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CEO逼他们放弃养老金,十年后,他们罢工反抗

文摘   科技   2024-09-14 14:08   美国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体面退休,安享晚年,大概是所有社畜的梦想。但随着很多国家步入老龄化,这一梦想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变得似乎遥不可及。可除了老龄化,更直接打击退休理想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通过减少退休福利来“维持”竞争力。

这在美国尤为明显,90年代到21世纪前20年,很多美国企业将员工的退休金从高保障的养老金(pension)改为个人风险更高的401K(美国退休金制度见链接)。

转变中,曾经势力强大的工会也屡屡退败,像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在08年金融危机时不得不让底特律三巨头的工人们做出巨大牺牲,放弃养老金,同时大幅减薪。

90年代起,美国工薪阶层,特别是蓝领工人们,包括退休金在内的整体福利待遇都是显著倒退。可在这所有倒退中,一家公司仍然显得非常特殊,那就是如今陷入重重危机的航空制造巨头:波音。

近年来波音麻烦不断,客机订单与交货数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空客,737MAX坠机、舱门掉落重创声誉。之前我写了一系列文章介绍波音70年代初的危机,70年代末民航管制解除带来的航空业变革(链接),737为何一直没有被淘汰(链接),MCAS系统如何成为灾难(链接),波音的问题是否来自外包(链接),波音为什么突然连军火都卖不好(链接),以及民航两强垄断的成因(链接)。

如今只要有关于波音的新闻,几乎都是负面,像航空飞船Starliner运载的宇航员将由对手SpaceX“救”回地球。可波音最担心的噩梦其实在它的工厂内,而且在2024年9月13日成为了现实:

3万3千名生产线工人投票拒绝波音给出的新合同条款,并决议罢工。这将让波音的生产陷入停顿。民航客机订单的大部分货款在飞机交付后才会打给制造商,停产意味着现金流极为紧张的波音将面临更大挑战。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东家困顿之时,工人们没有拉一把?要理解当下波音工人们的“暴走”,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到10年前,波音与工人们签上一份合同的时候。

和很多传统美国制造业公司一样,波音生产线上的蓝领工人有自己的工会,最重要的一个是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国际机械师协会(IAM)。工会代表工人们与资方磋商合同,包括薪酬、退休福利。2014年,波音找到IAM就新合同开始协商。

当时波音的CEO是James McNerney。McNerney有着当代“优秀”CEO的所有特质:天天誓言将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时提出减少冗余,降本增效。这些话对于华尔街来说,那简直比海洛因还醉人。

McNerney还有一个更让华尔街着迷的特质:他对工会极为强硬。2014年的合同协商中,McNerney找到了大杀器:他威胁工会,如果不接受条件苛刻的新合同,就把生产线转移到没有工会的地方,take it or we will leave。

在这份McNerney眼里属于赏赐给工人们的新合同里,员工们将失去保障度高的养老金,转入员工自身责任更大、风险更高的401K

McNerney的转移生产线可不是空洞的威胁:2011年,在他的主导下,波音在没有工会的美国南卡开设了新的工厂,组装787。

McNerney的口号一直是more with less,更少的投入完成更多的产出。他能愿意多开一条成产线,唯一的原因就是逼工会就范。

McNerney还是个谈判天才,他很知道未雨绸缪,2014年协商合同时,距离原合同到期还有3年。由于有合同在身,工人们不能罢工,也就没了管理层最惧怕的威胁。这其实都是故技重施,2011年,在原合同还有1年时,McNerney也是找到IAM,以转移飞机生产基地要挟,逼工会修改合同。

只是2014年这次,McNerney的胃口更大了,他要夺走蓝领工人们最看重的养老金。

合同在身无法罢工,又面临真切的生产线转移威胁,工人们以51%赞成,49%反对的投票比例,无奈接受了新合同。McNerney取得了梦寐以求的胜利:波音将不再为员工提供养老金

讽刺的是,工人们签下待遇大幅下滑的新合同时,波音的营收与利润都在创纪录。这或许也是McNerney备受华尔街喜爱的原因:他任内波音营收增加了一倍多。

真正生产波音飞机的工人们心情如何,大概不在McNerney考虑的范围,和工会签下合同的2014年,他的总薪酬高达2900万美元,显然不用像波音生产线上的工人们那样担忧退休问题。隔年,McNerney从CEO的职位上光荣退休,又过了一年,他从总裁位置上退下。

