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潘跃晓团队: 掺杂离子对磁耦合作用发光可调的杂化新材料

学术   科学   2024-10-15 14:15   美国  

研究背景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 (OIHMH) 因其能将有机材料的优异电荷传输性能与无机物的稳健结构特征相结合而闻名,从而产生了一类具有可调带隙和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PLQY) 的材料。OIHMH 合成中的常见策略涉及 A 位的取代。这种取代通常导致形成 0 维结构,其中较大的有机分子会有效地隔离中心离子,从而增强了发光材料高度期望的电子-声子耦合效应特征。
然而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涉及 A 位取代的有机阳离子通常都是一价的有机阳离子,二价,三价的有机阳离子取代较少报道,因此有必要探索 A 位为不同价态的新型杂化材料,从而实现优异的发光性能。
此外,实现发光强度和峰值位置可调的特性对于发光材料在室内照明、温度传感和生物成像中的广泛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过去很多研究集中在通过调节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尺寸、局部结构等来调制发光。然而,对于掺杂离子对的磁耦合相互作用的探究是相对较少的,磁耦合作用也是影响发光的关键因素。
因此,制备一种由掺杂离子对的磁耦合作用实现发光可调的新型杂化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并通过实验及理论计算来解释其发光机理,推动这类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近日,温州大学潘跃晓课题组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Chemical Science 上发表题为 “Dual-Emissive Luminescence in OIHMH Single Crystals: Tunable Red-Green Emissions via Mn2+ Doping and Theoretical Insights” 的论文,该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 0D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 (OIHMH) 单晶 C6H14N2CdBr4 的合成和表征,该单晶在 Mn2+ 掺杂后表现出有趣的发光特性。

引入单个 Mn2+ 离子会产生双重发射,除了 525 nm 处的传统四面体绿色发射之外,还意外地出现了 627 nm 处的红色发射峰。这种双发射归因于 C6H14N2CdBr4 晶体结构内不同的四面体间距,[CdBr4]2– 四面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影响了 [MnBr4]2– 四面体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电子顺磁共振 (EPR) 光谱和理论计算表明,627 nm 和 525 nm 发射分别归因于磁耦合 Mn2+-Mn2+ 对和孤立的 Mn2+ 离子的 d-d 跃迁。这项研究不仅增进了对 Mn2+ 发光机制的理解,而且为可调谐发光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图 1. 晶体结构掺杂示意图以及掺杂样品随温度变化的光谱

同时观察到这两个双发射峰具有不同的温度依赖性行为,即掺杂样品在室温下呈现橙色发射,但当温度下降到较低温度 (77 K) 或升高到较高温度 (453 K) 时,样品可以逐渐演化为绿色发射。绿色发射峰强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的,因此在高温下实现了发光颜色从橙色向绿色的转变,利用这一性质也可实现材料在变温防伪领域的应用。

  • 图 2. 50% Mn2+ 掺杂样品不同距离间的相关计算数据
理论计算显示,在 Mn2+ 掺杂浓度为 50% 时 [MnBr4]2- 四面体在单晶 C6H14N2CdBr4 存在三种情况,即 [MnBr4]2- 四面体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9.87 Å、7.78 Å 、6.90 Å。当 [MnBr4]2- 四面体之间的距离为 9.87 Å 时,显示 Mn2+ 四配位典型绿光,EPR 显示明显的五个 d 单电子的信号峰;当 [MnBr4]2- 四面体之间的距离为 6.90 Å 时,邻近的 [MnBr4]2- 四面体发生磁耦合作用,EPR 显示 2 个的信号峰,说明形成 Mn2+- Mn2+ 对,光谱中出现异常的 627 nm 红光发射。

该论文以温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22 级硕士研究生金倩蓉为第一作者,潘跃晓教授为通讯作者,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林君研究员东莞理工大学李丽仪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信息

  • Dual-emissive luminescence in OIHMH single crystals: tunable red-green emissions via Mn2+ doping and theoretical insights
    Qianrong Jin, Rui Wu, Yuexiao Pan,* Yihong Ding, Hongzhou Lian, Jun Lin* and Liyi Li*
    Chem. Sci., 2024
    https://doi.org
    /10.1039/D4SC04706K

期刊介绍

Home to exceptional research and thought-provoking ideas. Open and free, for authors and readers.

rsc.li/chemical-science

Chem. Sci.

2-年影响因子*7.6
5-年影响因子*8.0
JCR 分区*Q1 化学-综合
CiteScore 分14.4
中位一审周期33 


Chemical Science 是涵盖化学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期刊,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要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应能引起化学科学其它领域的读者的广泛兴趣。所发表的论文应包含重大进展、概念上的创新与进步或者是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发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等。作为一本钻石开放获取的期刊,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从该刊的论文版面费由英国皇家化学会承担,论文作者无需付费。

Editor-in-Chief

  • Andrew Cooper
    🇬🇧 利物浦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Vincent Artero
    🇫🇷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Luis M. Campos
    🇺🇸 哥伦比亚大学

  • Lin Chen
    🇺🇸 西北大学

  • Graeme Day
    🇬🇧 南安普敦大学

  • Mircea Dincă
    🇺🇸 麻省理工学院

  • François Gabbaï
    🇺🇸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

  • Subi George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级科学研究中心

  • Ryan Gilmour
    🇩🇪 明斯特大学

  • Stephen Goldup
    🇬🇧 伯明翰大学

  • Jinlong Gong (巩金龙)
    🇨🇳 天津大学

  • Zaiping Guo (郭再萍)
    🇦🇺 阿德莱德大学

  • Christian Hackenberger
    🇩🇪 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

  • Malika Jeffries-EL
    🇺🇸 波士顿大学

  • Ning Jiao (焦宁)
    🇨🇳 北京大学

  • Tanja Junkers
    🇦🇺 莫纳什大学

  • Hemamala Karunadasa
    🇺🇸 斯坦福大学

  • Maja Köhn
    🇩🇪 弗莱堡大学

  • Yi-Tao Long (龙亿涛)
    🇨🇳 南京大学

  • James K McCusker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Thomas J Meade
    🇺🇸 西北大学

  • Paolo Melchiorre
    🇮🇹 博洛尼亚大学

  • Gabriel Merino
    🇲🇽 墨西哥国家理工学院科研和高级研究中心

  • Hannah Shafaat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Dmitri Talapin
    🇺🇸 芝加哥大学

  • Toshiharu Teranishi
    🇯🇵 京都大学

  • Andrei Yudin
    🇨🇦 多伦多大学

* 2023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4)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英国皇家化学会,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学术团体,致力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卓越发展。推送最新的国际化学新闻,分享顶尖的化学科研成果及丰富的化学学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