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融智库丨以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增强文职人员的军事文化认同

学术   2024-11-05 17:56   北京  
以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增强文职人员的军事文化认同
肖雄




 摘要】当前文职人员不断加入我军,逐渐成为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融入军队的过程中,部分文职人员出现对部队管理和生活较难适应的情况,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文职人员对我军军事文化认同低导致的。因此应借助军事治理现代化的东风,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军和体制机制建设三个方面,以全面加强军事治理为路径,强化提升文职人员对我军军事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军事治理现代化|文职人员|军事文化|文化认同


为了顺应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的要求,深化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全军自2018年起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军队文职人员。目前文职人员已经成为我军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然而,部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文职人员步入工作岗位后,出现对于职业身份认可度低,对部队管理方式方法不理解,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问题。探究这些的问题的本质都指向当前文职人员对我军军事文化认同度不高的现实。因此如何依托军事治理现代化建设,加深文职人员这一新生群体对我军军事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当前文职队伍建设治理中亟需探讨的课题。


一、当前军队文职人员的文化价值焦虑现状


(一)文职人员在多重文化选择中面临转型困境

人员来源多样、背景各异是文职队伍的主要特征之一。目前文职人员中既有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工作过的社会人才。这些来源多样的文职人员在进入军队工作前,各种地方上的文化和思潮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各种“印记”并影响着其行为特征。

文化学研究指出,当个体从一个新的文化中获得了知识和惯例,记忆中的文化知识和惯例并不会被取代,而是会保留下来。这些不同的文化认同如果是相互对立的,就会导致个体认识的矛盾和冲突。当前部分文职人员在任职中对身份适应的困难、对部队管理方式的不理解甚至抵触与这种多重文化选择的困境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他们还在被地方自由散漫的思想影响着,一方面刚进入军营,接触我军军事文化时间短,接受度不高。由此难免导致身份转换困难。以军队院校的文职教员群体为例,进入军队院校的社招文职,多毕业于地方重点高校,学历较高、年龄较轻。长期生活在地方高校较为宽松活跃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氛围中,让部分文职人员进入军队院校后依然无法很快摆脱以往的工作模式。这导致部分进入军队院校的文职教员对军事化管理方式接受度不高,或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

(二)自身存在价值的模糊性使文职缺乏主动性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一概念是从人对待满足其所需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关系根本上反映着人类对自身与对象世界的思考。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同时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是当前文职人员在军队中的存在价值界定和实践依然模糊,导致部分文职对于长期从事文职工作存在犹豫,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由于部分单位对我军建立文职人员制度认识不深,没有将军队文职人员纳入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大局之中。视文职人员为现役军官的“助手”甚至“配角”,置于从属地位。部分文职反映杂活多,正事少,没有机会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没有存在价值。更严重的是部分单位执行文职政策随意性大,在管理上按现役要求,待遇落实上拖拖拉拉,将文职人员与现役官兵区分主次前后,让军队文职人员觉得职业价值低、不受重视,最终挫伤主动性。另一方面,一些文职人员进入军队前在地方企业或机关单位有过工作经历,进入军队后收入、地位相对于此前有所下降,未能及时转换心态,适应环境,反而出现“临时工”“合同工”的想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的要求标准下降积极性不高。


二、军事治理与军事文化认同的辩证关系


(一)军事治理现代化是强化军事文化认同的保障


党的二十大做出了“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战略部署。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治理现代化在根本要求、基本方式等方面与国家治理的内核是一脉相承的,其丰富深刻的科学内涵实际上也构成了强化军事文化认同的机制保障。


第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事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保证了“党指挥枪”这一核心要义在我军军事文化中的根基地位。我军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各种风险挑战,甚至一度陷入巨大困境。但正是由于党一次次的坚定领导和英明决断,我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军各级官兵对“党指挥枪”的坚定信念,并深深的融入到我军的军事文化之中,成为最重要的信仰。可以说没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不可能形成以对党绝对忠诚为根基的军事文化。


