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麦琳火起来没完没了,连这些人都被连累

乐活   2024-11-26 23:31   北京  
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啾啾妈的小日子”
ID:jojoma-life

没想到入冬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昨天被北京的大降温,今天北京就下起了雪。


瞅了瞅一边岁月静好,认真写作业的娃,老母亲默默进屋盘了盘接下来两三天孩子的要穿的厚衣服。

因为明天我就要去杭州,准备大家期待已久的WMF的专场直播。

所以顺便再跟大家例行预告下:

德国顶级厨具品牌WMF专场直播,时间是11月28日(周四)晚上19-24点。


还没预约的姐妹们一定要记得预约,这可是今年最后一场WMF的专场直播了!


这次直播,挑选了WMF家最王炸的产品,

能传家的“奈彩米系列”,各种堪称艺术品的不锈钢餐具、厨房电器等等等。

所有需求一次全满足。

好了,出差前一晚,不妨跟姐妹们先聊点“八卦”吧。

《再见爱人》今天貌似又炸了一天锅,各种节目内幕层出不穷,但故事的主角,依旧是现在全网,甚至国内外网络讨论度奇高的麦琳。


自诩18G冲浪的中年老母亲,如此忙碌的情况下,这条故事线依旧很清楚。

我看到网上最多的一个说法是,她是NPD人格,极具“杀伤力”。

具体什么叫NPD,大家可以看图👇理解。

(图源网络)

也因此网上掀起了一阵NPD自筛热潮,大家都怀疑自己以及身边人会不会就是NPD。

其实麦琳是不是NPD这事我没法聊,我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不能草率评价。

但我想通过最近的“麦琳现象“,乃至说这几年“网络诊病”的现象,聊一聊我们普通人怎么正确看待心理学。

尤其作为一个二胎妈妈,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心理问题。
又如何观察和把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在这样一个处处都是“心理病“,人人都是“心理”诊断师的时代,我们如何自处。



当代人每天上网,两眼一睁就能确诊一个新大病。


要不是我每天忙的两脚不着地,没空“自省”,我恐怕已经确诊几个流行病了。

网上到处都是教你拿着放大镜发现问题的“心理学博主”。

知道自己是内耗型人格之后,更内耗了。确诊讨好型人格以后,更讨好了。确认是原生家庭有问题以后,跟父母关系越来越别扭了。

心理暗示的能量,不要太大。

小心“商业心理学”

很多打着心理学旗号的高赞信息,都在断章取义,危言耸听。

他们常常试图用一个很小的点,来推翻你的整个人生。或者无限夸大一种常见现象的危害。

不配得感,是99%东亚小孩伴随一生的童年创伤。
阻碍一个人成长的最大隐患,就是受害者思维。

还有很多直戳父母软肋的。

父母对孩子诉苦,是一种情感勒索。
愧疚式教育,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连书包都收拾不好,有可能成年后...

让你觉得一切不如意,都是心理病害的,可算是找到根源了。


作为一个同样喜欢心理学的人,我必须要说一句:

心理学的本质不该是怀疑,而应该是了解和接纳。不该是焦虑,而应该是反焦虑。

我们学心理学并不是为了从自己身上找出更多问题,而是想找出答案。

而那些试图让全人类变焦虑的人,传播的并不是心理学,应该叫“商业心理学”。

这个概念还是我刷到了沈奕斐老师的视频,她说:80%的心理问题,是被商业心理学创造出来的。

商业心理学,最常用的思维就是,用多米诺骨牌逻辑来推断孩子的未来。

比如,整理不好书包,说明这个孩子没有规划;没有规划,肯定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毁了。

本来只是一个80%孩子都有的共性问题,硬生生被放大成了人生大事。

但其实,在一大堆心理学问题里,可能只有20%是重要的,需要重视的,剩下的80%根本不必在意。


心理学最应该做的,是让我们知道到底什么是重要的,而不是让我们沉浸在焦虑里。

避开心理学陷阱

我不否认心理学博主里面有不少专业人士。但我也要说,很多这样的信息,目的只有2个:博流量,赚钱。


言论背后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根本不知道。完全没必要因为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就焦虑。

我总结了网上最容易出现的3个心理学陷阱:

1、三句话就给你确诊的。隔着遥远的网络,通过一个行为,就给你确诊NPD,回避性人格,全能自恋...

