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7月,橡树(中排左2)与祖母(前排中)、父母(前排左1、2)、姑妈、叔父及兄弟姐妹合影。
茶香伴随窗台明媚阳光,等几声鸟唱,往事便悠悠荡漾,无声浮游在陈旧、发黄、山西农大吕效吾先生1997年作序《铭贤校友录》的内页……《铭贤校友录》是山西晋商史学人畅显明先生所赠,书中零星记载了我的曾祖、祖等两辈人留在铭贤学院的简单的历史痕迹。
铭贤学院为庚子国变之后,孔祥熙先生以欧柏林大学用庚子赔款建立的山西基金,以及在山西太谷、祁县地方的筹款,操持筹办的教会学校。之所以取名铭贤,实为铭记在庚子国变中罹难的殉道先贤。铭贤学院的校训为“学以事人”,既寓意办学劝教以人为本,完成学业以服侍社会大众,也有传统儒学强调的勤恳勤勉事人事君的意思。大致因为建校、校风、校训等影响,铭贤学院成立伊始,校风温润刚强,人文气氛更是极为浓郁。也是气氛使然,在国共分流,左右翻脸为仇之际,铭贤学院作为国共两党在山西的重要据点,并没有上演更极端的流血悲剧。1927年,铭贤学院学监的渠达成等铭贤师生婉拒地方警察进校逮捕师生要求,渠达成私人垫款和要求校董拨款,护送了郝保全、侯俊岩、马定夫、侯维煜等左派师生撤离铭贤学院。太原会战期间,铭贤搬迁大后方,留守师生以铭贤学院早年军训的20余支步枪,组建了太谷的第一支地方抗战武装太谷人民抗日自卫队,期间,更有大批早年铭贤学生赶回山西参加抗战,终于成就山西抗战史极为光荣一页。抗战结束,参加山西抗战的铭贤师生除却殉国以外,幸存者几乎都成为八路军方面的军政高级干部。
可惜,因为诸多历史原因,很少有人清楚铭贤学校留在中国近现代史狭窄缝隙处的非凡、光荣。
其实,铭贤学校无论山西抗战和文化启蒙,影响都是非常深远。清末及民国期间,作为华北教会新学翘楚,铭贤学院得到欧柏林大学以经费、教学、教师等等支持,得到太谷、祁县等地晋商的办学资金支持,虽然偏居太谷一隅,还是能够聘请大量外国学者长年驻校讲学,以及延请了中国著名学者梅贻宝博士、穆德甫博士、张复之博士等长期驻校讲学,主持校务。诸如太谷孔家、曹家、祁县渠家、乔家、何家等等晋商家族,都有子弟进入铭贤学院,或者参与运营、教学,或者入校学习……十余年后,孔祥熙离开铭贤学院,就任民国政府实业部长、财长、直至行政院长,铭贤学院师生既为孔祥熙施政羽翼,广泛活跃在民国财经政界。以至于史书记载,孔祥熙拔擢助手、下属,讲究“惟贤、惟晋”。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正在劳作的铭贤学院学监渠达成、学生渠川长。在孔祥熙执掌行政院、决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抗战时期,铭贤学子,晋商子弟为抗战财政服务,几乎据其半壁河山。抗战期间,1938年6月,作为孔祥熙的政治助手,曾为铭贤学监的祁县乔家子弟乔辅三与军统配合协作,代表孔祥熙前往香港,与日本时任外相宇垣一成代表,日本驻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秘密会晤。不过,在抗战史上,中国通过这次谈判挫败日本旨在逼降中国的桐工作计划,既客观上延迟了日军对武汉会战的攻势,同时,这次谈判也扼制了地方动摇势力的投日投机。当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国与日本处于战事状态却未有宣战。因而,中国无法以政府名义在国际市场购买军火。不得已间,中国只得将款项化整为零,分划到大量的私人户头,以私人名义进行军火交易及其他国际金融、外贸等活动。以宝贵的抗战军费委托私人进行运作,除却头脑精明,谙熟商务之外,经办人操作海量现金,涉及医药、汽油、轮胎等稀有、紧缺物资,因而,抗战外贸对经办人的人品诚信,更是严格考察。我的祖父渠川长当年负责战时物资贸易,长期往返滇、桂及中越边境,每日战战兢兢,完全不敢稍微差错。相传,当年外贸既要防备奸商、间谍、土匪、汉奸坑蒙拐骗耍手段,打黑枪,每日进出都得小心,情形完全就是打仗。
说是生意,实则抗战,大量的铭贤学子和晋商子弟走上了少为认知的抗日战场,为此丧生何止个别。可是,人们看尽热闹,却少有人知道原委,因而一旦站上道德高地,必然对大量铭贤学子和晋商子弟操作抗战外贸极为不满。要知道,全世界最会理财、最会办金融事业的,是犹太人。我们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办了几百年票号,在金融理财方面是天才,有传统的经验。我也因为是山西人,才能在财政金融上身负重任,做出一些成绩。我用山西人是根据他们的才能来使用的,金融事业今后还要发达,还要大量使用,决不是因为同乡关系才用的。1944年,迫于傅斯年等人无休止的正义凛然的攻讦,最终,孔祥熙只得挥手离职了财政部长。