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你何时发生首次性行为、何时成为父母,早就被基因定好了!

文摘   科学   2024-12-18 21:09   江苏  

点击上方关注👆


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只有等待被发现的答案。

欢迎走进今天的心理之旅






基因决定我的人生大事?真的假的?我以为单身只是我不够努力而已!还有,这是不是在给单身狗开脱的幌子啊?


哈哈哈,这位朋友的问题一针见血,但回答它之前,我们得先来聊聊这件事背后的 “基因故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 18 岁就像爱情专业户,暗恋、表白、谈恋爱一条龙全程无缝衔接,而你 28 岁还在纠结发条微信要不要加个表情包?  


这些看似生活习惯或性格差异的现象,其实背后很可能是基因悄悄安排的!




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科研团队曾开展过一项广泛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他们分析了超过 38 万人的基因组数据,涉及首次性行为年龄和首次成为父母的时间。研究人员惊呼:人生的大事,居然存在 371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背后偷摸操控!


具体怎么操控的呢?


如果你的基因里有某些位点特别 “守规矩”(科学上叫多基因评分高,那么你的青春期就可能显得 “佛系” 很多:该基因变异会让你更倾向于遵守规则、推迟探索新鲜事物,甚至降低青春期的冒险行为——比如暗恋学霸偷偷塞情书的概率都低了不少。于是,这一类人通常表现为:恋爱晚,脱单慢,婚恋节奏缓如蜗牛。


但如果你的基因评分比较低呢?青春荷尔蒙可能会直接拿起冲锋号!研究表明,这类人通常更愿意冒险、更早体验人生的 “重要一课”。换句话说,如果你初恋比别人早,或初夜来的比班级平均值还靠前,可能不全是因为你帅气迷人,而是你的DNA格外 “心急”。


不仅如此,这些基因评分还涉及到一个人是否早生娃!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年龄的多基因评分和首次生育年龄的多基因评分有着高度相关性。评分低的那群人,从小就像按了快进键,而评分高的人则仿佛一辈子在点 “延后提醒”。总的来看,基因评分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你的首次性行为时间就推迟 7.3 个月,首次生育年龄延后 6.3 个月。


当然,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难道基因说了算,我努力一点都没用吗?” 当然不是。基因就像一份剧本,它只负责框架大纲,你具体怎么演、演成什么样,还得看环境和你自己的选择。比如,长辈催婚那一板扫把下,基因再佛系也有可能被打出一个早婚的结局;反过来,如果你爸妈完全放养模式,再急躁的基因可能也会在自由的海洋里荡成了一条悠闲的鱼。


这还没完,研究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 “附加关联”:比如,教育程度和生育节奏的关系。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首次性行为和首次生育时间就越晚。想想看,那些在读书和搞学术的长跑中义无反顾的高学历学霸们,似乎确实验证了这一结论。而那些从青春期开始叛逆、爱冒险甚至早早尝试吸烟喝酒的人,则更容易把人生大事提早到来。基因通过这些行为模式,在背后悄悄地把你往不同的方向推了一把。


研究还指出,孤独感与生育时间也有关系。孤独的人往往更晚结婚和生育。网友戏称:“注孤生”(注定孤独一生)如果你年年单身狗节还在家窝着打游戏,也许这不是因为你懒,而是你的基因格外 “社恐”。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 “拖延症式人生规划” 突然有了科学依据?不仅如此,根据 “体细胞一次性理论”,晚生育可能对健康和长寿更有帮助!


人体的资源是有限的,就像你玩一局策略游戏,资源分配太早投在 “生育大业” 上,后面留给身体维护和修复的份额自然就少了。等到年纪大了,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这些健康bug就可能集体上门催债。


所以下回,亲戚催婚时你完全可以一本正经地说:“不急,我这是在为长寿做战略投资!哪”


当然,以上这一切并不是让大家拿基因当借口!比如,明明基因评分低,却因为宅在家不出门而单身多年,这就不是基因的问题,而是你自己不争气了!同样地,如果你本来基因评分高,却硬是被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成了 “早婚人群”,也别埋怨——这只是基因和现实联手演出的另一个版本的剧本罢了。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基因决定我的人生大事?” 可以说,基因是一股看不见的风,它可能会推着你走,但怎么飞,还是得看你自己愿意挥动几次翅膀。


也就是说,基因安排好的只是概率,改变结果的还是你自己。



END


撰文 | 鱼书书
编辑 | Anna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DzVcg846CWNzABA-mCYI7w



遇心元心理咨询
提供有趣、有用的心理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