2、脱离剂量谈毒性的。偶尔失眠不是病,连续失眠才是病。

3、凡事都归咎于原生家庭的。

原生家庭确实重要,但如果原生家庭就能决定人的命运,那人生未免也太丧失希望了。

前半生也许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但后半生属于我们自己。



网上充斥着各种心理学伪科普,大家看看就好。如果真的遇到了心理方面的困扰,建议直接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很久之前我就跟大家分享过,我自己其实一直有做心理咨询的习惯。到现在已经2年多了。

身边一些朋友刚知道的时候,会很惊讶,问我:你有什么问题吗?‍‍‍‍‍‍‍‍‍你看起来很阳光呀!

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在心理方面“有毛病”的人。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也让很多人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觉得很羞耻。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得“精神疾病”,比得生理疾病“更丢人”。

但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不一定要达到“医学”上的某个程度才可以。
‍‍‍‍‍‍‍
在一些国家,心理咨询非常普遍,还可以走医保。就连很多心理咨询师自己都会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学畅销书《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写的就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寻求其他咨询师帮助的经历。

对我来说,看心理医生,跟看书、和人聊天一样,是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

每个人都有向阳的一面,也有背阴的一面。总有一些负面情绪需要疏解。


心理咨询也特别适合不喜欢麻烦别人,或者不愿意跟家人朋友倾诉的人。

心理咨询师能给你无条件且专业的爱与接纳。
有人无条件接受你的情绪,解答你的困惑,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做心理咨询的时间不短,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不少。
可如果你问我,这笔投入值不值,我觉得,非常值!
‍‍‍‍‍‍‍‍‍‍‍‍‍‍‍‍‍‍‍‍‍‍‍‍‍

但千万别觉得,心理学能解决一切问题,也别觉得,心理健康了就能快乐幸福。

就像前面说的,心理学的本质是了解和接纳。

心理学不能让我们事事顺利,但能帮我们更加平和地面对人生的无常,减少焦虑。

心理学不能让我们的一切关系都变好,但能让我们接受这份关系里不好的那一面。

心理学未必能让我们变得多强大,但能让我们接受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同时遇到深渊时也不惊慌。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心理咨询,大多数情绪和困境人类都是可以自我消解的。

但如果你有这几个情况出现,真的可以考虑给自己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1、情绪异常,无故发笑、无故紧张。或者意志减退,完全对生活失去了兴趣。

2、行为动作异常,出现妄想和幻觉。比如总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总觉得有人议论自己等等。

3、出现躯体化症状。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

如果总是觉得头疼、失眠、胸闷、心慌却查不出原因,或者出现食欲减退、肢体无力。

这种情况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对情绪进行诊断,然后提供专业治疗和药物干预。



确实有很多人在污名化心理学,但我也刷到了很多有趣甚至有点可爱的心理学梗。比如现在很著名的确诊文学。

身体很脆皮,体形很圆润,内心又很黄,你会在互联网被确诊为蛋挞。

长期躺着、偶尔翻身、不太健康。压力太大还会爆炸,你会在互联网被确诊为烤肠。

首先爱睡觉,其次爱吃饭,最后喜欢吃饱了撑着睡觉,你会在互联网被确诊为懒羊羊。

看似坚强,但一戳就破。总是趴着,等待触底反弹,你会在互联网被确认为果冻。

还有人,被确诊为番茄🍅和纸皮核桃。


天天被动确诊,不如主动发疯。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已经next level了!

生活就是这样,同一件事,盯着有趣的一面,你就会快乐。盯着糟心的一面,你就会痛苦。

希望我们都快乐!


自从天冷后,我先后给大家开团了SKAP女鞋,羊绒毛衣,羊毛鞋,之前文章中承诺大家的留言抽奖,今天一股脑儿的都开奖啦!

中奖名单如下:


恭喜以上中奖姐妹!

请中奖姐妹一定要尽快联系小助理登记联系方式和地址,我们尽快为您寄送奖品!

啾啾妈的小日子
我是啾啾妈,也是呦呦妈,除了有两个女儿,我还有让日子过得更好的十八般武艺。 上得了北大,下得了工地,进得了厨房,说的就是我!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再一起把它们扎成最美的鸡毛掸子! 把小日子过成好日子,一点都不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