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九月:昼夜均,秋色平,天渐凉。

企业   2024-10-10 20:02   云南  

九月,温度开始慢慢降低,一天比一天黑的更早,石城自然学校也已然秋意浓浓,柿子转红滇朴变黄。除此之外,在周末的秋冬系列课和活动同样在稳步开展中,现选择部分和大家分享,一同回味秋日美好~





01

以植物为师:大地的礼物


秋冬,大地开始接收来自各种植物的礼物,一颗一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方式,降落在这片土地上,进入到土壤里,枯枝,落叶🍂为种子们盖上一层层被子,这是能量的积蓄与传递的过程。



披上雨衣的孩子,就像森林中冒出的小精灵,小队伍充满了对探索自然的期待,前进。

品尝鸡嗉子果的味道、槭树的种子如摆动在空中的螺旋桨、卫矛想要走的更远,它红色的假种皮是给鸟儿的回馈……小小的种子有大大的能量,这个季节,植物收获了种子,我们收获着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02
动物观察:蹦跳草丛间

踏着秋日雨后的潮湿,我们奔赴远方的青山。在这黄绿相间的自然水彩中,寻找草丛间的蹦跳高手。它隐蔽而活跃, 捉迷藏一样的出现在眼前。


越过我们的视线,压弯了一束枯草,来到手心, 等我们窥探它有趣的表情和独属于蹦跳高手的身体奥秘。



山谷的杂草垛看似平平无奇,当我们开始探寻,俯身就能发现其中暗藏生机。


提脚迈步低头,小生命们出来了,学习平和友好的邀请,它们来到身边,温柔对待。

杂草间的居民蹦蹦跳跳:蝗虫、螽斯、蟋蟀、蚱,貌似相同,仍需明辨;习之相近,而雌雄有别。螳螂拟态,难觅其踪,幸有相逢,心潮雀跃。




03

森林课堂:看不见的森林


自然,以自己的方式,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我们跟随秋日的风,踏上红土地,野兔粪便、牛屎飞盘,开启了森林的探索之旅。


走进蘑菇森林,去发现蘑菇身上的各种秘密,他们的组成结构、在荧光下的样子、散发的成熟的孢子、独特的气味、丰富的颜色……..



他们会被谁吃?如何传播?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和其他物种间关系?为什么森林中能吃的蘑菇比较少?在观察的基础上,去思考探究一系列的奥秘,去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逻辑思考方式。也正是基于上午的专注观察,孩子们在创作时,能够精细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蘑菇。他的外形、颜色,都是一个实际的运用和反馈。在最后相互寻找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分不清是真蘑菇还是假蘑菇。

从观察—思考—运用,这一系列整全的过程,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去获取信息,进行整理,再加以运用的学习过程。我们与孩子,一同在自然中遨游,一同在自然中成长。




04
地质时光机:地球珍迹

每一块岩石都记录着地球演化的故事,如何读懂岩石,需要我们俯身去探索、思考、想象。聚焦火成岩,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流淌的岩浆,冷却凝固成不同的石头,再从岩石风化形成我们眼前的矿石与泥土。


将目光汇聚在“硅蜜”-玛瑙&水晶,一段不起眼的防火道变成了孩子们的寻宝乐园,仿佛陷入时间的陷阱。被偷走的时间,变成此起彼伏的“惊哇声”,一度龟速前行,生怕错过脚下的“珍宝”。林间小课堂里,我们从一块饼干窥探玄武岩的风化、从一块硬币知晓玛瑙的坚硬,用一支画笔描绘你与玛瑙的故事。千人千面,从同一颗玛瑙看待石头的价值,价值连城与一文不值,仅在你的心中,无须评价。




05

鸟看自然:一切为了飞行


人类的智力在百万年的进化中,没有停止过观察自然,没有停止过发明创造,何其多的物品正因为人们发现了飞行的奥秘,而得以在我们手中起飞。


“孩子们,你想飞吗?像鸟儿一样”。拥有动力,克服阻力,享受浮力和更轻盈的身体,我们向自然学习。




06

走进荒野:地貌


坐在滇越铁路和现代标准铁路交叉的铁轨上,在余甘子的废话文学中,秋冬的荒野课开始了。从城市里走进荒野,建筑物的过度(高楼-平房-棚子)与植被之间的过度(荒草-灌丛-乔木)形成了有趣的平衡。在水库边孩子疑问:都淹死那么多人了怎么他们还要游泳?然后又自答:但水那么清,还波光粼粼的我也想下去游了。

  

从小坡到大坡,好像怎么也爬不完。大家走的很慢,但到山顶前都没人说就在这休息吧,走不动了。


下午用沙盘复原上午的走过的地形地貌,每一个小队都有自己特点。有的伙伴连水库里钓鱼的老爷爷也被标记出来,有的伙伴把每一个有映像的标记点都记录出来,有的伙伴用来自身边苔藓和小草来替代山林和植被。


07

「在地会客厅」

VOL.1 挪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从今年9月开始,我们发起了「在地会客厅」项目,定期邀请在地er们线上线下见面,共同探讨关于【教育、【自然】、【可持续生活】、【在地文化】等主题相关内容。


在9月11日,会客厅第一期邀请了石城自然学校的暑期驻场志愿者,同时也是北师大教育学部高等教育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洋芋,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挪威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习经历和思考。




在地自然教育理念及介绍


关于儿童自然教育的50个主张
孩子参加在地营期能收获什么?

04:25

关于我们



 “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我们的使命是提供本地化、生活化的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为青少年、儿童、亲子家庭搭建共同成长及相互陪伴的平台,启发参与者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培养我们应对环境问题、教育问题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在地有三层含义:脚踏实地,立足于本地,以及重建孩子和大地的联系。 

我们相信自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自然中的观察、探索、宁静和喜悦对他们的成长不可或缺。只要提供适当引导,每个人都能在自然中得到潜能的释放,与自然重新产生连接、对话,发展健全的个性。 

●自然教育是在自然场域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帮助参加者提升对自然的认知,建立和加强与自然的联结
●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在自然中的观察、探索、学习与游戏能为孩子健康健全的成长构建坚实的基础
 
在地做什么

●城市社区内的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
●青少年、儿童及亲子的户外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
●自然教育基地:在地·石城自然学校、在地·咕噜森林幼儿园
●自然教育人才培养及行业带动
 
建立并运营两所自然教育基地

在地·石城自然学校:一所耕植于大自然的学校,成立于2015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常年开设自然教育实践活动。点击了解更多关于在地·石城自然学校
●在地·咕噜森林幼儿园:昆明地区一所以森林为主题的假日幼儿园。点击了解更多关于在地·咕噜森林幼儿园



CONTACT US
在地自然

机构邮箱:ontheground2012@sina.cn
商务合作:18088469535

在地·石城自然学校
(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200号石城公园内,电话:18088469535

在地公益
(昆明市东风西路182号核工业商务楼3楼,电话:15398619859)

在地·咕噜森林幼儿园
(昆明安宁市太平镇光崀文创村内,电话:13700614963)

在地自然
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成立于 2012 年,提供设计和带领本地化、生活化的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为青少年、儿童、亲子家庭搭建共同成长及相互陪伴的平台,启发参与者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培养我们应对环境问题、教育问题以及个人成长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