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夕阳尚远,未来可期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
“传道授业成既往 ,吟诗作文谱新章。”这是我大前天拟就的蛇年春联,横批是“不忘初心”。去年的自题联是:“文以载道,潜心向善;数惟致理,梯愚入贤。”横批是“宁静致远”。因为买来的对联是七个字的,所以就省了“潜和梯”。两联相对照,就连我自己也觉得,心态变化太明显了
去年的时候,每每揽镜自照,未曾感到“镜中衰鬓已先斑”。虽非自诩长城,却也弦歌不辍诲人不倦,觉得自己的油箱里还有油 ,还能在讲台上精神饱满、激情满怀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期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岁序更新,生命之树又有365片叶子飘落。因为突发气胸,肺大疱切除,住院13天。健康——住院——康复,历经一次生死轮回。当我再次漫步在冬日的阳光下,踯躅于岁末的寒风里,难免生出英雄迟暮的感慨。但因着腊月二十四教育局领导和学校书记、校长的光临寒舍, 我的心底就如青土湖里注入了黄河水,所有的落寞一扫而光,所有的沮丧风吹云散。那双手紧紧的一握 ,仿佛传递着一股巨大的力量;那红底金字的红包,仿佛一张巨大的奖状 ;那一只果篮饱含深情,那一声问候如沐春风。翩翩涟漪荡开去,前度“崔”郎今又来,满血复活后的我在自题联上,稍加改动,又续了两句,成就一首绝句。标题就是《术后春节抒怀》,诗曰:传道授业成既往,吟诗作赋谱新章。拿来吹管歌几曲,不忘初心在五凉。
腊月二十四早上,办公室丁主任来电。先是嘘寒问暖,拉了一阵家常话,我知道重点在后面。果然,他给我结了一个大瓜,报了一个惊喜。说是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会在下午来我家慰问,请我留出时间。我一时有些激动 ,也有点疑惑,但没有让他复述,而是又呱嗒了几句,才确认那边的人是真的,事情也是真的。
凡人怕果,菩萨怕因。躬耕讲坛近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换一句种说法也可以 ,就是默默修行四十年。余秋雨先生有一本书叫做《文化苦旅》。一经读过,难免有读者感叹人生苦旅,道阻且长之感慨,其实都是痛定思痛后的潸然回望。那一串串深深浅浅,时隐时现,曲曲折折,时轻时重的脚印,与路边的鲜花绿树,荆棘风雨,共同构成我饱满且充实的教育之路的主旋律、主格调。虽然不乏犹豫徘徊、茫然迷惘的辗转 ,但那串脚印、那条路,一直在向前延伸,在向光明处延伸,在向宽阔处延伸。因着自己的修行,感染了那么一些人,引领了那么一些人,向着文明进发,向着善良进发,向着美好进发。我种下这个善因,我必证得善果。
曾经为现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的一句话而感动不已。“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名教师更是一颗集天地灵气凝聚而成的舍利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传播光明,给这个世界的人们带来幸福。医者父母心,他们给人们解除的是身体上的病痛。他们像父母怜惜儿女一样 ,视患者如同亲人,视病痛加诸己身。同样的,师者父母心,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帮助人们解除对这个世界的迷茫、无知,是开发心智,启迪心灵。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是一种代代相传,是一种生生不息,是一种滔滔不绝。是生命对生命的丈量,是思想与思想的对接。是火与火的牵手,是水与水的交融。于是希望在孕育中生长,生长中壮大。于是文明在播撒中赓续,赓续中扬弃。于是幸福在学习中创造,创造中传递。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几十双如饥似渴的、聪明善良的眼神;当我在人流中,忽然听到迎面而来的惊喜的一声呼叫——老师;当我在他乡时,端起学生们充满热情和美好的一杯杯美酒;当我在节日里,收到五湖四海学生们的电话、微信、礼物的时候,我就感到自己被幸福包围着、抚摸着、沐浴着、滋润着。
我明白,就是因为我的存在,给他们的幸福助了一份力,添了一把柴。所以他们也用幸福来分享、回馈于我。这一切让我更加相信了大学毕业时徐兆强先生给我的留言:“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教诲别人、提升自己更崇高的职业了,这就是教师。”
我曾为自己的专业选择有过长期的懊悔。而今在数学教学之余 ,还能在文学的园地里绽放几朵小花,何尝不是生活对我的另一种褒奖。我曾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有过短暂的失落。因为这种职业没有光鲜时刻,没有光环加身。只有默默耕耘,只有无私奉献。但正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虽历经劫波,却终成正果。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何尝不是一条传经路?今天能够在腊月的一天里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来自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关怀,何尝不是生活的又一次眷顾?现在能够坐在书桌前,聊发自己的感慨,何尝不是幸福的又一种呈现?
从古浪三中到武威二中,从1986年到2025年。青衿后生已经雪染双鬓,浓密黑发已成童山秃岭。球场骁将将已经刀枪入库,成为吃瓜群众。教坛顶流,成为明日黄花,甘当幕后英雄。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虽然属于自己的时代已如黄鹤远去,属于自己的战争已经烟消云散。但还有一方天空属于自己,还有一方园地就在脚下,还有一种执念叫做不忘初心,还有一种幸福叫做退休生活。
有感于此,岁末的怅然若失,被新春的万象更新所替待。术后的心理创伤被激发的勃勃生机所治愈。于是这一天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时刻,被记忆、被传颂。作为我教育之路上的一个节点,被记录,被定格。
夕阳尚远,未来可期。6月份,高三(18)班的学生们走进考场的时候,才是我歇脚的时候,也是我再出发的时候。
2025年1月25日
作者简介
崔国栋,古浪县人。甘肃省武威二中数学正高级教师。曾获得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武威市优秀园丁等荣誉称号。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武威市作协会员,古浪县作协会员。先后有100多万文字发表于《飞天》《甘肃日报》《武威日报》《西部人文学》等纸媒和多家微信文学平台。2021年12月出版散文集《窗前,那盏明灯》,该散文集于2023年5月获得武威市第三届“王宗庆文学奖”。教书育人是事业,吟诗作文是癖好。数学使我衣食无忧,文史使我精神愉悦。
投稿须知
文社宗旨:天马竞辉,继承创新;不分地域,竞相出彩。
投稿要求: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内容健康,文学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作品不少于300字节,诗词可数首同发,投稿前认真校对,一经刊出无法修改,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请以文本形式发送,非附件,以免延误刊发 )
有关事项:所刊发作品无稿酬,也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若有赞赏(10元以上),按编制修稿情况,在刊出后系统确认作品无违规情况15天内一定比例通过微信285095385发放,未主动添加微信、不按时收取者视为自动放弃领取权;作品一经刊出不可随意要求删除。
文社自收到来稿7天内审稿,对投稿作品及已刊出作品有修改、宣传、保留或删除权。若不能刊用,文社在7天内通过邮件或微信告知作者,阅读量过低会延迟刊发。为推广文社优秀作品,文社将授权更多的平台转载或同步所刊发作品,并支持报刊杂志选用。谢绝微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