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0.1秒,他奋斗了50年!

学术   2024-11-10 17:55   北京  


隐身战机歼-20

“神舟”系列飞船

“东风”系列导弹

……

这些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前

都曾在风洞中

成百上千次地“刷题”考试

年逾九旬的他

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

他就是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



1928年,俞鸿儒出生于江西省广丰县。他经历过战乱年代,目睹家国被毁,立志科研报国。


年轻时,俞鸿儒参加了两次高考。新中国成立前,在同济大学读了三年数学;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原大连工学院念了四年机械。28岁那年,俞鸿儒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导师是“两弹一星”元勋、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先生。


郭永怀1956年从美国回到祖国,回国前他就已经预见到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而高性能、大尺寸的高超声速风洞是设计航天飞行器必不可缺的。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能够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从而发现设计缺陷并改进。

当时主管中科院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曾说:“搞科学,好比下围棋,忙里要注意安排几个闲子,扶植一些冷门,到必要时就用上了。”于是,郭永怀开始布下一颗“闲子”。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研究组,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回忆这段往事,俞鸿儒说:“那时国外也刚刚开始做。激波风洞都没听说过,郭永怀先生说你做做看吧!”


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于是俞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

俞鸿儒回忆说:“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首先就提出表扬:‘只要人不受伤,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


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中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

1969年,俞鸿儒带领激波管研究组成功研制JF-8激波风洞。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性能堪比国际大型激波风洞,造价却极其低廉,仅花费8万元加工费。


当时,中国研制的导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重点型号飞行器陆续进入到攻关阶段,亟需大型风洞的检验。JF-8激波风洞的建成恰逢其时,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为了开展高超声速飞行试验,发达国家纷纷筹建大型自由活塞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俞鸿儒却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

爆轰驱动的危险性极高,这一想法遭到了一致反对。俞鸿儒却说:“我不怕反对。没人反对,可能是平庸的工作。”


1988年,俞鸿儒在德国完成爆轰驱动的原理性实验,回国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爆轰驱动方法。终于,十年之后,俞鸿儒领导建成了国际上第一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



此时,俞鸿儒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心中还有个更大的计划要去完成。

当时,全世界都认为激波风洞的实验时间只有几毫秒。美国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是把实验时间延长到30毫秒。俞鸿儒却提出要建高超声速复现激波风洞,并达到100毫秒的实验时间。唯有如此,才能让风洞实验状态从“模拟”跨越到“复现”。所谓“复现”,俞鸿儒解释,就是把“天”移到“地”上。如果能真正在地面完全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那将意味着攻克了悬置近60年的世界级难题。

在他的指导下,2012年,总长265米试验段直径达3.5m的JF-12复现风洞研制成功,可复现5-9倍声速的飞行条件,实验时间超过100ms,比其它同类型的激波风洞提高1个量级。

就是这0.1秒的数据,俞鸿儒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


JF-12复现风洞是国际最大、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为中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当JF-12风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俞鸿儒却坚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一位。


“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我们来做铺路石。”这是导师郭永怀对俞鸿儒的教导。俞鸿儒也像当年的导师一样,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引路人。

他说:“工作要一代一代接下去,年轻人做完有成就感、有威望和威信,工作就好开展了。人的时间有限,谁也不能干一辈子,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


一生择一事 一事终一生

促使俞老

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

是对恩师郭永怀的庄重承诺

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

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

致敬!


文章来源:CCTV国家记忆(ID:cctvguojiajiyi)综合于央视网、央视新闻、中国之声、《吾家吾国》、北洋之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

本期编辑:王迪

合作邮箱:hezuo@chnmil.cn
投稿邮箱:tougao@chnmil.cn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防科工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主要覆盖相关政府部门、各军兵种装备机关、各大军工集团、各省市工办、各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民口、民营企业单位。宣传和开展军转民的各项工作,是军地技术、人才、产品互相转化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