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那些年,那些书,那些岁月
大年初二,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晴好的天气为蛇年新春添了几分融融暖意。一大早携夫带子,满心欢喜地回娘家拜年。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母亲不经意间瞥见我的儿子一直抱着手机,不是沉浸在游戏的激战中,就是目不转睛地刷着视频。她的眼神里瞬间闪过一丝担忧,随即语重心长地对我的儿子讲起我小时候的一件往事。那些被岁月尘封已久的记忆,宛如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在母亲缓缓的讲述中徐徐展开。许多过往我早已淡忘,母亲提我的那件往事,我至今也是记忆犹新。
母亲回忆道,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对书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有一天,父亲不知从何处带回一本破旧不堪的书。那书厚厚的,封面磨损得几乎辨不清原本的模样,纸张泛黄发脆,书皮也已被撕裂成几瓣。可我第一眼看到它,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再也无法移开分毫。
自见到那本书以后,我便整日与书形影不离。吃饭时,母亲再三催促,我却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书中那奇妙的世界里;做家务时,书本也始终装在裤兜里,导致干活时频频出错、心不在焉。母亲的唠叨和责骂,统统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
到了晚上,家人都已进入甜美的梦乡。后半夜,母亲起夜,不经意间发现我的被窝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她轻轻掀开被子,只见我蜷缩着身子,打着手电筒,正全神贯注地读着那本书。手电筒昏黄的光在黑暗中摇曳不定,映照着我专注而又痴迷的脸庞。母亲又气又急,满心都是对我眼睛的担忧,她一把夺过手电筒,忍不住狠狠打了我一顿。我委屈得泪水夺眶而出,泪水很快浸湿了枕头。家人都以为我哭累了便会乖乖睡去,可谁都没想到,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我竟独自摸索到另一个房间。那个房间没有生炉子,寒冷刺骨,可我依旧紧紧握着那支手电筒,借着微弱的光,连夜把那本书看完了。
后来,只要看到书或是报纸,我都会如获至宝般收集起来,认真阅读。小时候,只有过年前父母才会带着我们姊妹三人去黄羊镇上,给每人买一套新衣服。每次去,我都会央求父母不吃午饭,把省下来的钱给我买书。父母看着我,眼神里满是疼爱与怜惜,虽然囊中羞涩,但每次都会满足我的小小心愿。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是真的开心啊!满心盼着衣服和年货买完,能快点回家看新买的书。只可惜,每次回家不到一天,我就会如饥似渴地把书看完,而且谁都别想借走我的宝贝书。
那时候,我有许多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摘录了很多书上的精美文章,还精心从报纸上剪下许多有趣的内容,小心翼翼地贴在笔记本上。我最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头,细细品读这些文章。不论是大气磅礴的唐诗、婉转细腻的宋词,还是情节跌宕起伏的明清小说,我都爱不释手。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后能在图书馆工作,这样我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尽情阅读各种我想看的书。
如今回首往昔,小时候对书的热爱是那般纯粹、炽热,毫无杂质。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没有手机和电视的干扰,书籍就是我最亲密无间的伙伴,是我通往广阔世界的一扇明亮窗户。那些书中的故事,像璀璨夺目的星辰,照亮了我童年的夜空;又似潺潺流淌的溪流,轻柔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
随着时光的缓缓流转,阅读这个爱好始终如一地陪伴着我。在阅读中,我领略了古今中外的无穷智慧,感受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独特人文风情。每每看到动情之处,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书中故事的一部分,与书中人物一同欢笑、一同悲伤。直到现在,每当我被压力和烦恼困扰时,我都不喜欢向他人倾诉,而是更愿意安静地翻开各种文人墨客的名著,在字里行间探寻那些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文字,通过它们自我开导,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阅读,是我一生的挚友,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蜕变,也将继续陪伴我走过未来的漫长岁月。在这崭新的蛇年里,我愿与书为友,在阅读的广袤世界里,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收获更多的温暖与力量,让阅读的光芒照亮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作者简介
董永梅,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
投稿须知
文社宗旨:天马竞辉,继承创新;不分地域,竞相出彩。
投稿要求: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内容健康,文学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作品不少于300字节,诗词可数首同发,投稿前认真校对,一经刊出无法修改,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请以文本形式发送,非附件,以免延误刊发 )
有关事项:所刊发作品无稿酬,也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若有赞赏(10元以上),按编制修稿情况,在刊出后系统确认作品无违规情况15天内一定比例通过微信285095385发放,未主动添加微信、不按时收取者视为自动放弃领取权;作品一经刊出不可随意要求删除。
文社自收到来稿7天内审稿,对投稿作品及已刊出作品有修改、宣传、保留或删除权。若不能刊用,文社在7天内通过邮件或微信告知作者,阅读量过低会延迟刊发。为推广文社优秀作品,文社将授权更多的平台转载或同步所刊发作品,并支持报刊杂志选用。谢绝微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