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驻心底的诗情
——《我们是同学》读后
一
“半个甲子,添一春花容再理。谁曾言:妹为绿杏哥为酒?/四年人间,分两界雁阵重排。有道是: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同学李文耀为2011年7月班级同学聚会撰写的对联。那是黑龙江大学中文系80级2班入学31周年的同学聚会,“半个甲子添一春”酝酿的感情,愈发醇厚。回忆当年,诉说别后,询问近况,感慨唏嘘,真是有多少话不知从何说起。在同学聚会的两三天里及分别后的一段日子,泪与笑凝聚成了诗,大家激情喷发,产生了许多佳作。这成为了后来编辑这部班级作品集的缘起。
“八〇后,曾经沧海质犹纯,人性文心;百年内,除却巫山情唯真,高歌低吟。”这是一位78级的师兄赠给我们80级2班同学聚会的一副对联。80级是承前启后的一代。说“承前”,因为恢复高考后,我们的前面有77级、78级经历过社会风雨洗礼、在而立之年步入大学的学长;说“启后” ,因为80级是“文革”后第一批从中学门跨入大学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扎实的基础、刻苦上进的精神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树立了榜样。虽然毕业30年过去,同学们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大家诗情不老、文心依旧,许多同学开有博客,2009年底班级还建立了QQ群,许多同学在QQ空间里发有日志、文章,这成为了这部作品集的雏形。
作品集收入班级29人的作品,以年龄从长至幼排序,班长、老大哥梁雪的作品自然排在了第一位,而他开篇的第一首诗作《我们是同学》就成了这部作品集的名字,诗中“男生女生就像挺拔的青松和纯情的白桦/虽不是零距离的厮守/但始终枝叶缠绕自然和谐”更是一语点题。班级的同学、著名官场小说作家杨川庆为本书作序。80级1班同学李枫的评论以相同的经历、近距离的感受和大学文学院教授的专业素养,对同学们的作品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二
诗歌在作品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部分同学的诗歌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1984年大学毕业时的离别时刻,如苗存金的《友情》,刘彦的《我爱离别》,陈民生的《叹息》等;还有一部分诗作创作于2011年7月相聚的时刻, “嗯哪,/我会把找到的感觉刻进心底的光盘,/虽然聚会只是临时的港湾,/但为了这短暂的停泊,/我已等待了多年。/思念是怕距离和时间把感情拉远,/但心与心却紧紧相连。”(梁雪《嗯哪》)“我把过去串成一张张名片/你排在童年之后青春的前面/纸版不是丰收的颜色/除了凝重的渴望/淡紫色的纹理涂满青葱的浪漫。”(于宝国《永久的名片》)一首首诗,诉说着离别后的思念,抒发着重聚后的欣喜。
同学们都已年近半百,生活的种种磨砺,应该早把诗情打磨光了,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和磨难,都诗心不老,诗情永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闫杰从贵阳打来电话,在电话中给我朗诵一首她刚刚完成的诗作《现代版牛郎织女》,“公元2012的七夕/走进现代的织女/飞上了九天/与她日思夜想梦寐以求/从远古走来的如意郎君/又一次跨越了银河。”于是我的心也随着她优美的朗诵声音飞上了九天。这一个诗意的清晨,也刻进了我们的记忆,温暖着我们未来或直或曲的旅程。
生活在深圳的马金福,洋洋洒洒十首诗,为我们描述了南国风光,《南海歌行》《榕树之歌》,让我们体会到“根须深深扎在尘土岩石/紧紧拥抱大地的质感厚重”,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张寅生的《宇宙组诗》更是用诗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神秘神奇的世界:“天籁是大爆炸的余音/是宇宙琴弦的鸣唱/宇宙初始的光芒你刚刚看见/它婴儿的声音现在也传到你的耳边。”以“虫洞”“量子”“粒子”这些宇宙的题材入诗,而能赋予诗的意象,令人耳目一新,心生赞叹。
作品集中还有部分古体诗,王晶的《卜算子·母校寄情》,李文耀的《杂咏四首》《博易南非世界杯谶诗》,曹金钟的《冬游黄山》,都体现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张淑丽的《录唐诗联句感怀》表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借古人诗句表达自己感受的人生况味。这些诗作为作品集增加了古典诗词的内涵和韵律。
三
这部作品集中还收入十多篇短篇小说佳作,各具特点,精彩纷呈。
