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者
福
利
内容简介
《物理夜航船:直觉与猜算》一书以徐一鸿先生无与伦比、引人入胜的风格,向学习物理的学生介绍如何利用物理推理和明智的猜测来找到问题的关键。在典型的物理课堂上,学生们试图掌握一套庞大的数学工具,来进行物理中的精确计算。因此,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幸的印象,认为物理由定义明确的问题组成,可以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合乎逻辑的步骤来解决。理想化的课本练习和家庭作业问题强化了这种错误印象。因此,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准备好应对实际研究中的挑战。实际上,物理学充满了各种近似、简要估计、对数量级的猜测和跳跃的逻辑。这本不可或缺的书包括与物理学前沿主题相关的令人兴奋的问题(从霍金辐射到引力波),通过精妙的“夜行法”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他们所学的方程,并期待能对研究者们产生物理直觉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徐一鸿(Anthony Zee),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45年出生于上海,曾移民巴西,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目前任职于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他是一位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的物理学家,在宇宙学、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数学物理乃至生物物理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现已出版250多篇学术论文,并致力于物理教材与科普图书的写作,其著作被翻译为多国语言,代表作有《果壳中的量子场论》(Quantum Field Theory in a Nutshell)、《爱因斯坦引力导论》(Einstein Gravity in a Nutshell)、《物理学家的群论》(Group Theory in a Nutshell for Physicists)、《可畏的对称》(Fearful Symmetry: The Search for Beauty in Modern Physics)、《爱因斯坦的玩具》(An Old Man’s Toy: Gravity at Work and Play in Einstein’s Universe)等。
译者简介
姬扬,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71年出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著有译作《激光光谱学》《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的故事》《引力的影子:寻找引力波》等。
章节试读
4.1 普朗克带来了天赐的单位
[1] 你们已经在第1.2节中了解了这种组合的物理含义。
[2] 通过希格斯机制或其他一些尚不清楚的机制。
[3] 他包括了k。
[4] 在个人生活中,普朗克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先是失去了第一任妻子,然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一个儿子,然后是两个女儿都死于分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炸弹彻底摧毁了他的房子,而盖世太保则以试图暗杀希特勒为由将他的另一个儿子折磨致死。
[5] 有些人推测,我们认为的基本常数实际上可能随着宇宙的演变而变化,但是我的生活一切照旧。我认为,如果发现了基本“常数”随时间变化的确凿证据,他们会告诉我的。
[6] 有些读者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不使用电子的质量me。我谈过这个问题,但还是让我再详细说明一下吧。在现代粒子物理学中,电子可能并不总是具有现在的质量,事实上,在早期的宇宙中,电子可能是无质量的。基本粒子的质量取决于“自发对称破缺”这个量子场论的概念。普朗克质量几乎肯定比电子的质量更基本。我们应该用MP表示me,而 不是用me表示MP。当然,为了方便起见,不同的物理学领域会使用不同的单位,例如, 以氢原子的大小作为长度单位。
[7] 实验学家当然还需要一套实用的单位来测量,某个由杰出人物组成的庄严机构必须定期开会。见Physics Today, 2017。
[8] 首先,我们无法做实验来帮助我们理解量子引力。因此,我们依靠纯思维的物理学。见GNut,第X.8章。
[9] 虽然tP和lP与人类的经验相去甚远,但普朗克质量MP却几乎在人类尺度的范围内。试着举一些例子,比如说一撮儿头发。
[10] 当时的许多观察者,甚至现在的许多观察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马赫(Ernst Mach)说,普朗克“关心的物理学对所有时代和所有的人都有效,包括火星人,在我看来这是很不成熟,甚至接近于滑稽。”
[11] 近些年,物理学预印本文库里充斥着阐述基本原理的论文。现在可能有几百个了。
[12] 普朗克以演讲简洁而闻名,不用笔记也讲得很流利。有一个说法是:“房间周围总是有很多人站着。由于演讲室的温度很高,而且挤得很紧,不时有一些听众会跌倒在地板上,但这并不影响演讲。”
[13] 我指的是牛顿三定律,F=ma,等等,不包括万有引力定律。
[14] 这个面被视为正方形,在QFT Nut第I.1章中讨论过。
[15] 这种说法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将在第4.2节中谈到。
[16] 这个领域有两个迷人的实验:(1)像运篮球一样运中子,以及(2)中子束在引力场中与自身发生干涉。见GNut第X.8章的附录。详情见 J. J. Sakurai and J. Napolitano,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第110页、第133页。
[17] 其他巨大的数字,比如你的身体和地球中的核子数量,虽然不是基本的,但对我们很重要,这个事实解释了为什么G比c−1或ℏ更早为人所知。
[18] 历史上的一件怪事:当时,许多人还把普朗克常量称为“k”,让大家感到困惑。见Einstein and the Quantum,第115页。
[19] 更糟糕的是,有些书,比如基特尔(Kittel)和克勒默(Kroemer)的教科书,用另一个字母τ表示kT。
[20] “大鸣大放”的原文是“rantand rave”,这里是批判的意思。∗“rave”与“rage”有 关,而“rage”这个词与“outrage”没有直接联系,后者通过法语单词“outré”可追溯到 “ultra”。见 E. Maleska, A Pleasure in Words, Simon and Schuster, 1981。
目录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