孔祥熙交手财政部长之时,经过宋子文等人带队查账才惊讶发现,原来,中国于积贫积弱之下,被日本全面入侵,国土大幅沦丧且发达地区完全沦丧的恶劣态势下,中国负隅西南,在苦苦支撑,坚持抗战将近八年之后,中国国库外汇不减反增,达到9亿美元。无疑,孔祥熙以商养战的抗战财政,确为中国抗战苦撑取胜的根本。得悉中国抗战财政状况,蒋介石既公开将孔祥熙比为抗战萧何,更在日记对孔祥熙的抗战财政予以了极高的评价:那一年,随着美军战机对日作战夺得制空权,日军轰炸机再无袭扰大后方机会,重庆上空也就变得安详、平静。于是,在人们不经意处,位于重庆渝中半岛的心心咖啡厅、皇后歌舞厅、国泰电影院等,以一抹飘忽、隐约的霓虹,点缀着山城的夜色,终于为这座苦难的城市带来了新年的希望。也就在这一年,一位名叫蒋志祥的年轻商人眼见重庆太平,遂取出积蓄,在重庆临江门瓮城、来龙巷两处买下数亩地皮,雇工开始修建2栋白洋灰砖小楼。在当年的重庆,蒋志祥一个普通的商人,长衫大褂,干练敏捷,尤其喜欢写字、唱戏、敲梆子、逗孩子……当然,最让他高兴的是,春节过了,他的美丽的女儿出生了。抗战胜利往后数年,蒋志祥在重庆城本分经营他的平凡人生、2栋白洋灰砖小楼及蒋记商铺,闲暇,总会带着他的宝贝女儿去唱戏、听戏、看电影、下馆子。蒋志祥和妻子都参加了公私合营运动,往重庆牛角沱郊外参加劳动,瞬间,家里帮佣、工人们随风离散,唯有年仅10岁女儿呆坐空空旧屋,每逢夏雷阵阵、暴风骤雨,惊悸难眠……经过谆谆教导,蒋志祥惦记女儿,在公私合营文件上惶恐签字。随后,他被结束劳动,安排在解放碑某个国营商号的柜台后面,开始了千篇一律的没有希望却也不再失望的平淡日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颇为艰苦时候,他每逢心情大好,总会带我去解放碑的颐之时餐厅,点了大约七八个菜肴,然后,教导尚仅数岁的儿时橡树,男人下馆子、点菜、碰杯等等琐碎趣事。我至今珍藏一本儿童版水浒小说,1972年出版,就是他在解放碑新华书店买来送我的,书背一个“解放碑形状的卖书鲜章”,至今醒目。就在抗战即将胜利,我的外公忙着置产重庆的期间,因为抗战期间渠达成已在南泉老宅去世,祖父渠川长因为生性自由,再无约束,也无从仕心情,更不留恋中央银行重庆留守处主任工作,也就每日劝说祖母陆续卖掉重庆家产,准备战后返回山西祁县老家及接收开封、汉口等地家族生意。那时,祖父祖母与儿时的父亲、二叔、大姑坐在木制炕上,畅谈未来。确实,经历八年战乱,故乡的老宅和生意也是应该好好整理一番了。然而,在1946年初,先回老家的亲友传来消息,说是白晋战役打响,祁县及附近,已经成为了国共内战的战场。在1949年春秋,他们终于留在重庆,成了大溪沟蒲草田的居民。大溪沟位于重庆的下半城,虽然后来贵为重庆大礼堂和政要所在地,不过,在老重庆人的眼里,下半城约等于下里巴人,总不如上半城洋气。我懂事以来,母亲每次生气,总会用重庆话“踏雪”家父为下半城人。
其实,家父少年粗略学过英语、俄语、又会唱歌、跳舞,到了1977年改革开放广泛流行交谊舞之后,每逢节假日及周末,当时报社大院及周围单位的时髦人士赶往我家,排队求学伦巴、狐步、探戈、恰恰……我很感谢我的父亲与母亲,无论他们的健康、漂亮,以及开明、开朗、恬淡、沉思、独立等等,总是让我感到父母馈赠如此丰厚,对生命敬重敬畏油然而生。记忆中,我幼小成长外公外婆身边,性情骄横,每逢不满,必然哭闹震天要找外婆外公“伸冤”。她总是参考我熟悉的某个电影模样,收拾一个简单行囊,亲切塞在我的腋窝,然后,轻柔却非常肯定地推我出门,含笑让我出行,自己去外公外婆家中。出门之时,眼前车水马龙,我只能茫然、惊悚地环顾四周,数分钟之内,也就放弃要强,抹着眼泪,一路嚎啕回家。母亲别具一格的教育,使得我在发横、发懵的童年,几无有了相对同龄人更早的一缕冷静的思考。现在还记得那时,她允许我在非公开环境抽烟喝酒,允许和赞助我集邮和周末“交易邮票”,以学外语之名给我买小录音机、以准备投稿之名给我买相机、允许我翘课回家看小说、课余“创作”诗歌散文及向《少年文学》投稿……我从16岁开始发表散文、诗歌,母亲才是真正的启蒙老师。那时,连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们都知道母亲对我的包容和另类“教育”,相互通气,口称要请橡树的家长,绝对不能请母亲,只能请父亲。然而,父亲总是愿意听母亲一劝,总会让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故而,16岁至今,我的天性始终得到了母亲呵护,并没有被课本、校纪“禁锢”,终于从男孩成为男人,却又越来越真切地脚踩红尘、站稳自己、难能可贵地将自己的少年、本真、独立、思考等等养在了内心。感谢他们馈赠的生命,感谢他们遗传的向往自由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