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会师合兵更有利,张国焘为何不顾中央反对,决意西进?

职场   2024-11-18 00:01   广西  



西路军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中极其悲壮且重要的一部分。它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是红军长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西征行动对于当时的革命局势、战略布局以及后续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历史对于全面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至关重要。

西路军的行动是奉中共中央和军委的命令,为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国际交通线(苏联)而进行的战略行动。

这一行动体现了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战略目标的不懈追求,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和巨大牺牲,也毫不退缩。通过了解西路军的战略意图和行动过程,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战略决策和坚定意志。

作者在充分占有翔实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引用大量的档案文献、回忆录、口述史料等第一手资料,真实地还原了西路军的历史全貌。



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西路军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其观点和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

网上曾有不怀好意之人的传言,说西路军流黄河是“一场排除异己的阴谋”,本书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说明,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

“原本中央反对西进,在张国焘给中央的长电中,张国焘的意图非常明显。他不愿意同胡宗南打仗,在松潘时就没打赢,现在四方面军人数已减少一半,长征过草地又疲惫不堪,确实没什么战斗力了。

张国焘是不会吃这个亏的。他不想同中央会合,想到甘肃北部的凉州一带去另搞一片,打通苏联。如果苏联的飞机大炮一来,四方面军就实力大增,谁也不怕了,到头来中央还得求他帮忙。”

 

这些内容通过徐向前、陈昌浩相关回忆录都是可以佐证的。

后来在西征途中,西路军将士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顽强抵抗,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如古浪战役、高台战役等,这些战斗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让读者对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深感敬佩。

西路军将士们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他们在困境中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毫不动摇。

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阅读《西路军》可以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学者的认可《西路军》:

董汉河:他将西路军的历史功绩概括为毙伤马家军、牵制敌人、策应河东红军和西安事变、播撒革命火种、为党和人民军队保存和培养军事骨干等方面。其观点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人们认识西路军的历史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石仲泉:



认为西路军消灭了大量敌人,牵制国民党中央军,策应了河东红军作战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这些历史功绩是“不可替代”“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同时也指出西路军的失败不是张国焘路线所致,但受到了张国焘路线一定的影响。

安永香:一直从事红西路军历史研究,认为西路军在策应相关战役、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以及在西北地区播撒火种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蒋兴国:从军事学的视角分析了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包括敌强我弱的军事实力对比、战略任务的变化多端、无根据地做依托、指挥员缺乏机断专行的权利和西安事变的严重影响等。

赵宇、周忠瑜:认为苏联和斯大林极力阻止西路军退入新疆和变化多端的错误指示,成为导致西路军长时间待在河西走廊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最终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对西路军的问题也非常关注。他们认为西路军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付出了重大牺牲,其精神是永存的。这些学者和革命家的评价和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西路军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