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著中的历史波澜
王树增的《长征》以详实史料与生动笔触再现波澜壮阔历史,是红军精神的赞歌,吸引读者深入了解那段传奇岁月。
在这部巨著中,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事件无疑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插曲。1935 年,经历了两军会合的喜悦和兴奋之后,张国焘却在战略方针上与中央产生了严重分歧。
毛泽东主张向东或向北,开辟新的苏区;而张国焘则认为应该向西,首先占领青海和新疆。这种分歧并非单纯的军事问题,其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成为了历史谜团。
张国焘的主张没有充分依据。从懋功往西,是中国最荒僻的雪域高原,大军进入前途未卜。
事后,张国焘在行动时也未选择这条近乎自杀的道路。
六月,张国焘回电,虽同意先攻打松潘,但依然主张向西去青海,然后再东进陕西。
张国焘与中央的分歧,给中国革命和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然而,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中张国焘分裂事件始末
分裂之萌动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对中央红军的到来充满期待,但当看到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后的疲惫状态,他的心态从盼望转为以收容者自居。
此时的张国焘看到中央红军兵力锐减,而自己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心中的权力欲望逐渐膨胀。他开始攻击中央领导,对中央的决策提出质疑,为分裂埋下了伏笔。
据资料记载,当时张国焘仗着红四方面军有八万多人,每人配备百发以上的子弹,而中央红军仅有两万多人,人均配备不足 5 发子弹,便愈发不把党中央和毛主席放在眼里。
权力之诉求
张国焘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央要权。他与重要人物谈话,试图摸清中央红军的实力,并在谈话中显露出自己的野心。
张国焘先找到周恩来闲聊,故意把话题往部队人数上扯,得知一方面军兵力后,又去找朱德核实情况。
此外,在接待中央慰问团时,张国焘提出改组总司令部,要求充实总司令部,让红四方面军的徐向前、陈昌浩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这种公然向中央要权的行为,显现出他对权力的极度渴望。
分裂之行动
张国焘以河水上涨等借口,命令左路军返回阿坝并要求右路军南下,引发红军面临分裂危机。他先是以巩固阿坝为由,故意拖延队伍行军时间,后又以久雨不晴和河水连日不降为由久不渡河,甚至暗中下令返回阿坝,指示正北上的第二纵队停止前进,备粮待命。
1935 年 9 月 8 日,张国焘给右路军下达南下的命令,语气强硬,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不仅如此,张国焘还在同年 10 月在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足木脚)另立党的 “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团中央”,公开分裂党和红军。
众人之态度
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徐向前态度明确反对分裂。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将领,始终心系红军的团结和革命的大局。
他深知分裂对红军的危害,坚决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行为。
陈昌浩的态度则有转变,一开始在张国焘的影响下有所动摇,但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认识到分裂的错误性。朱总司令在左路军中极力维护红军团结,挫败张国焘分裂行为。
朱总司令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仍以维护大局为重,极力安抚被编入左路军的原红一方面军指战员,不允许他们脱离左路军去找中央,避免了红军的分裂。
在朱德、任弼时等力争,并得到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许多干部、战士的支持下,张国焘的分化、拉拢活动无隙可乘,红四、红二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
历史之镜,启示后人
信仰的力量
张国焘分裂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信仰的力量。在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定地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信仰,坚决反对分裂,毅然决定带领红军继续北上。
这种坚定的信仰成为了红军在困境中前行的动力,也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张国焘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背离了党的信仰和宗旨,最终走向了失败。
这一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奋斗。
团结的重要性
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着重重困难,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更是雪上加霜。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众多像徐向前、朱德等坚定维护团结的将领,以及广大红军战士们的共同努力,才使得红军在危机中得以保存实力,继续前进。
团结就是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红军的团结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并肩作战,更体现在面对内部矛盾时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共同努力。这种团结精神是我们后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历史的教训
张国焘分裂事件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被权力和欲望所左右。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类似的分裂事件再次发生。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长征精神的传承
王树增的《长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长征精神不仅包括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还包括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品质。
张国焘分裂事件虽然是长征中的一段黑暗插曲,他的出手已经够狠了,因此这也成为毛主席说的“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但也更加凸显了长征精神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