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卓 彭玉桂 祝雪丰†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本文选自《物理》2024年第12期
摘要 基于人工结构和超表面实现精准、多维度、反常规的声场调控是目前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天然材料相比,声超材料和超表面具有功能可定制、复杂声场调控、尺寸集成和可兼容其他技术等显著优势。随着三维打印、光刻、激光切割等先进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精准灵活地控制人工结构单元的形貌尺寸,为实现高精准、功能定制的声场调控提供了更多自由度。文章介绍了几种高通量、亚波长厚度及结构平整的微纳人工结构和功能器件,包括基于微纳栅结构的声镊器件和基于超疏水微纳结构的超轻薄声学功能器件,它们以独特的声波操纵能力,未来有望在超声成像与治疗、微粒操控等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最后讨论并展望了微纳人工结构与声超表面器件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人工结构,声场调控,声超表面,微纳加工技术,集成化功能器件
声学是一门研究声波产生、传播和探测的学科,既关注声波的物理特性,也探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声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现代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医学领域甚至国防军事等方面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首先,声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语音通讯、音乐欣赏、环境声调节等。人们通过声音进行沟通交流,感知周围环境变化,享受生活中声音带来的乐趣。另外,声学在工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声材料可用于噪声控制、声波隔离、吸声等方面,以改善工程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声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监测和评估,如声探伤技术、声成像技术等。
实现多功能、精准、高通量的声场调控是声学应用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天然材料由于其自身属性的限制,通常需要声结构或器件的尺寸与声波波长相当来调控声场,因此不便于声学器件的微型化、轻型化和集成化。低频声波的波长较长,功能分辨率较低且往往需要较大的结构尺寸才能实现有效声场调控。高频超声则依靠其非侵入、高分辨率、无有害辐射等优势,在生物医学工程、工业无损检测、海洋科学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图1)。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基于声超材料和超表面实现复杂、精准、多功能的声波操纵已成为物理学和材料学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声超材料可以在亚波长尺度内通过人为设计的周期/非周期排列的声学结构单元来调控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波传播行为,从而实现对声波的精准控制[1—3]。声超表面是一种“二维”声学人工结构,具有尺寸轻薄、结构紧凑等特点[4,5]。相比于传统的天然材料,声超材料和超表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1)宽频性:声超材料和超表面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实现对声场的精确控制,传统的天然材料受到材料固有属性的影响,只能在特定频率范围内表现出声场调控功能;(2)复杂调控:基于人工结构的声学功能器件可产生各种重要的功能声场,比如聚焦声、涡旋声、弯曲声和全息声等;(3)结构灵活:声学超构材料和超表面通常可实现从微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声场调控,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有助于声学结构功能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基于声镊的非接触式操纵可以实现对微小物体的精准操纵和控制,因此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声波是一种带动量的机械波,当入射声波作用于微粒(散射体)时,微粒和声波会发生能量和动量的交换,从而产生声学辐射力效应。辐射力是入射波和散射波共同作用的结果[12]。基于声学辐射力效应,可进一步产生各种类型的声镊。
对于固体材料,即便是钢铁,在水下也不具备声学刚性,阻抗对比度数值仅为30左右,因此传统水下声材料器件在设计时通常需考虑固液耦合效应。薄金属板几乎可认为是声波透明的,即声波可大部分透射过去。该情况对于设计高品质因子(Q)局部共振腔体非常不利,因为金属壁的漏声效应导致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声腔。声波在腔中经过多次反射、透射后,能量将几乎全部泄漏出去,导致声波在经过基于亥姆霍兹共鸣器的超材料或超表面传播时,振幅(或相位)很难发生剧烈变化,极大地限制了声学超材料在水下环境中的应用。
近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微纳声人工结构与功能器件研究成果的涌现,必然在声学领域掀起一股新的研究热潮。相较于传统声学器件,微纳人工结构具有宽频、小尺寸、超轻薄、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声场调控等显著优势,因此也具有更大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为超声成像与治疗、微粒声操控[19]和声波通信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与此同时,深亚波长尺度人工结构器件更加有利于声学设备或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未来,我们将把微纳声人工结构与柔性电子器件相结合,或许可以实现器件拟人化功能和智能化控制,在生物医学、智能传感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柔性微纳声学电子器件的研发将更加贴近生物体内部复杂环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微纳声人工结构的设计与深度机器学习结合,可以进一步对器件结构参数、材料选择和性能进行智能化搜索和优化,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设计,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此外,先进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微纳声人工结构与器件的研究发展。新型微纳加工和材料工程技术将提供更高精度、更复杂结构和更多样化功能器件的制备手段,从而推动新材料科学在声学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