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5年,海森堡提出的新方法对于物理学界来说还显得相当奇特与陌生。那时,爱因斯坦已经提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观点,玻尔则进一步指出,原子中的电子并非连续运动,而是会发生跃迁。随着他们理论的成功,当时的人们都已经清晰地意识到,物理学的旧基石正在发生动摇。然而,尽管爱因斯坦和波尔的观点直接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传统基础,但他们却未能构建出一个逻辑严密的新理论体系来替代它。爱因斯坦在致敬玻尔的工作时,曾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局面:
在这样一个摇摇欲坠、自相矛盾的理论基础之上,玻尔竟然凭借他那无与伦比的直觉与能力,揭示了原子光谱线和电子壳层的主要规律,以及它们对化学世界的深远意义。时至今日,我都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这真是思维领域中最美妙的旋律。
从物理到智能:当诺奖得主遇上诺奖得主 | Wilczek's Multiverse
本文转载自《墨子沙龙》微信公众号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