梁雪的小说《雪钓》在雪中垂钓之乐中,写出了人理想的生存状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赚钱谋生,还能从中得到快乐。”这是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到绥芬河东安讲课的我、在官场升迁当口纠结的老宁和芬河畔鱼池的老板娘告诉我们的。这三个身份不同的人物与芬河畔美丽的雪景融合到一起,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动人。
栾军的小说《我的战友》写一次三十年后的战友聚会,觥筹交错间一个个回闪的镜头,现实与往昔交织,映出了当年激情与青涩的知青岁月,充满怀念和深情。而《情网》是一篇根据案例写就的故事,也可视作一篇小小说。这对新婚夫妻编织了一个个陷阱,最终掉进了自己编织的网里,耐人寻味。
李晓飞的《卡卡》也是一篇小小说,写的是狼群中的故事,狼的爱情在作者笔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凄婉苍凉,寓意深远。当读到“里亚拉姆离开了,它决定继续流浪,去寻找心目中美丽的草原。”不禁为之动容。
杨川庆近年来以《政界》《官道》《省长秘书》《女省长》等一系列长篇小说的推出而成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家。收入作品集的短篇小说《意外》仍然延续他官场小说的风格,在一次次“意外”中,让我们看到官场的世态人情。
许姝雯的几篇小小说都是关于女性情感的,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叙事方式深入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促使人们深入思索女性的情感与命运。《大年夜》《女配角》《情感公式》《追赶浪漫的女人》诸篇,切近生活,文笔细腻,在短短的篇幅内,表现出曲折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用文学形象对两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
作品集中占最大分量的是散文,同学们借这种随意随性的文体表达了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感受和领悟。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轨迹。小到生活中的点滴,父母的影响,家庭的熏陶,如王晶的《读书》《投鼠忌器》《头发的记忆》写到家庭和父母对其成长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同学散文都涉及到的题材。大到与国家民族一起经历的大事件,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的国家行动,如刘国会的《难得的人生历练》,写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决定,黑龙江对口支援四川省剑阁县,而作为前线指挥部总指挥的他在援建两年多的历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让我们看到在国家经历的巨大灾难面前,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国家需要与个人亲情面前,我们这一代人的选择和担当。
我们这一代人,基本是“生于1960年代初的三年饥饿困难之时,青葱懵懂于1970年代文革动乱岁月,顺利成长于19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基本成熟于1990年代‘三十而立’之后,被博客以后,‘江湖上’也出现了我的传说。”(张慧霄《我家那点儿事》)于是,对生活中点滴过往的珍视,被写进了博客、日志。
女同学的文笔和感受尤其细腻,张燕的十篇散文,娓娓道来,奶奶、婆婆、母亲、夫君,一一跃然纸上,那些生活中的小事,通过作者心灵的过滤、折射、点染,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真和蕴含的情意,在平实的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张云凤的五篇散文,在幽默诙谐中连珠炮似的“爆料”出生活中那些纠结、尴尬,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令人在捧腹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维敏捷、语言传神。这些故事令平淡的生活顿生色彩,让我们看到作者在辛劳的生活中的乐观、坚韧,还有连连的惊喜。
杨川庆的《记忆·祝福——在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院庆庆典上的讲话》回忆了三十多年前的校园生活,那些难忘的老师,难忘的一个个校园生活场景,和那些沉甸甸的收获,都成为了永远的记忆和对母校深情的祝福。那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祝福。
