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10日,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傅作义及铭贤学校之农科师生合影。
此刻,闭目养神,任思绪翻飞,于是打开电脑撰写往事,点点滴滴,都是凡人过往,百年家国……那年,俄西伯利亚铁路、中东铁路已经通车,日俄战争激战正酣,清廷财政吃紧加紧收刮和颁发垄断商业政策、创办户部银行以官商垄断行业等等,都对蒙疆及远东民族商业形成了空前严厉挤压。于是,北方著名商帮晋商各家,都在积极应变,不断收拢蒙疆及远东的票号、外贸等传统产业,转而投资和新办现代化工业、矿业、新式文化及新学产业等,实行全面转型。当时,在“晋商古土”晋中地区,受到渠本翘协办和出任山西大学监督,创办祁县中学影响,晋商办学蔚然成风,往后十余年,晋商投资办学数十所,最为著名的就有孔祥熙办学铭贤学校、以及被誉为“最后一位晋商”的渠仁甫创办的祁县竞新小学校。百年荏苒,如今,作为名不惊人的四线城市,最新统计的晋中市即有普通高等学校17所,普通中学210所,数量大致与深圳相当。就此可见晋中地区教育根基之厚实,实为国内绝无仅有。也就是1905年元旦,我的高祖在出门经商之前的一个午后,灵光一闪,挥手间,将正在摇头晃脑朗读儒学典籍的我的曾祖渠丕和兄弟们赶出私塾,送入了太原的新学校。这年元旦,渠丕和完成了在铭贤学校及山西法律专科学校的学业,收到铭贤学校校长孔祥熙手书,与另外一位学友乔辅三一起,应邀回到太谷铭贤学校。
祁县晋商,渠氏家族和乔氏家族渊源极深,相较密切,却又同样开明。孔祥熙筹办铭贤学校之初届学生寥寥不过数人,其中渠丕和、乔辅三都是因为慕名孔祥熙而转校求学铭贤,再加上敦厚为人、学习勤勉,很快完成当时少有的高等教育,故而深得孔祥熙看重。此后数十年,渠丕和、乔辅三都是从铭贤而跟随孔祥熙。
渠丕和不好政治,热衷办新学和作为铭贤学校“拒毒会”代表,组织了山西“拒毒”运动,新学新风,影响深远,后来,他参与组织和协办的铭贤农科,即为现在的山西农大前身。后来,山西清党,气氛萧杀,渠丕和时任铭贤学监,为保护进步学生,遂抢在地方军警破门抓人之前,以开除处分为名,私资送走多名学生。送走其中数人,在1949年以后都是建树显赫,有空再聊后话。此后,渠丕和弃教从政,先后在民国造币厂、天津商检局、湖南税务总局、民国财政部任职,为回避麻烦和专注事务,接受朋友建议,专门聘请毕业于铭贤学校和燕京大学王哲甫先生为秘书。后来,传闻王哲甫先生辗转去了台湾,在1950年至1951年期间,任台湾慈善机构扶轮社社长,救助难民。当时,才到台湾举目无亲的山西人郭爱物,就在扶轮社工作。再说乔辅三,他与渠丕和相反,极具政治才学,在孔祥熙行政院长期间出任了行政院秘书。武汉会战前夜,为延迟日军战略西进,在1938年6月下旬-9月期间,乔辅三以孔祥熙私人代表身份,与日本驻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及幕后近卫内阁外相、日军大佬宇垣一成进行了漫长而“虚无”的谈判,有效延阻了日军战略步伐。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宇垣一成、孔祥熙秘密谈判”事件。![]()
1920年代末期,正在劳作的铭贤学监渠达成、学生渠川长。
旋即,日本愤青顺势震灾,走向街头无故仇杀中国留日人员及旅日华工,打砸抢烧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及华人机构、住所,掀起反华浪潮。早年五四运动期间,王希天与李达、许德珩等8名学生为请愿代表,后来,王希天东渡日本养病读书,从事华工救济事业,先后出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德育干事、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委员长等,为留日华人群体极具影响人物之一。