第二,依法治军是实现军事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也是筑牢官兵对我军军事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一种文化只有形成合意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有章可循则是建立合意的前提。从南昌起义到横渡长江,我军之所以能不断以弱胜强,就是依靠严明的纪律、一视同仁地约束全体官兵。不论是普通一兵还是高级干部,只要违反党纪军纪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依法依规的治军方式,在我军官兵中促成了强大合意,使我军上下一心,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并传承着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军事文化。


(二)军事文化认同有利于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


在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制度设计、坚持依法治军、利用技术赋能,也应当注意军事文化认同的树立对于纵深推动军事治理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第一军事文化认同带动军事治理现代化内涵式发展。军事文化认同是军队成员对其文化的认可和融入,并由此获得的归属感。一旦这种文化认同趋于固定,作为群体成员的军队人员便会不自觉的对文化所依附的组织-军队,抱有积极建设推动其进步的主人翁心态。这种心态将成为部队内部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军队人员会成为建言献策、落实政策的第一执行人,在各个领域和方向推动军事治理现代化建设。


第二军事文化认同为军事治理现代化注入灵魂。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必须与我军军事文化相契合,要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贯穿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始终以听党指挥、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的军事文化传统引领军事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在全面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注入我军的军魂、党性,确保部队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三)军事文化认同与军事治理现代化互相促进互为因果


对于部队战斗力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军队人员对军事文化的认同是支撑战斗力建设的精神力量,现代化的军事治理制度则是其物质保障。这两者之间对于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促进作用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通过加强完善军事治理模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时代要求,对军事治理模式的不断革新也往往能够使军队人员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心理归属上更加认同军事文化,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同时不断强化的军事文化认同,也是进一步推动军事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来源。历史上我军各种创造性管理办法、战法都来源于广大官兵的集体智慧。如果没有极高的军事文化认同,我军广大官兵就难以迸发出旺盛的创造力,去主动推动军事治理方式方法的革新。因而可以说,要不断进行军事治理现代化建设,没有广大军队人员极高的军事文化认同是无法真正实现军事治理模式贴地气、抚人心的变革。


为此,必须明确面对当前军事治理现代化要求不断提出的现实情况,必须理顺用好军事文化认同感与军事治理现代化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在军事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军事文化认同感在改革建设中承担的功能和发挥的作用,要使其成为推动治理模式更新的有益助力而非成为阻力,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利用制度的力量强化军队人员的军事文化认同,真正发挥优秀治理模式的最大潜力。


三、增强文职人员军事文化认同的军事治理措施


(一)在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中传承军事文化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也是军事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只有牢牢把握这一点,才能让文职人员尽快完成身份转换,做到思想入伍,认同我军军事文化。

一是要牢固树立文职人员听党指挥的思想觉悟,部分文职人员之所以在身份转换上存在困难,就是因为没能将自己视为军队的一份子,对听党指挥的理解也是浮于表面,带着“干工作”而非“干事业”的心态。新时代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实现军事治理的现代化,最首要的就是要在全军更加牢固地树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其中的重点就是要让新生的文职人员队伍也充分接受教育,锻造其对党忠诚、服从指挥的政治品格,以理想信念固本培元、凝神聚气,使文职人员牢牢树立自己是军队人员的思想认识,传承发扬我军对党绝对忠诚的军事文化基因。

二是培育文职人员严守党纪党规的纪律意识。不论此前在社会中扮演何种身份从事什么职业,从加入文职队伍起,文职人员就必须意识到自身身份已从社会人员转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一份子,身处其中必须严守纪律,依规行事。要在对文职人员的教育和任用中,始终强调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重要性。使文职人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使文职人员认识到遵规守纪对于军队人员的重要意义,文职人员才能从根本上接受认同我军的军事文化,并自觉成为文化的践行者和继承者。

三是不断提高文职人员的政治定力。坚定的政治立场是维护文职人员对军事文化认同的根本保障。对于新入职的文职人员,要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其切实站稳政治立场,不断提升文职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尤其当部分文职人员不理解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时,更要将完成使命摆在第一位,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做到严格自律不放纵、不逾矩,与党和军队同心同德。

