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重疾险很难选,是因为缺少一个重点突出的完整保障思路。
对于重疾险,我们是不是能理解为一旦确诊了重大疾病,就能获得赔呢?
注意: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照重疾险理赔条件上的不同,我们把重疾理赔划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确诊即赔。比如恶性肿瘤、肢体缺失等情况就是属于确诊即赔的形式。
第二类,是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满足理赔条件。比如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这些,都是要先进行手术,才能获得理赔的。
第三类,是需要疾病达到某种状态才能获得理赔。比如我们常说的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等,这些都是要达到某种状态后,才能满足理赔的条件。
按照行业规定,所有的重疾产品中前28种重大疾病的赔付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而根据每年各家公司提供的理赔数据来看,这前28种重大疾病,占据了赔付的90%以上。
而保险公司把重症病种的数量,设计成100种或者110种,实际的意义相差的并不明显。
由此我们需要再三跟您强调的是:对于重疾险,最重要的核心是保额!
如果保障不足,一旦发生风险,家庭在经济上还是会遭到巨大的打击。
保额确定事宜
那既然保额这么重要,多少保额才够用呢?在我们心里一定是希望越多越好的!
但现实中,我们的预算通常是有限的。所以一个合理的额度,才是比较实际的选择。
那么,这个额度定多少才合理呢?
不同的家庭在资金上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要考虑的一方面是花销,而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这样的花销会持续多久。
先来聊聊花销的问题,如果家庭中有人罹患了重疾,生活上会发生哪些变化?
首先,治疗和生活上的刚性支出,这是大家最容易联想到的,这里可能要提醒一点,在罹患重疾那一刻开始,病人在家庭收入上的贡献,可能就被按下了停止键。
抛去治疗和生活上的支出,我还要考虑到病人由谁来护理照顾,出院之后的康复和药品上的费用,这期间房贷,车贷,物业、保险,孩子的教育等等,这些刚性上的支出,都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一边是收入上的减少,一边停不下来的开销,这也是很多家庭资金链会崩裂,因病返贫的真正原因。
那这样的状态要持续多久呢?
根据重疾治疗上的数据,一般要持续3-5年。
也就是说如果罹患重疾,我们的账户上起码要准备好,上面提到开销的3-5倍,这样我们的原有生活,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
这就是我们在重疾险选择上的第一个核心关键点:保额的确定。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摸排家庭生活中涉及哪些刚性支出,下面的表格分享给大家,计算过之后,需要规划一个多少额度的重疾账户,就比较清晰了。
我们结合图中的支出项要素,进行刚性支出的分析累加。
再结合当事人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的大致占比来做一个数据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客户对此认知的科学合理性,增强认可度。
健康告知与核保
当我们了解和确认好保障额度,下一步要明确的就是身体情况,是否满足投保的要求了。
这就好比我们要去面试,只有通过了面试,才能拿到想要的那份保障。
而在保障的面试中,需要递交的“简历”,就是我们的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是保障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且这部分我们自己是会承担一定风险的。
如果我们在健康告知中,出现漏报、错报、瞒报等情况,都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理赔上的实际结果。
所以在挑选产品之前,整理好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过往在体检、就诊、住院时发生的身体问题,集中做好汇总,在投保环节,进行如实的告知,避免漏报,错报的情况。【这一点,可能突破了不少伙伴的认知概念。】
这样未来的保障才能更加的放心。
如果我们的身体涉及到了被问询的内容,我们要关注的就是核保的结果了。保险核保指是保险公司会根据你提供的身体状况材料,判断是否要接受这份投保的申请。
在不同保险公司,不同的产品,核保方式上也会存在着不同。
一般会分为,智能核保、人工核保两种形式。
智能核保,就是通过网络系统软件自动对被保险人等问询内容进行选择,选择后,系统会直接反馈核保结论。
通常情况下,进行智能核保是比较便捷的,而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体况,更建议选择可以提供人工核保的产品,递交相应的材料,通过人工核保后得到的保障也会更加的安心。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保险公司,因为所遵循的工作底层逻辑与原理的差异,在核保尺度上可能会存在不同。
对于身体状况比较复杂的申请人,投保时可以考虑多家公司同时投保策略,在核保结果出来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核保结果再投保。
健康告知这一部分,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如果对自己需要告知的身体状况信息内容,没太多的把握,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帮忙分析诊断,千万不要随意对待,以避免给未来的重疾保障兑现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