日本关东地震及9月屠杀期间,王希天甘冒危险四处呼吁和救护华工华侨学生,为日本军警愤青怨恨,寻隙秘密逮捕并且用刺刀挑死焚烧,场景十分惨烈。日本愤青及民粹情绪快速膨胀和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历史拐点。元旦不久,为重振“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孔祥熙聘请了渠丕和赴日接任王希天旧职为青年会德育干事。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王希天为青年会、共济会服务期间,“自减薪金,与华工共甘苦其牺牲之精神”,甘于“舍逸就劳”,打破“阶级之观念”,品格高尚,实为“劳工导师”和“社会服务明星”。同时,文章还批评了当时“服务社会者”普遍心境浮躁,“与俗浮沉,而不自知”,往往自诩服务社会却过渡看重名利,贪财滥权,“自高其地位”而蔑视劳工;往往“互相倾轧,藉辞中伤”,“闹意见、弄手段、说闲话”……偶尔,我会夜读这篇小文,心境如有王菲“如愿”歌声响起。然而,看去百年,我们看得到先人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努力的,其实还需要我们去看到,去想到,去努力……当时,渠丕和当时因为生病辞去河南税局总局长职务,领了民国财政部一个虚职住在汉口养病。这年元旦,他主持了我祖父渠川长与祖母殷榴云的婚礼。渠丕和关注市场供需,又与当时多位军政高层颇有私交,也能够从日侨和日本友人得到消息,故而说起民国的“黄金十年”渐入佳境的时候,也谈起“日本威胁将近”或有战乱隐忧,要家里需要预做准备等等。日本炮火所向,铁蹄到处,无论祁县老宅、汉口公馆、码头茶厂,或者被洗劫,或为齑粉……此刻,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战健儿的身后,我的祖辈家人亲友数十人与千万不甘屈服的人们,都是扶老携幼同路西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或者仅有一个倔强的信念,为了自由生活,为传宗接带,为了延续平凡而神圣的滚滚如汤的黄河血脉。![]()
迁徙重庆的渠氏四兄弟,渠川金、渠川长、渠川宁、渠川恩。
然而,渠丕和却早在1941年3月于重庆南温泉本寓病故。当时随渠丕和到重庆的渠川长四兄弟,在经历了风雷激荡的抗战物资边境贸易之后,陆续返回重庆,分别在民国财政部、银行工作,平淡无奇地等待抗战的胜利。抗战八年,渠氏家族在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两位人物渠仁甫、渠丕和分别撤退成都、重庆。其中,渠仁甫住在成都狮子巷75号渠家长裕川商号,与刘文彩成都旧宅对门。然而战争完全毁灭渠氏家族商业体系,长裕川商号完全歇业。
好在渠仁甫无意名利,心境淡泊,日常写字读书,闲了无事查看功课,对当时成都教育颇不满意,也就决意亲自教授孙子们学习数理化及语文。
其中,渠仁甫长孙渠荣簶受教最多,后来考上天津大学,为山西纺织厅总工程师,如今耄耋之年,偶尔点评我的文章,甚至论及俄乌战争,无论沉淀学识、思维方式、眼光见地、身形矫健,都是鲜明鹤立。2024年春,渠荣簶从厚重书箱里取出了渠仁甫留下多门功课的课本、笔记,无论章页干净、小楷俊美,书写工整,记事详细,都让人真切感到有一种亲和、温润气息流淌其间,让人敬重和怀念。![]()
2017年11月24日,渠家大院第21代传人,傅山《丹枫阁记》真迹收藏者渠荣籙在“傅山《丹枫阁记》国际研讨会”发言。
