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最近又有高校引进“水博士”的新闻啦!
这回是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准备引进10名东南亚博士。
一看这消息,我就想起去年湖南邵阳学院花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的事儿。
这事儿一出,可把网友们炸开锅了!
大家伙儿都在问:这些博士是真材实料还是水货充数啊?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东南亚博士,香不香?
说实话,听到东南亚博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水”。可你们想过没有,为啥这些学校非得去东南亚“淘”博士呢?
我琢磨着,这里头有几个原因:
1.国内博士难请。现在国内高校都在抢人才,好博士哪儿都缺。小地方的学校想请国内名校博士,那可真是难上加难。
2.求快不求精。有些学校就想快速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东南亚博士来得快、花钱少,自然成了首选。
3.在职进修方便。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在职读的博士,东南亚一些学校的课程安排比较灵活,不耽误工作。
但是,东南亚博士真的就都是水货吗?那也未必。关键还得看人,看学校。就拿这次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引进的博士来说,有艺术学的,有教育管理的,还有汉语言文学的。这些专业在东南亚未必就差。
高校为啥非得“赶鸭子上架”?
你们可能会问,这些学校为啥非得让老师们赶紧去读博呢?我觉得,这里头有几个不得不的苦衷:
1.评估压力大。现在高校评估,博士比例是硬指标。学校想升格、想上层次,就得提高博士比例。
2.人才竞争激烈。现在的大学生们眼光可高着呢,都想上好学校。学校要是博士少了,可不就招不到好学生了吗?
3.科研实力要提高。咱们常说,没有高水平的老师,就没有高水平的学校。学校想提高科研实力,自然得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但是,我得说句实在话。学历不等于能力,博士不等于人才。真正的人才,不是靠一纸文凭就能培养出来的。
这事儿该怎么看?
说实话,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吧,得这么看:
1.别一棍子打死。东南亚博士不能一概而论,有水的,也有真材实料的。关键看个人能力和学习态度。
2.学校要负责任。高校引进人才,得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不能为了凑数就随便找人,那样对学生、对学校都不负责任。
3.政策要跟上。教育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政策,规范这种海外博士的引进。比如说,可以设立一个考核期,看看这些博士的实际能力和贡献如何。
4.别忘了教学质量。高校引进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如果只顾着提高学历比例,忽视了教学质量,那就本末倒置了。
给学生们几句心里话
看到这儿,我猜你们心里肯定有不少想法。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想给你们几句建议:
1.擦亮眼睛看学校。选学校不能只看表面数据,要看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
2.关注老师的实际能力。别光看老师的学历,更要看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把自己的本事学好。无论老师是哪儿毕业的,你自己努力学习才是王道。真本事是自己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4.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也许今天看起来“水”的东西,明天就成了“香饽饽”。别轻易下定论,多学习、多思考。
我想说的是,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不要着急。踏踏实实学本事,认认真真做研究,这才是真正的人才之道。
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和老周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