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andMe从硅谷神坛跌落,遗传检测的误区你知道吗?

文摘   健康   2024-09-19 11:49   美国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23andMe是一家非常知名的公司,它是面向消费者提供遗传检测的先驱。商业上,它创始之初就吸引了谷歌、基因泰克等著名公司的投资,之后有知名风投红衫支持,2018年还与大型药企GSK达成合作协议,一起研发新药。

商业之外,23andMe联合创始人与CEO Anne Wojcicki是谷歌联合创始人Brin的前妻,姐姐是刚刚因癌症去世的Youtube前CEO Susan Wojcicki。

这样的血统,加之人们对遗传检测极高的期望,都让23andM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风光无限,是硅谷骄子。时至今日,恐怕一说到做DNA测序,很多人首先想到甚至唯一能想到的就是23andMe。

不过23andMe已深陷困境,对这个消费型基因检测公司来说,问题早已不是未来有多大想象空间,而是还能维持多久不关门。

2024年9月18日,23andMe董事局的独立董事全部辞职,指责CEO Anne Wojcicki没有给出可行的私有化建议,让该公司再度陷入质疑。

是什么让23andMe跌落神坛?从中,我们又能了解多少遗传检测的误区呢?

很多人对DNA测序有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从原则上可能没问题,决定我们身上每个细胞功能、作用的信息几乎都隐藏在我们的DNA里。解码DNA,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基因测序,可以带来关于我们自己海量的信息。

但是,海量的信息与有用的信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3andMe由盛转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商业模式一直停留在海量信息,没有转换到有用信息,不仅限制了用户人群,在现有用户中,也成了图个新鲜的冲动消费,建立不了长期关系。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搞明白基因测序到底是怎么回事。基因测序技术深刻改变了现代生命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但是基因测序有很多类型。像是如今有人不幸检查出癌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说要不做个基因组测序,看看能用什么靶向药治疗。

这里医生说的基因测序是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做测序。癌细胞的起点是正常细胞出现了导致它能不受控持续分裂增殖的基因突变,如果比较一个患者肿瘤细胞与其正常细胞的基因序列,找到哪里出了问题,就能确定针对某突变的靶向药是否适用。在该场景下,基因测序带来的信息,很容易就转变成有用的信息。自然的,很多医学诊断公司也将该场景打造成了自己成长的商业土壤。

23andMe不一样,它做的基因测序面向消费者。你花钱买它的试剂盒,提供一点唾液,寄回去,23andMe是针对你身上正常的普通细胞做DNA测序。在科学上,它测的是普通人群里普遍存在的SNP

人体的基因组DNA是由无数个碱基构成,四种碱基ATCG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包含了不同的遗传信息。作为同一个物种,人,我们绝大数的基因组序列——也就是ATCG的排列组合是一样的。可在人群里也会出现同一个位置上,有的人是碱基A,有的人是碱基C,这样的差异就是SNP(学术上SNP一般指人群里比例超过1%的单个碱基变异,全称是单核苷酸多态)。

有时一个单独的碱基差异就足以引发巨大改变,甚至是严重的疾病,例如遗传学必学的镰状细胞病,就是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序列上一个碱基的变异造成了一个氨基酸的不同,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功能有变,引发疾病。

但人体基因组上的大多数变异包括绝大部分SNP,没有那么强的作用,甚至可能没有任何影响(比如碱基变了,但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没变)。过往的大量研究也发现一些SNP与有些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以复杂疾病为例,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是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单独看遗传因素,它也是和很多个基因相关,不是一个基因突变就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个基因没突变就不会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难想象,这些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基因里,某个SNP变异可能只会少许增加得病风险,这也就是所谓的与疾病风险相关的SNP的科学基础。

23andMe做的就是主要针对SNP的测序。这些SNP有的有明确功能影响,比如我们亚洲人普遍喝酒脸红,这是我们的基因组普遍存在导致乙醛脱氢酶功能下降的突变。这使得23andMe能告诉你,你能不能喝酒、消化咖啡因的能力好不好。另一些就是上面提到的和疾病风险相关,这也就是那些告诉你某某疾病风险更高的部分。

有了SNP测序结果,23andMe还能做另一件事:家谱分析。我们的基因组是从父母那里获得,自然可以靠DNA序列比对来认亲。23andMe汇聚了海量的人群DNA信息后,就能帮你构建家谱,分析族裔构成等等。

上述两个方面也构成了23andMe两个主要商业方向:健康相关的基因测序分析,以及遗传家谱

看着两个方向都有很好的科学依据,用途也明确,23andMe怎么就混不好了呢?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海量信息不等于有用信息吗?

