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完月球要记得回家吃晚饭
——读王忠民《儿童教育哲思哲语》
《儿童教育哲思哲语》五册书稿摆在案头已有几日,纷乱的心绪中翻开书稿,心立刻沉静下来。成人纷扰驳杂的心境立刻被这清新的文字浸润得纯净、平和,天高云淡,充满阳光。
这是一部父母教育子女的范本,是幼教工作者走入孩子世界的桥梁,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作者王忠民,现任敦煌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可能是因为做过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的经历,使他的作品充满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五册“哲思哲语”以诗的语言,哲理的思辨,恰当的实例,具体的方法,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孩子,怎样去爱孩子,怎样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怎样为子女一生导航护航。
在这里,让我们感受到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让我们感受到儿童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
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在不倦地奔流,让我们看到一片清丽的幼林在拔节生长。
在这里,让我们感到面对一双双纯净的眸子,面对一颗颗晶莹的童心,需要我们怎样用心呵护,用爱浇灌。
一段段灵感语丝,或长或短,或揭示一段哲理,或谈一种感受,或举一则实例,或提一个建议,无论是谆谆告诫,还是循循善诱,都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每一颗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每一颗都孕含着理性的结晶,每一颗都闪耀着爱的光芒。
例如谈“亲子应有方,沟通须有道”,随意撷取其中的几则:
“孩子对于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与在家庭中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和学习紧密相连。”
“ 沟通,使孩子的心智成长;沟通,使父母的理解升华。”
“父母的倾听,让孩子的聪敏之花开得更艳,快乐之叶更翠绿,健康之树更茁壮,智慧之果更饱满。”
“ 倾听孩子,无须以认可他的情绪为前提,亦不必以愿意纵容他的行为为必要,倾听孩子,只是成人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一条必经之路。”
这里谈的亲子方法、沟通之道,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而是倾听,在倾听中陪伴孩子成长,使他适应未来社会的沟通需要。
在“赞美的力量——赏识教育”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小男孩,傍晚时分,妈妈叫他吃饭,他抬头凝望着微暗的天空中刚刚显现的月亮的轮廓,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要去月球。’妈妈点点头,亲切地说:‘好的,不过,去完月球要记得回家吃晚饭。’许多年后,男孩果然登上了月球,当他回到地球时,记者问他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我要回家吃我妈妈做的晚饭。’这个男孩就是在月球上踩下第一个人类脚印的阿姆斯特朗。当他实现梦想时,他说自己最感谢的人是妈妈,因为在他的童年时代,妈妈没有践踏他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
看了这则故事,我想每一个妈妈都会有所感触。爱孩子,就要爱护他的每一个梦想的嫩芽。爱孩子,就要赞美和赏识他的每一瞬灵性的闪光。
《儿童教育哲思哲语》的独特价值在于,对现行的教育方法和家长的做法进行了剖析,对我们平时教育孩子习以为常的、司空见惯的、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新的独特的角度思索,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诠释,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传统教育方法的颠覆。如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尊重孩子,就是透过孩子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穿越孩子的灵魂来感悟世间的人情冷暖。曾有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一进门就发脾气,又哭又闹,母亲百思不得其解,商场货架上的玩具琳琅满目,孩子为什么视而不见呢?然而,当母亲蹲下身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过去,商场里只有密密麻麻的人腿啊!”
这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有时需要我们蹲下来,观察他的世界,和他平等对话;有时,需要我们把孩子抱起来、举起来,才能让他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他看不到的东西。
《儿童教育哲思哲语》让我们重新反思我们对子女的爱和爱的方式。
2009年10月26日
(题图:莲花池公园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