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融智库丨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思政”体系构建

学术   2024-11-09 17:55   北京  
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思政”体系构建
邓周颖 夏旻雯 王星 范成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退役军人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开始探索“就业思政”体系构建,旨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并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作为全省首家政校共建的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构建出一套面向退役军人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思政”体系,通过在人才培育、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精准帮扶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帮助退役军人大学生顺利完成转型,成功融入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一、“就业思政”的概念与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就业市场形势也发生较大变化,曾经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也不得不面对“学历贬值”“供需脱节”“社会内卷”等残酷现实,毕业生的“就业焦虑”逐渐加深。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早在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提高对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等10条具体举措。这一通知的发布,标志着“就业思政”概念的正式提出。它不仅为高校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也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顺利、及时、充分就业。


二、“就业思政”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我国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除极少数能够接受政府安置就业,绝大部分都是以自主就业方式进行安置。在长期接受部队封闭式管理后,退役军人会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脱节”,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此外,退役军人个体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缺乏学历和技能的退役军人就业则更为困难。为帮助退役军人快速适应身份转变,实现高质量就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的政策,退役军人既可以通过高职扩招、高考、单独招生考试等方式进入高校学习,获取全日制学历,也可以通过在高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下一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随着退役军人大学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构建起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供给与需求相统一、引导与帮扶相促进的“就业思政”体系,不仅对解决退役军人重点群体保就业、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明确职业方向,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时代课题的关键路径。面向退役军人大学生开展“就业思政”教育,其首要意义在于为他们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退役军人在离开部队后,面临着从军事领域到民用领域的巨大转变,除了需要重新适应不同环境,调节巨大的心理落差外,从部队到地方带来的身份认同困惑也会直接影响退役军人对未来发展的判断。

“就业思政”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能引导退役军人大学生客观地、系统地审视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经验,同时结合当前就业市场需求和趋势明确自己的求职定位,另一方面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退役军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心转化为具体实践行动,在就业时不以薪资作为唯一考量因素,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人才最紧缺的领域,将青春留在华夏大地。

(二)缓解焦虑情绪,坚定成功就业信心

退役军人大学生因为具有服役经历,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会更为年长一些。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还同时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我期望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导致退役军人大学生面对就业时会感到焦虑和不安,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在“就业思政”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将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等作为重要环节。高校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为退役军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助力。

一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帮助退役军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源头,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心理素质。

二是设立专门针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老师能够基于退役军人大学生军旅经历、行为习惯、年龄层次等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三是分享退役军人成功就业创业案例,退役军人除了具有大学生身份外,其“战友”的社会属性也为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退役军人提供链接途径,来自各行各业的战友经验分享能够让退役军人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为他们坚定就业成功信心提供坚实保障。

(三)科学方法指引,提升个人就业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因此,在“就业思政”体系的建设中,不仅要具备高瞻远瞩的视野,还要善于把握科学规律。首先,“就业思政”的科学指引要有针对性,引导退役军人大学生群体了解自身优势,挖掘个人潜力,再结合市场需求来制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职业发展规划。

当前,“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层出不穷,要引导退役军人大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这一现象,既要树立就业信心,拒绝“躺平”“摆烂”,也要提前做好职场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为自身职业发展积累更多资本。

其次,“就业思政”的科学指引要有精准性,退役军人大学生个体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已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或技能学习增加就业实力和择业能力的群体,也有已具备工作经历,通过高职扩招等政策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群体,这就需要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按照学生的学历、能力、经历和不同就业诉求为他们制定精准的就业方案。

最后,“就业思政”的科学指引要有有效性,提到《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课程,大部分学生会将其列入“水课”行列,但实际上,就业是一项具体实践活动,在求职过程中,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到职场礼仪均需要大量实践练习,学好就业技巧不仅能帮助退役军人大学生更加充分有效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更能快速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三、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就业思政”体系构建实践探索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教育供给方面也有了显著变化。过去,高校以培养“高大上”的学术型人才为主,但偏重于理论研究且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高校开始逐步探索构建面向重点人群、培养贴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的“小而精”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再次显现。

