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CASH)淋巴瘤/骨髓瘤专题论坛在津启幕。论坛邀请国内血液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淋巴瘤和骨髓瘤的基础、临床以及转化研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分享,引领未来我国淋巴瘤/骨髓瘤的研究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临床首席专家邱录贵、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担任论坛主席并致辞。
马军教授在致辞中对CASH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寄语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能传承老一辈专家的开拓精神,推动中国的血液学大力发展与国际接轨。
赵维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CASH在2025年初举办意义非凡,为行业带来中国血液学科的最前沿进展,鼓舞着全体血液同仁能齐心协力勇攀高峰。
在学术报告环节,赵维莅教授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为例,向大家介绍了APL的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淋巴瘤,深入解析分子发病机理,将组学数据应用于临床,简化的分子分型体系,结合临床特点、病理、放射组学,以达到精准治疗,提升疗效的目的。
江苏省人民医院朱华渊教授分享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之外的选择》,他表示,在慢淋分子靶向药物时代,化学免疫治疗依然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发生双耐药患者和Richard转化患者仍然不可治愈。他提出,在此前提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小分子靶向药物、CAR-T治疗仍显现出治疗潜力,CAR-NK也展现出部分疗效反应。
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报告题目为《细胞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中的现状和未来》,他介绍了CAR-T产品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结果、CAR-T的桥接治疗、CAR-T治疗的联合策略、CAR-T治疗的毒副作用及管理以及CAR-T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他提出,CAR-T临床试验的疗效在真实世界也可以实现,CAR-T开启复发难治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格局。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卫教授分享了“霍奇金淋巴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未来之路”。他认为,霍奇金淋巴瘤作为最具有治愈潜力的肿瘤之一,远期毒性影响治疗效果,基于中期PET评估结果指导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治疗相关毒性。徐卫教授介绍,研究者们还在积极探索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反的新兴生物标志物,TARC可以作为PET的重要补充,循环肿瘤DNA(ctDNA)可辅助霍金淋巴瘤鉴定肿瘤细胞亚型和评估肿瘤微环境。
徐州医科大学徐开林教授以“CAR-T研究的原动力”为题,阐明CAR-T治疗临床问题中的科学问题。他指出,CAR-T细胞治疗近期疗效极佳,但远期疗效不尽人意,仍存在复发,BCMA CAR-T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患者复发后的治疗仍是关注重点,GPRC5D CAR-T在BCMA CAR-T治疗复发的患者中显示出疗效,新靶点的发现对于CAR-T耐药的克服有重要意义。
邱录贵教授盘点了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研究,他介绍,2024年中国研究者们在骨髓瘤的指南写作、精准治疗的探索、免疫治疗、少见浆细胞领域研究以及基础及转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然而我们目前仍缺乏改变临床实践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基础及转化研究领域的原创性不足,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高危骨髓瘤的定义与治疗。他指出,在骨髓瘤治疗新药时代,对高危骨髓瘤患者的判断应更为谨慎,Del17p比例超过20%有预后价值,TP53发生单基因突变即为高危因素,Del(1p32)双丢失有预后价值。他同时表示,对于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应更为规范,高危骨髓瘤患者可以考虑更为积极的四药联合治疗,或加入化疗药物。
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是血液学领域开年盛会,本次淋巴瘤/骨髓瘤专题论坛的举办为本年度淋巴瘤/骨髓瘤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励血液学领域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血液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郭佳琪
编辑:林仲玮 安 刚 易树华
校对:何美曈
审核:孙佳丽 邱录贵
荟萃名家 聚焦临床
欢迎关注CCMTV·血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