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交流请加微信号
20元/斤
亩纯赚超万元!
一到上市季节
这菜就老贵了!
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下辛店镇白水湖村,只见一排排的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进入大棚,藜蒿的独特香气迎面扑来,一群村民坐在小板凳上麻利地割藜蒿、剔叶子、打捆。村民夏秋凤笑着说,早上四点就到大棚摘藜蒿,收入以斤计算,多的一天能挣100多。
白水湖村位于云梦县南部,因湖得名,其中湖田占全村总面积的3/4,村子紧邻府河和汉北河,347省道、汉丹铁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2001年,邓贵想在云南打工,他看到当地藜蒿销路很好,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云南的藜蒿苗切成一段段15公分长的茎秆,然后用打湿的卫生纸包好,装在背包里带回家开始试种。半年后,邓贵想种的藜蒿收获了。没想到,5分田,挣了一万多元。试种的结果显示,该品种适应性好、品质优、产量高,其独特的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周围群众的认同。图片来源:极目新闻藜蒿种植的高产出、高效益一下子激起了同村人的羡慕和发展藜蒿种植的激情。邓贵想回忆道,当时,藜蒿卖到了20元一斤的高价,他家的门槛都快被村民们踩断了,大伙儿都想来看看这值钱的宝贝到底长啥样?
在邓贵想的引导下,白水湖村村民们纷纷开始转型种植藜蒿。藜蒿喜温暖、耐湿耐肥,不耐旱,多生于海拔较低的湖边河岸。白水湖村村委会主任邓安红说,白水湖村多是湖沼平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再加上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有发展藜蒿种植的天然优势。试种过程中,村民们发现:藜蒿种植期为每年9月至第二年4月,要保持土壤肥力,土地就得休耕半年。如何补上休耕短板?白水湖村种植的藜蒿品种为大叶青杆藜蒿,茎壮叶绿,鲜嫩可口。但在种植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因天气、技术和基地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产出的藜蒿长度、白度、嫩度、粗度都不达标。
为此,白水湖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多次试验后摸索出了“大棚藜蒿-早稻”水旱轮作模式,也就是每年8月到次年4月种植藜蒿,清明节后开始种植水稻,8月份水稻收割完毕,再开始种植下一季藜蒿。一是棚内气温高可以缩短作物生长周期、增加作物产量。与露天种植的水稻相比,室内种植的收获期提前约一个月;
二是蒿稻轮作充分利用了拱棚藜蒿土壤肥沃、病虫害少的特性,做到了水稻种植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三是拱棚种植水稻可以有效地阻隔雨水,有利于稻瘟病的防治,避免稻瘟病爆发引起大幅减产;
五是充分发挥拱棚设施在现代农业中的巨大优势,既保障经济收入,又保障粮食安全;
六是通过半年左右的菜稻轮作,可以很好地改善长期种植蔬菜的土壤,成功解决了藜蒿不耐连作、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酸化板结等难题,提高了土地的复种率。
白水湖村村委会主任邓安红介绍说,采取“稻—蒿”新模式后,藜蒿种植效益大增。稻蒿轮作后,藜蒿平均亩产可达3000公斤,亩均纯利可达1万元以上,而且产出的藜蒿茎壮叶绿,鲜嫩可口,达到了质和量的双丰收。邓安红说,藜蒿采摘旺季,村里每天用工量300多人,附近村民都会来打零工,不仅提供早午餐,一天收入还可达100多块钱。图片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该地藜蒿种植户不论种植面积大小,均采取多批次栽种的方法,一般采取分3~4批栽种,每批相隔10~15天,有效地解决了藜蒿均衡上市的问题,很好地避免了藜蒿一拥而上造成的量多价贱的问题。
同时,蒿农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6~7月栽种的藜蒿虽然上市早、价格高,但是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病虫害严重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经济效益并不好。于是他们通过反复试验将藜蒿调到8月份播种,使藜蒿正好在国庆和春节期间上市,在总产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反而大幅上升。
图片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白水湖村的种植户们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使得下辛店镇种植的藜蒿茎壮叶绿,鲜嫩可口,成为武汉及周边地区市民餐桌上的“最爱”。藜蒿种植发展红火,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90后刘近星,原本在外从事服装销售。看到藜蒿市场行情好,也回乡种起藜蒿,服装老板摇身一变成“藜蒿大王”。为了能种出“三叶一心”标准藜蒿,保证上市后的品相,刘近星天天窝在大棚里学扦插管苗,不懂就四处请教专家。他先后参加了孝感市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青年农场主培训班、中组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慢慢地,刘近星从一位藜蒿种植“小白”成长为技术能手。图片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不能只是种藜蒿,还得‘种’品牌。”刘近星思路清晰:蔬菜产业要打造品牌,首先得提高品质、保障安全。2016年,刘近星成立当地首家藜蒿种植合作社,率先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种植。合作社设立农资配送超市,统一为社员提供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统一制定种植技术标准,推广绿色种植模式,并专门派人指导社员种植。保证藜蒿生产情况可查可溯,合作社制定蔬菜生产记录册,要求社员全程记录种肥药的品种、时间、用法和用量以及采收时间、采收量等内容。每批次藜蒿只有通过抽检合格后,才能出村进城。图片来源:湖北农村广播绿色种植让白水湖藜蒿赢得市场,也获得了好口碑,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一村一品”示范村,一项项殊荣接踵而至。“我现在不缺销路、不愁技术,就缺人手,藜蒿产业未来要走现代农业之路……”在刘近星办公桌上有许多一些机械图纸,刘近星说,藜蒿种植从育苗、扦插到施肥、采摘,每一个环节离不开人。勇于创新的他最近正在设计研发一款半自动化藜蒿采收机械,力争让藜蒿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图片来源:湖北农村广播截至2023年,白水湖村藜蒿种植面积已达3100多亩,总产值7600多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00元,同时还带动周边同合、丰乐、安定、台湖等近20个村种植8000亩藜蒿,小藜蒿终于长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产业。信息湖北农村广播、湖北日报、孝感日报、极目新闻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