退役军人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最大限度发挥退役军人在国家治理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全国各地针对退役军人重点群体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在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环境下,依托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成为当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领域创新且富有实效的探索方向。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作为全省首家政校共建的退役军人教育学院,依托学校职业本科资源优势,改变过去基于学科分类设置二级学院的逻辑,专门招收退役军人生源,并为他们提供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孵化四大板块服务。学院注重结合退役军人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退役军人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思政”体系构建如果图1所示。

(一)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合格人才

在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坚定理想信念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首要任务。学院通过组织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大学生坚定“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理想信念,依托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基地,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鲜活的历史素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课程思政”方面,学院在实训教学中,将“乡村振兴”“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鼓励退役军人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基层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工作在村(社区)“两委”和乡镇的“兵支书”;开设了江西省首期中小学教师资格(兵教师)培训班,帮助20余名退役军人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二)科学思维方法,指导就业实践

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并将其贯穿于就业指导实践中。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老师不仅讲授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互联网求职、职场礼仪等基础知识,还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并实践这些技能,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率。学院成立职业规划导师军团,导师军团由数十名退役军人企业家和法律、财经、税务等领域专家组成,通过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指导团队创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学院还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平台,在线上开展“直播带岗”“指尖选岗”等活动;在线下,通过组织对口企业举办招聘会,让用人单位能够和学员面对面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三)提升“双创”能力,加速项目孵化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创新和创业)能力,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激情。其次,学院依托江西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法律咨询服务、税收政策解读和项目孵化支持。学院还积极开展“政企行校”合作,分别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南昌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吉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习和创新创业的机会。

(四)关爱心理健康,提供精准帮扶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退役军人大学生面临的成家、就业等现实压力更为沉重,这些压力不仅使他们感到焦虑,还会严重影响他们在学校继续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在目睹同龄人已经稳定就业或创业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读书不如赚钱”“早赚钱早享受”的想法,进而滋生出退学的念头。大部分退役军人大学生只经历过学生生涯和军旅生涯,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在退役时获得的高额退伍费自然也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眼中的“唐僧肉”。基于以上种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老兵谈心室”,由原军校教授、一级军士长、自主择业军官等“老教授”“老班长”亲自为学生解答日常遇到的困惑。学院还为通过开展反诈防骗教育、人际关系沟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财务的规划能力,正确识别心理健康的状况。

图1: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思政”体系构建


四、结语


退役军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兼具退役军人和高校毕业生双重身份,他们的顺利就业和融入社会既关乎地方经济发展,又关联着国防和军队建设。高校构建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思政”体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体会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更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崇”氛围,鼓励更多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在“就业思政”体系构建过程的探索中,也能进一步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将人才培养方案细化落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哲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7(04):16-20.
[2]胡博学.就业导向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艺术,2023(12):2.
[3]周娜.思政教育视域下就业指导与人才支撑融合研究[J].才智,2023(21):29-32.
[4]王常兵.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23(12):37-40.
[5]罗文娟.高职院校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方式探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8(05):35-38.
[6]王伟良.退役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7]纵强,侯剑.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铺路架桥”[N].安徽日报,2023-07-07(012).
[8]乔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基于思政教育的优化[J].人才资源开发,2022(13):56-57.
[9]曹群.适应性视域下职业院校“大思政课”教学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2(10):118-124.
[10]欧阳润.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20.
[11]李海波.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12]张洁.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建设分析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6):156-157.

进入小程序,为您喜欢的论文点赞!

来源:中国军融智库

本期编辑:王迪

合作邮箱:hezuo@chnmil.cn

投稿邮箱:tougao@chnmil.cn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防科工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主要覆盖相关政府部门、各军兵种装备机关、各大军工集团、各省市工办、各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民口、民营企业单位。宣传和开展军转民的各项工作,是军地技术、人才、产品互相转化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