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096
从大西北到从化温泉
从祁连山下的大西北到岭南从化的温泉,这一步我走了四十年。
旅居广州,在深圳工作的族弟让我开了一次眼。去年十月,他带着我夫妻俩去岭南的从化泡了一次温泉。岭南从化的温泉驰名中外,没想到,真的没有想到,我这样一个最低层的退休公务员也有泡岭南从化温泉的机缘。
对岭南从化温泉的记忆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算起来已经有四十多年。那时中师毕业的我在家乡农村的中学教书,是中学语文课本里杨朔那篇散文《荔枝蜜》让我知道并且记住了岭南从化温泉的大名。因为无法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将蜜蜂采花酿蜜与劳动人民辛苦劳作联系起来,面对着几十双纯洁善良渴望知识的眼睛,实在没有办法让自己心安,所以不敢忘记。后来,尽管离开了三尺讲台,但刻在脑海里的印记却无法抹除。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晰记得那个作家杨朔是在岭南从化泡温泉时,看到了养蜂人采蜜他才想到了辛勤劳动的劳苦大众,并从蜜蜂的献身精神想到了劳动者的无私奉献。然而,四十年过去,我却依然没有找到教学参考书中所说的那个蜜蜂和劳动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大概是受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启蒙思潮的熏陶,当时我对社会上存在的封建特权和小资产阶级无病呻吟都比较敏感。我认为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为了表现自己拥有能到岭南从化泡温泉的特权而拼凑出的一篇作文;纯粹就是小资产阶级布尔乔亚式的一场无病呻吟。从散文《荔枝蜜》中大家一定能感觉到,作者杨朔大概率是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的人,他根本就不知道农民的生产活动有多辛苦。放署假后,我要回乡帮助父母夏收,期间每天大约休息五小时。在温度高达30度以上的大太阳底下干农活,眉毛上流汗,手心里起泡,汗水湿透衣服……二十多天的夏收时间体重要下降五公斤以上。对经历过如此艰苦夏收的人来说,他怎么可能会把农业生产劳动和蜜蜂悠闲自在地在花丛间穿梭飞舞采粉酿蜜混为一谈?蜜蜂离开蜂巢太远飞不回去是常态,碰上天敌蜘蛛网当了食物也是常态,受到威胁攻击其他生物丢掉性命也是常态,可这些在杨朔的笔下都变成了无私的奉献。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那些没有任何杂质的纯净的眼睛,真的不忍心将这些味同嚼腊的东西再言不由衷的传递给他们。
那时我也是一个文艺青年,散文家杨朔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必须仰视的大人物。以上想法在脑海里反复出现,因为没有多少资料参考,也没有可以讨论的环境,想探讨杨朔创造《荔枝蜜》背景的念头就只能深埋在脑海里,只到后来离开了三尺讲台。然而不久前,在互联网平台上无意中看到有人说杨朔创作《荔枝蜜》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那些在脑海里封存了几十年的疑问就不由自主地又浮现到眼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能到岭南从化泡温泉的人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可见杨朔是一个拥有泡岭南从化温泉的资格和特权的人。
我不知道现在中学语文老师会怎么向他的学生教授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假如不小心碰上一个特别喜欢提问的学生,如果他问蜜蜂悄悄死在外面和仅吃一点点白糖就是奉献精神,这样的奉献是不是太过廉价?我无法猜想老师如何回答,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早已将杨朔之流身上的那些伪装剥得一干二净了。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恐怕也只有出生在广州那样的大城市,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农民和农业劳动,他们的父母又都带着他泡过岭南从化的温泉,他才有可能相信杨朔笔下那些蜜蜂的无私奉献。可是,如果他又问:蜜蜂为什么要死在外面而不回家?飞回家难道就不是无私奉献了吗?我不知道语文老师们会作何回答。对以上问题,我以为教材编写组的同志们也不可能在教学参考书中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存在这么多的常识性问题,为什么能长时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实在是一个令人想起来就头痛的问题。
泡在岭南从化温泉里,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当年杨朔泡在温泉中的那些感受。他在想什么,是想那些蜜蜂无声无息的一生,还是想养蜂的那些普通劳动者,他会不会想“一骑红尘妃子笑,疑是岭南荔枝来”的巨大场面,因为他在文中提到了荔枝和荔枝蜜的味道。当我在网络平台上看到杨朔后来自我终结生命的真相,我甚至以为散文《荔枝蜜》就是他为自己所作的一篇诔文。他为什么绝望了,不是要象蜜蜂一样为大众无私奉献么?当有的人剥夺了他岭南从化泡温泉的特权与地位,他就用这种十分极端的方式表达他对社会的不满。
泡在岭南从化的温泉里,我幻想着岭南从化那些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厅台楼阁以及泡在温泉中的男男女女,他们一边享受着茘枝蜜的清香和甘甜,一边又像杨朔一样言不由衷地鼓励别人为自己的美好生活付出努力,甚至献出生命。这样的生活谁不羡慕,谁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甜的,除非他是一个用脚想问题的白痴。我的脑海里甚至生出了一个假设,假若杨朔也是一只蜜蜂,他在为谁酿蜜?会不会心甘情愿的献出自己的一切?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大概是我幻想的有点走神,族弟推了我一把问,“来了不好好享受,发什么呆?”是啊,我又发什么呆呢。
作者简介
三默(网名),公务员退休。喜欢阅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投稿须知
文社宗旨:天马竞辉,继承创新;不分地域,竞相出彩。
投稿要求: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内容健康,文学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作品不少于300字节,诗词可数首同发,投稿前认真校对,一经刊出无法修改,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请以文本形式发送,非附件,以免延误刊发 )
有关事项:所刊发作品无稿酬,也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若有赞赏(10元以上),按编制修稿情况,在刊出后系统确认作品无违规情况15天内一定比例通过微信285095385发放,未主动添加微信、不按时收取者视为自动放弃领取权;作品一经刊出不可随意要求删除。
文社自收到来稿7天内审稿,对投稿作品及已刊出作品有修改、宣传、保留或删除权。若不能刊用,文社在7天内通过邮件或微信告知作者,阅读量过低会延迟刊发。为推广文社优秀作品,文社将授权更多的平台转载或同步所刊发作品,并支持报刊杂志选用。谢绝微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