McNerney还开启了此后为波音带来巨大灾难的737MAX项目。由于两起MAX坠机事故以及各种生产质量问题,波音从2018年起就再未盈利,截止2024年上半年,积累亏损330亿美元。

从各个角度看,McNerney都是值得高管们学习的典范:在任期间把能赚的钱都赚了,把所有赔钱灾难都留给继任者。

说到他的继任者,那是Dennis Muilenburg。Mulienburg在McNerney任内是波音军工方向的总管。追求更高利润率的McNerney曾在2013年赞扬Mulienburg在两年内砍掉了上万个职位,削减部门预算30亿美元,而宣布裁员4000人的民航分公司现在才开始做正确的选择。

Muilenburg很不幸在McNerney之后而非之前成为波音CEO,上任不到4年,先后两起MAX坠机事故,2019年12月被迫辞职。不过下岗的Muilenburg按合同收获了6220万美元的股票与养老金

是的,CEO们逼迫员工们放弃养老金时,他们却大多享受着养老金,没有选择使用为公司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也更彰显个人责任的401K。

McNerney埋下的雷没有止于Muilenburg,为保住工作机会被迫接受待遇大减的工人们对波音管理层愤恨不已。早在2023年,IAM就提醒工会成员们节省开支,为2024年磋商新合同做准备,显然是暗示可能需要罢工来争取权益。

可经历了McNerney的吃干抹净,2024年的波音再也没有和工会较劲的资本。客机销售金额的50-60%在交付时波音才能拿到手。背负巨额债务的波音承受不了工人罢工,生产线暂停带来的冲击。

另一方面,波音片面追求利润带来的生产质量问题也引起全球关注。FAA如今派人进驻波音工厂督工。甚至连华尔街都对McNerney那套关于利润率的花言巧语不再敏感,对波音选CEO的标准成了懂生产远比懂金融重要,甚至有分析师指出CEO最好能睡在工厂车间里。此时再和产业工人们对着干,在华尔街看来那大概率不是降本增效,是不识时务。

2024年8月,波音新CEO Kelly Ortberg上任,和工会签署新劳工合同是他的头等要务。9月7日,波音管理层可能觉得可以稍稍舒一口气:他们与IAM就新合同达成协议,4年内为工人们涨薪25%,再加入生活成本考量,如果通胀高,涨薪幅度更高。

IAM一开始的要求是40%,可以说波音管理层谈下的条件不错,而且更令管理层满意的应该是新合同没有要求恢复养老金,只增加了公司对401K的补贴。但不同于10年前以转移生产线要挟,这次波音管理层主动承诺下一款新客机一定在有工会的工厂生产

可工会谈下的合同必须由工会成员们——也就是普通工人们投票通过才能生效。而新合同公布后很多工人都表达不满,这让波音能否逃过罢工充满了变数。

9月12日是波音工人们投票的日子。他们需要就两个问题投票,1,是否同意新合同,2,是否开始罢工。

后一条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赞同罢工才能通过。这其实让合同通过的难度大幅降低,即便大部分工人反对新合同,只要支持罢工的不超过66%,就不会有罢工,而且新合同也能生效。

但12日晚,投票结果显示95%的工会成员反对新合同,96%支持罢工。13日,波音在华盛顿州、俄勒冈州以及加州的工厂工人纷纷开始罢工。

如此高比例的工会成员要求罢工,更多反映了过去十年工人们积累下的怒火。波音管理层在投票结果公布后也迅速发表声明,表示这显示工人们对之前达成的初步合同意向显然不满意,他们仍然致力于重建与员工以及工会的关系,希望能尽快重新展开谈判。

McNerney十年前过于“出色”的工作成果,大概需要当下的波音管理层花更多时间才能完全消除。

参考资料:

  1. https://www.cnn.com/2024/09/13/business/strike-boeing-vote-iam-751-hnk-intl/index.html

  2. https://labornotes.org/2014/01/boeing-machinists-narrowly-approve-end-pensions
  3. https://www.seattletimes.com/business/mcnerney-no-more-lsquomoonshotsrsquo-as-boeing-develops-new-jets/
  4. https://www.seattletimes.com/business/mcnerney-boeing-will-squeeze-suppliers-and-cut-jobs/
  5. https://apnews.com/article/boeing-labor-contract-machinists-strike-4fd6c9055b126ad78a6c8facc12e87d5





订阅关注防失联







订阅备用号







请订阅youtube:Y博的科普园




https://www.youtube.com/@Doctor_YZ/featured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虽然只是一个科研民工,但仍然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或者有趣的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