前文说过山西教育情况,当时,二野和一野第18兵团转战各地相比教育资源都是远逊山西,再加上山西为抗战老区,人民淳朴,故而这些部队入川之前周密考虑,就配属了大量的山西学生兵。这些山西学生兵为川渝带来很多故事,有空我再专门撰写。总之,1950年代,对川渝的山西籍贯人们而言,气氛温和。那年元旦,无论重庆、成都街头、单位,到处都是山西节庆社火、庙会、彩灯、窗花……那年元旦,我的父亲渠毓生、二叔渠毓光进入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某个后勤部门工作,并且还在工作当年被推选为先进工作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实,几经战争折腾,旧家庭早已风雨飘摇,无需决裂,已然基本散架了。2006年父亲重病,弥留之际,父母执手对望,断续聊起他们的恋爱往事。我这才知道,我的父亲与母亲就是在1965年开始恋爱了。当时,外公蒋志祥早年在渝中解放碑做生意,闲来组织一个戏班玩票,在临江门和来龙巷建有几所房子,公私合营之后,外公搬离相邻学校书院报社的来龙巷老宅,迁往公园新街37号居住。外公虽好读书唱戏,一旦脱去礼帽长衫,同样干练,热情,仗义,助人,老人家所到之处,无论临江门、来龙巷、公园新街、大阳沟,熟人之多,招呼之热情,至今让我感慨和自叹不如。依稀记得,即便多年以后,我在小学中学出现这些街区,别人也会惊喜唤我是“蒋大爷的外孙”。总之,如外公这样家庭,母亲当时很难找到体面的国营正式工作,但是母亲从小被外公精心培养跳舞书法,随手挥舞,都可以媲美当时“不富足”的专业水平。于是,她被特招进入国企宣传部门,专门写大字标语和组织单位汇演,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这年元旦,她喋喋不休地向她的父亲、母亲讲述被招工经过,一脸骄傲。那年,祖父祖母和父亲兄弟姐妹,都住在大溪沟蒲草田大礼堂旁边一个小院。父亲一家又是另外一个模样。
1949年前的过多工作经历,尤其抗战期间的东奔西跑,都需要祖父和他兄弟们经常解释,影响工作生活,一路蹒跚,很不顺心。
于是,祖父的郁闷与喝酒也就成为了生活常态。
但是,这不是朝气勃勃的父亲兄弟们认同的生活常态。
于是,父子争执也就成为常态。
争执不可开交,父亲兄弟们都在这个元旦之后,离家远去……
他们父子兄弟就此永别天涯,即便祖父去世,也是我作为孙子,满脸懵懂抱住灵牌,仰脸任祖母枯瘦的手温情轻抚,欲说无语,欲哭无泪。
无论欢聚、争执,这天父母都在各自家中相伴父母兄弟姊妹,却终究不会知道,未来十年,重庆会爆发震惊全国的最大规模的武斗,而父亲也会被造反派们揪上解放碑台阶,连同一大群被批斗者,都是垂头丧气地默默承受拳打脚踢,斥责怒骂……至今,我每过解放碑,总会默想,家父当时站在那个台阶那个方位。
在居民区中穿梭的缆车,这是满满的老重庆韵味的记忆。这一年政治雾霾翻滚升腾,我却蜷缩在母亲怀里,朦胧记得她的同事们振臂高呼的几个口号。当然,还有更复杂更敏感的口号,那时年幼,无从记得,唯有开会时间过长饥肠辘辘,难免想起家里蒸在锅里的罐头肉和蛋炒饭。
感谢父母,能够在那个物资极度匮缺的时代予我不算饥饿的童年。会议结束,母亲单位革委会领导和几个军代表要求,抓紧“元旦良机”吃忆苦思甜饭,不忘阶级苦……口号喊完,革委会领导大手一挥,一群炊事员满脸欢笑,咣当当提来几箩筐丢在地上,依稀记得就是芭蕉芯、南瓜滕、红苕藤、碎稻壳熬煮的猪潲水一样的玩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人群总会欢呼蜂拥而上,满脸纯笑,吧唧吧唧,浑如大嚼珍馐。
正因为童年记忆如此深刻,是以,我对很多社会与网络乱象,非常理解。
否则,如我在几口饭嚼在嘴里难以下肚之后,居然呛出眼泪,满心委屈,认定了这碗极其难吃的忆苦思甜饭,确实不能反衬“生在甜水里”的美好,那就显得不太正常了。
难以咽下,又不敢吐出,更不敢倒掉,心里还巴巴惦记家中厨房罐头肉和蛋炒饭……至今,每每看到网络某些特定人群无厘头为特定历史或怀念、或欢呼,我总是以为这纯属正常人的智商“短缺斤两”导致思维卡顿的正常现象。如是一日三餐强灌一嘴“忆苦思甜饭”,不消三天,毛病包好。写到这里,举目远望,山峦重叠,唯有阳光灿烂点缀杨慎临江仙词的那句“唯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此时光感慨,我心沧桑浑然百岁老人……且当故事看吧,下篇续写1985元旦-2025元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