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郊有个石城公园,整座山都是喀斯特地貌,公园的半山腰有个石城自然学校,我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每天沉浸在自然里,和植物相处的时间比较多,那样的山居生活,每个月都能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生活或生命变得更有仪式感,留给我美满的情感记忆。
昆明的冬天不会很冷,以至于春天到来时,我不会特别敏感,偶然散步看见迎春花开,才意识到春天了。石城的迎春花有两种,一种是单瓣的,另一种是多瓣的,我比较喜欢单瓣的,简单,不复杂。这也是云南人最喜欢的春花之一,它是小乔木野花,开花的季节,大家都喜欢去摘花晒起来,可以用它做粑粑,在石城学校,我们也会晒很多,然后装成小食品袋,作为伴手礼送给来石城的朋友,用它可以煮密蒙花茶,也可以煮饭,煮出来的饭是偏咖喱色的,拌着一阵密蒙花的香气,能尝到岁月悠悠的味道。石城有两种海棠,另一种是贴梗海棠,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它就是云南人做菜会用到的酸木瓜,这样就不陌生了。贴梗海棠在石城有几株,但更多的是垂丝海棠,石城公园里有一条海棠大道,三月初是垂丝海棠盛放的时候,粉色的花本来就很可人,一整条道路都是粉红色的,走在里面,感觉进入了粉红世界,美得不得了,如果来晚了几天,只能遇上海棠花瓣飘落,春风微微,花瓣飞舞,下着一场粉红雨,也很美。艾草、艾蒿、苦蒿,刚开始会分不清楚,但它们都有很好的药效,有时候被虫子莫名其妙地咬了,就近摘点艾草嫩叶,捣碎敷着就能消炎和缓解。得闲时,就会摘些艾草,晒些艾草干,留着日常用,或在端午节做香包或做塔香用,一切都来自自然,干净清爽、没有负担。我去石城的时候是五月底,第一次听说只有月亮升起来才会开的花。一听就很浪漫,于是约了伙伴吃完晚饭,一起到废弃的足球场找月亮花,天色渐暗,足球场上的草地是深蓝色的,一大片草地上开满了月亮花,隐隐约约看见一团一团白色的花朵,我们踩在上面,仿佛踩在银河里,借着手机的手电筒,光照下的月亮花纯白无瑕,四片花瓣有序排列着,是我当时见过的最美的花,有些是今晚刚绽放的,有些是昨晚已开过,今晚再开一次就要谢了。还有一次早晨,我曾见过一朵月亮花还来不及合上,就好像小仙女错过了回天宫的时间。月亮花的学名叫月见草,白色大花瓣,开在夜晚;另一种是粉色小花瓣,叫粉花月见草,开在白天;我还在广东沿海的沙滩上偶遇黄色的,来不及去仔细研究。端午节吃粽子,云南人也吃粽子。昆明人包的粽子叫做小脚粽,就是因为它的样子很像以前女人裹的小脚,味道不记得了,但记得包粽子的不是箬叶,是滇池边采摘的芦苇叶。石城的一些阴凉地方,常常长着一些魔芋,天南星科,野生的。魔芋的特点是只长一张叶子,长叶就不开花,开花就不长叶,开的花有微微腐臭味,吸引它的传粉媒介,我不感兴趣、也不敢闻,叶子倒是观察得仔细,总让我想起小鸊鹈(pì tī)的脚掌。到了冬天,就顺着叶子的位置往土里挖出一个大魔芋,然后做成魔芋豆腐,一道独属云南的美食。石城有石榴树,不只一株,但是长得不好,可能需要修剪或嫁接,我不懂,但我们也不指望在石城吃到石榴,石城学校的前身是个果园,有很多种果树,包括一片桔子园,我们任其自然生长,尽量不去人为地改造,好吃的话就享用,不好吃的年份也就欣赏,人和自然公平地相处。石城没有橡树,但学校里总会出现一些橡果子,那是我们和孩子去附近山上徒步或取水,从山林中捡回来的,可以装饰房子,也可以提醒我们记得去森林走走。石城学校的中心是棵大大的柿子树,我们叫它校心树,每次大家来,我们在柿子树旁迎接来石城的朋友,也在柿子树旁和家人们说再见,来的时候是朋友,离开的时候是家人。柿子有大小年,一年长得多、特别好吃,一年长得少、没有特别好吃,我们就守着大小年,安心地接纳自然的规律,每年柿子成熟,我们就邀请朋友家人们回家聚聚,一起摘柿子,做美食。摘柿子的竹竿不会做得特别长,这样我们就摘不到树冠上面的柿子,要留给鸟类和小动物过冬和共享大自然的馈赠,有黄臀鹎、戴胜、红嘴蓝鹊、赤腹松鼠、等等。有一年,岚和我说滇朴很美,我才开始观察它哪里美了。于是,我在石城留意到有很多棵滇朴,校门口有,厕所门口也有,春天看,冬天看,结果的时候也看。每次都得抬头看,因为树太高了。但是,真好看!冬樱的春天是绿色的,它把粉红留给了冬天。石城有一株很高很大的冬樱花,每到冬天,我就会等啊等,等它开花。终于等到它开花,衬着云南独有的蓝天背景,显得特别干净纯粹,有时候爬到对面山上,回头看见学校里的“粉色云团”,心里特别安定。有一次,我做完活动,收拾完现场,就煮了一壶滇红,坐在四季亭,边喝茶边欣赏着冬樱,内心平静。冬樱花开完,就开始慢慢地发芽长叶子,嫩绿嫩绿的,花开结果,冬樱的果子也是嫩绿嫩绿,充满希望。注:文中插画作品已申报版权保护,请勿商用或抄袭。如有需要,请联系作者本人。 “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我们的使命是提供本地化、生活化的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为青少年、儿童、亲子家庭搭建共同成长及相互陪伴的平台,启发参与者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培养我们应对环境问题、教育问题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洞察力和行动力。在地有三层含义:脚踏实地,立足于本地,以及重建孩子和大地的联系。
我们相信自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自然中的观察、探索、宁静和喜悦对他们的成长不可或缺。只要提供适当引导,每个人都能在自然中得到潜能的释放,与自然重新产生连接、对话,发展健全的个性。 ●帮助参加者提升对自然的认知,建立和加强与自然的联结●在自然中的观察、探索、学习与游戏能为孩子健康健全的成长构建坚实的基础●自然教育基地:在地·石城自然学校、在地·咕噜森林幼儿园●在地·石城自然学校:一所耕植于大自然的学校,成立于2015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常年开设自然教育实践活动。点击了解更多关于在地·石城自然学校机构邮箱:ontheground2012@sina.cn(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200号石城公园内,电话:18088469535)(昆明市东风西路182号核工业商务楼3楼,电话:15398619859)(昆明安宁市太平镇光崀文创村内,电话:13700614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