这部作品集题材丰富,作品风格多样,魏成春的《温州的蚊子》细腻深刻,笔锋犀利,写了与蚊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并赋予了深刻的内含。郑烨竹的《我的“求婚信”》《水给硫酸的复信》两篇“游戏文字”幽默风趣,饱含情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作品集中还收有十多篇游记,有崔险峰的《天涯之旅》《仙女造神桥》,于宝国的《凤凰山》,闫杰的《杜甫草堂游记》,黄淑华的《秋色正浓》,许姝雯的《达博印象》,杨锦的《永远的小路》《罗马因废墟而美丽》《庞贝因凝固而永恒》《威尼斯:“贡多拉”走水乡》等。作者在行走中,边走边记,不仅让我们跟着领略到优美的风景和惬意的心情,也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品读着古今文明和异域风情。如杨锦的一组游记,列夫·托尔斯泰庄园那一条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小路,古罗马残垣断壁的废墟和斗兽场拱形门窗上斑驳的青苔,庞贝古城在灾难降临的最后一刻受难者的姿态雕像,威尼斯水乡纵横交错的水巷和上面漂着的“贡多拉”,一幅幅迷人的画面,让我们的心灵随之触动,随之感染,随之震撼,随之愉悦。
五
这部作品集中的作品跨度长达33年,写于最早的作品是崔险峰的诗《舞会》《离歌》《我并没有醉》,创作于1981年,险峰以他20岁的才情和深刻,让我们至今读来仍赞叹不已。作品集中共收入险峰的6篇诗作和两篇游记,以此表达同学们对险峰英年早逝的缅怀之情。“就这样悄悄地离去了啊,悄悄地离去/没有时间倾诉离情别绪/这月啊,这云朵,这风,这雨/远去了,远去了,走进那黄昏的记忆。”(崔险峰《离歌》)险峰以他四十载的短促人生岁月,为我们留下了遗憾和永久的怀念。
悼念是人生最沉重的无奈。那一去而永不复返的亲人的背影,会印在我们的心里,埋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只要轻轻一触,就让我们心痛,只要轻轻一提,就让我们落泪。作品集中收入了一组悼念散文。
王晶《寄往天堂的信》,与天堂里父亲的对话,如一个女儿在与父亲娓娓叙着家常,那些生活中的往昔汇成了作者笔下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小溪。
董伟笔下善良、坚强的母亲临终前使出全身力气对女儿大声喊出:“我对不起你呀!”顿时让人泪如泉涌,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坚韧与伟大。(董伟《我和生母》)
“我宁愿相信有来生,那样,你就做我的女儿吧,我会百倍地宠你,千倍地爱你,万倍地珍视你。”(陈晓惠《挥不去的思念》)怎样的爱恋和心痛,才能让一个女儿对母亲从心底喊出这样震撼心灵的声音!而在《心祭》和《怀念故人》中,晓惠更是让我们看到了险峰那傲人的才气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很想问问:如此才华横溢的你、如此豪爽洒脱的你、有着如此炽热单纯情感的你怎么就匆匆忙忙地驾鹤西去了呢?是你桀骜不驯的性情承载不了这世俗的种种羁绊?是你自由的灵魂需遨游在更为自在空灵的世界?”让我们在惋惜之余,对险峰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与怀念。
表达对父亲深深怀念的,还有胡玉娟的《冬至》:“送走了父亲,漫天的大雪静悄悄地飘下来,天地间一片素白……雪纷飞兮,送父归;/父归天兮,女伤悲。/寒彻骨兮,亲生离;/子欲孝兮,父何在?/子欲孝兮,亲不待!/亲不待兮,女若何!/天有情兮,天怜我!”泪珠伴着雪花纷纷洒落,泪眼中模糊的只有亲人远逝的背影和刻在心底挥不去的思念。
表达悼念之情的还有我的一篇《怀念表姐》,让我把压在心底的对表姐的惋惜和怀念尽情倾诉出来。
正如普希金的一句诗:“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而这怀恋会使我们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
六
整部作品集,遍地珠玑,不可尽拾。
正如魏成春在《文学之痒》中所说:“中文系的人,当初哪个不是怀揣文学之梦,可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又有多少人身不由己,走上了学术之路、仕途之路、经商之路……”
如今同学们“有的围城修业学问有成,有的京城为官安邦护国,有的戍守边关修桥建岛,有的为人师表堪当楷模,有的唾弃尘烦享乐天国,有的商海打拼自取其乐,有的舞文弄墨纵横媒体,有的安于现状养尊处优……”(于宝国《随遇而安之断想》)而文学并没有与我们远离,无论是闲暇时,手捧一卷喜欢的书,在文字中神游;还是激情来临时,提笔书写自己的感悟感受,任思绪在笔下游走,文学一直与我们同行,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憩息和抚慰,使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保留着一份永驻心底的诗情。
2013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