两个商业方向,23andMe主打健康相关的基因测序分析,遗传家谱一方面存在Ancestry.com这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后者累积了大量历史家谱),另一方面受众比较有限,不像健康分析想象空间大。

但在健康分析上,23andMe给出的信息往往没啥实际用途。像你能不能喝酒,能不能喝咖啡,是否乳糖不耐,这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真就是看着好玩而已——你可能不知道决定这些身体特质的DNA序列,但你大概率已经知道自己的这些特征了。

而最吸引用户的疾病风险分析,最后很可能最让人失望,大部分人测下来的感受,尤其是长期感受大概率会是没啥鸟用。这也有科学原因,像我们前面提的很多和疾病相关的SNP(23andMe测的基因型),只是少许增加某个疾病风险。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里,如果有个SNP增加患病风险两倍,那已经是作用最大的基因变异之一了。

可这个风险增加两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假设没有这个变异,患病风险是1%(美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全人群发生率大概是两百分之一),有这个变异风险是2%。也就是说。无论你有没有这个突变,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率都很小。

23andMe的使命宣言是通过给消费者提供DNA测序,提升健康,现实是23andMe给出的报告就没啥可用于提升健康的信息——它有很多信息,能告诉你测了多少和疾病相关的基因,和啥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啥疾病风险没增加,可这些信息没法转化成用途

这与前面提到的肿瘤基因检测完全相反,后者哪怕只测一个基因,比如肺癌里只测EGFR突变,至少能直接告诉患者能不能用EGFR靶向药,这才使得整个商业需求变得可持续。

23andMe就成了消费者图新鲜的“一夜情”。这反映在了23andMe的两个财务表现上,一是营收一直涨不上去,喜欢追求新鲜的消费者试过了,激发不了其他消费者,市场越做越小。二是尝试订阅模式不成功,愿意长期“订阅”23andMe的人远少于公司预期,其实就是用过的消费者大部分也没感受到产品有价值,不肯当回头客。

2018年23andMe与GSK达成合作,想利用自己累积的数据做药物研发。这种转型表面上是发挥自身数据优势,可也暗示自身商业模式存在闭环困难,得另谋出路。

23andMe找的这条出路还未必走得通。基因组信息是有助于药物研发,可无论有没有基因组信息,药物研发风险都非常高。除了GSK的首付款,23andMe何时能从药物研发里获得收益,甚至是否能获得收益,都很难说。更关键的是,23andMe也说不清楚自己做药到底有啥优势。

23andMe出现前,大量的基因组分析已经确立了很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基因型,真正转化成药物的非常少。不少新药靶点有遗传学证据支持,可这不代表它们来自23andMe专长的疾病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主营业务市场打不开,转向风险更高,未必擅长的方向,这不是硅谷独角兽最好的成长路线。

23andMe在2021年上市,却是通过SPAC并购完成,不是IPO。SPAC这种借壳上市降低了对公司财务、业务的审核,可采用这种方式也反映了公司状态未必良好。

上市后面对外界更严苛的目光,23andMe迅速跌下神坛,市值从刚上市的顶峰60亿美元跌倒如今2亿,甚至没有手上现金多,意味着市场对它继续运转非常没信心。

除了主营业务的商业模式问题,23andMe的运营管理也颇值得商榷。在健康分析方面,它与FDA曾有过非常公开的争端,期间FDA点名指责23andMe长期不回复FDA的提问。上市不到一年,23andMe在不确定何时才能盈利的情况下花4亿美元(25%为现金)收购一家远程医疗公司。2023年更是发生严重的数据泄露事故,涉及近一半客户,700万人。

这一切都让23andMe成了一家在投资人眼中商业模式可疑,运营管理还不靠谱的公司,走上被华尔街抛弃的捷径。

面对困境,CEO Anne Wojcicki希望将23andMe私有化,可是初始报价被董事会否决,从如今独立董事集体辞职看,Anne Wojcicki似乎也没给出明确的公司发展策略。这无疑让还未从严重数据泄露事故中喘过气的23andMe更加前途未卜。

23andMe的大起大落更值得我们思考基因测序的作用。网上有大量关于基因检测、遗传影响的夸张、误导性描述。像是中国影响力非常大的一个搞“科普”的测序公司CEO(这种人影响力大本身也是一种悲哀),宣扬过什么自闭症基因写在精子里,无名指长度可能和出轨有关。

基因测序可以带来海量数据,但这未必有用。将海量数据转化为真正提升我们健康的助手,我们需要对数据有科学的解读,还需要有符合现实的使用模式、场景。

下次你被忽悠基因万能论,做基因检测解决所有问题前,希望你能想起23andMe,以及这些关于基因测序、遗传检测的思考。





订阅关注防失联









请订阅youtube:Y博的科普园




https://www.youtube.com/@Doctor_YZ/featured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虽然只是一个科研民工,但仍然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或者有趣的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