:“其实照我看,都是些鸡毛蒜皮事!有的农民冬天没钱做棉衣,把口粮拿到黑市上卖了几个钱;有的是做了点小生意;还有的是对现在的某种政策不满意,发了几句牢骚……周主任说这都是严重的阶级斗争,就把这些人拉到公社农田基建会战工地上劳教……”
像周文龙组织的“公社农田基建会战工地上劳教”,这样的劳动也是没有工分补助的。
这样一来,只要不是卧病不起的人,基本上都会有相应的农活安排,最后所得的工分与你从事的农活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劳动成果和出工的天数有密切的关系。
7
如何进行利益分配
接近年底的时候,就是村里会计和工分员最忙的时候,需要核实、统计、汇总全村所有参加劳动人员的工分。统计当年村里所有收入,包括:主要粮食、杂粮和其他副业收入。
村里留出一部分存粮,剩余的部分如何分配?村收入总金额*家庭工分汇总/全村工分汇总,就是该家庭这一年的收入。家庭的收入通过粮食、钱的分配进行抵扣。
如果遇上丰收年景,一分工分折算成钱或者粮食就会多一些。否则,如果遇上灾年收成不好,一分工分就会贬值,能分到的粮食和钱就会少很多。
假如村民的劳动能力差,或出工天数不够,分给你的粮食不够,如果村里有余粮可以借你,但第二年必须用钱或工分给补上。
特别是家里吃饭人口多,劳力少的人家,几乎年年都需要借,这种人家称为“超支户”。
所以孙少安这么有能力,为什么家里还穷?奶奶不能干活,少平、兰香在读书,姐姐早就嫁了,仅靠孙玉厚、少安两个劳动力,能不穷么。
8
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这种制度好么?
有的,只要是人为的打分和计算,就无法保证绝对公平,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偷奸耍滑,或徇私,老实人会吃亏。
长期这样,也会影响其他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也正是这种情况曼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是社会必然的选择。
但是土地的回报是最公平的,每一分“工分”的价值就由当年村里的总收入决定,如果总收入不足,总体和个人工分再高也没有用。加上各个村里干部的水平参差不齐,食粮接不上的情况不是少数。
所以日子过得好还是差,与工分制没有朋多大关系,只在于执行的人。
但是这个工分制的原理和建立的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包括现在现在还有很制造业用这种制度,当然他有另一个名称:积分计件工资。
工分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他的存在和消失都是合理的,当社会资源达到一定程度时,责任到家庭,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干活,可能更加积极主动,不需监督,也不需要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劳动负责,这种制度或许更加适宜,没有了集体经济,工分制也就退出了农村的舞台。
《平凡的世界》涉及到了农村和城市,对于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感触更深,不同的人阅读《平凡的世界》有不同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