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一直做,就会感到恶心?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一杯就倒下?看新闻,真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吗?
文摘
科学
2024-11-30 22:00
江苏
点击上方关注👆
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只有等待被发现的答案。
欢迎走进今天的心理之旅
为什么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一直做,就会感到恶心?
@小王子
这个问题真是把人生的奥秘给问透了。我们先来聊聊一个经济学名词——边际效应递减。假设,你的喜欢就像一块美味的巧克力蛋糕。第一口下去,你满脸幸福,觉得这是人间极品。但当你吃到第十块的时候,可能就开始怀疑人生了。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在作怪。简单来说,人的感受器官和心理状态都有个阈值,过了这个阈值,快乐就会慢慢减少,最后变成 “我再也不想看到这玩意儿” 的厌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和大脑的奖励机制有关。我们的脑袋瓜子里有一个叫做 “多巴胺” 的小精灵,它负责让我们感到愉悦。当你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时,多巴胺会欢快地跳跃,但如果你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这个小精灵就会打瞌睡,导致你对这件事的兴趣大打折扣。这就像你看到最爱的电视剧,追剧时的心跳加速和紧张感是因为剧情的新鲜感和不确定性。一旦你把整季剧集看完,甚至重复看多次,剧情的悬念消失,你的兴趣也就随之消退。生活哲学告诉我们,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剂。即使是最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觉得平淡无奇。我们的心灵渴望新鲜感和变化,这是一种深植于人性的需求。因此,适度的 “切换频道” 不仅能保持你对某件事的热情,还能让你在不同的体验中找到新的乐趣。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对一件曾经热爱的事情感到厌倦时,不妨尝试去做点别的事情,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变化。这样,当你回过头来再做那件事时,说不定又能找回当初的激情。
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则是一杯就倒下?
@觉醒者
李白有一句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描绘了酒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仿佛一杯酒下肚,人间的烦恼都化作了云烟。不过,在现代科学的显微镜下,我们得仔细看看,这杯酒究竟是怎么让人 “飘飘欲仙” 的。研究发现,酒精在我们大脑里的 “秘密开关” 是个叫 TMEM132B 的蛋白。这家伙就像是酒精的好基友,帮它在大脑中施展魔法。当 TMEM132B 和 GABAA 受体 “勾搭” 上后,酒精的效果会被放大——这就是为何有些人一杯酒下肚就两眼一抹黑,而另一些人还在淡定地喝着第十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体内 TMEM132B 含量较高,那么对酒精更为敏感;相反地,如果 TMEM132B 含量较低,则可能导致个体对酒精相对不那么敏感,表现为所谓的 “酒量好”。但别急着把责任全推给 TMEM132B,基因也在背后偷偷摸摸地搞事情。研究表明,控制饮酒行为的并不是某一个基因,而是一个 “基因帮派”。这些基因一起开会,决定你是 “千杯不醉” 的豪杰,还是 “一杯倒下” 的草夫。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全球健康研究的警告:没有所谓 “安全的饮酒量”。无论你是豪杰还是草夫,过量饮酒都可能带来健康问题。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癌症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数据显示,50 岁以上人群因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占比高达 27.1% (女性)和 18.9% (男性)。
喜欢看什么样的新闻,真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吗?
@邢小白
就像你去超市购物,你挑的食材其实反映了你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同理,新闻也是你的 “精神食粮”,你选择的新闻类型透露着你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水平。根据伦敦大学的研究,人类平均每天上网 6.5 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搜索信息。而这些信息的 “效价”——也就是信息的正面或负面性质—— 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简单来说,如果你总是关注负面新闻,比如灾难、犯罪、政治丑闻等等,你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甚至无助。这是因为负面信息会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更加消极,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这就像吃饭一样,如果你天天吃垃圾食品,身体肯定会出问题。同样的道理,天天 “吃” 负面新闻,心理上也会营养不良。当然,偶尔关注一些负面新闻是正常的,毕竟我们需要了解世界的全貌。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沉迷于这些信息,就要警惕了。这时候,尝试改变一下你的浏览习惯,比如多看看正能量的新闻、趣闻轶事或者学习类的内容,或许会让你的心情焕然一新。总之,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其实是一个自我反映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兴趣的表现,更是心理状态的镜子。希望大家在信息大海中,能够选择那些既开阔眼界又滋养心灵的内容,保持心理健康,活出精彩人生!https://mp.weixin.qq.com/s/MVwBuy1oe8duw9iomVssCA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2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