(二)在依法治军中维护军事文化认同

马克思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社会合意的体现,必然要依托于有形的物质和体制支撑。而依法治军就是强化文职人员军事文化认同的重要支撑。

一是严格落实文职政策。作为新兴的军队人员群体,文职队伍尚处于发育期,在人才的使用和功能的定位上还需不断探索,但是这不能成为落实政策打折扣的理由。目前部分单位在落实文职人员相关政策时,依然存在不到位、不扎实的情况,导致部分文职人员利益受损。失去了物质支撑的文化认同自然也很难落地。因此应坚决依法依规落实政策,维护文职人员的合法权利不仅是依法治军的体现,更是以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实现留人栓心的重要方法。

二是坚持文职人员主体地位。治军之道,要在得人。以依法治军推动军事治理现代化的最核心标志,就是紧紧依靠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将包括文职人员在内的官兵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于法治实践。在政策修订、队伍建设、单位管理等方面让官兵和文职人员成为参与者。对于文职队伍的治理中,应以实现部队高效益管理的基点,在政策制定中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主动听取、吸纳文职人员的意见,将政策管理的严格性和政策实施的人性化相结合。同时制定政策落实管理制度保障文职人员权益,使对文职人员的管理制度发挥出最佳效益。这样才能推进文职人员对军事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三是推进建设文职人员制度。着眼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是实现军事治理现代化的依托也是推进军事文化认同的法理基础。要进一步加快与文职人员相关的立法,以集成化、体系化的文职规章法律,从制度层面厘清各级职能权限,以详实的法律体系明确对文职人员管理、使用、考核。在不断完善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中,增进文职人员对军事文化的理解认识,真正认同我军的军事文化。

(三)在制度完善中强化军事文化认同

作为我军的新兴群体,与文职队伍相关的机制体制建设需不断探索优化。要与时俱进,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完善我军文职人员的体制机制建设,才能使现役官兵与文职人员不断融合,真正强化文职人员的军事文化认同。

一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文职队伍体制建设,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军事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更关系到我军军事文化在继承发扬中会不会变质、变色的关键问题。在完善文职的体制建设中,既要保持治军管军的优良作风,又要针对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对策新方法。不能为新而新,丢掉好传统,也不能因循守旧,对现实情况视而不见。这都不利于依托机制完善强化文职人员对我军军事文化的认同。

二是探索建立“法治+德治”的治理模式。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更是对一种文化信仰的外化表达。在构建完善文职队伍的治理机制时,不应忽视德治的力量,因为德治往往具有自律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优势相比法治有更强的自我约束性和执行主动性。因此,既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更要推进德治,充分发扬其滋养、教化和感召的优势。在推进德治与法治结合的过程中,基于德治娟娟流出的军事文化元素也会自然而然的浸润文职人员的内心,使文职人员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对我军军事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推进军地协作多元治理。军队文职本身就具有军地双重属性,因此要加快建立军地协同机制,在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下,加快与地方单位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在军地协同模式下,文职制度的建设完善能够兼顾军民两种需求和特点,不仅能够强化文职姓军为战的使命责任,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这种充分体现多元、合作、交互的复合型体制建设模式,实际上也体现了我军与时俱进、适应变革的军事文化,是我军军事文化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董强,卢继元.当前我军军事文化认同的困惑与澄明[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28(01):113-117.
[2]徐振生.全面提升军事治理能力推进空军转型建设高质量发展[J].军事学术,2023(6):14-17.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进入小程序,为您喜欢的论文点赞!

来源:中国军融智库
本期编辑:王迪

合作邮箱:hezuo@chnmil.cn
投稿邮箱:tougao@chnmil.cn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防科工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主要覆盖相关政府部门、各军兵种装备机关、各大军工集团、各省市工办、各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民口、民营企业单位。宣传和开展军转民的各项工作,是军地技术、人才、产品互相转化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