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从日本金融战,到偷袭珍珠港……

健康   2024-11-22 19:44   四川  

流浪的橡树俄乌战争合集(更新至9月23日)
切·格瓦拉,书写理想与激情的不朽的2B铅笔
德浪河谷之战:美军“搜索与歼灭”战略,激战帷幕拉开……
从“宁远大捷”、“登莱事变”到孔有德投敌,明朝自己玩死自己……
俄乌战争观察:北约,第三个战争主角和裁判……
俄乌战争观察:莫斯科政略烟雾,乌军防线尚在,“斯大林格勒”大战帷幕拉开
俄乌战争观察:朝鲜“超级炮仗”和波克罗夫斯克会战走向
为乌军绝望、为俄军开心的人们,波克罗夫斯克正在加大赌码
特朗普,一位重商主义者,美国史上最“危险”的总统
俄乌战争观察:震惊、迷惘、愤怒、委屈的乌克兰,在冬季战争,其实不会孤单……
俄乌战争观察:乌克兰再刷单日伤俄新高,胜败就是不讲和,才可能站着谈判
俄乌战争观察:漫话特朗普的小伙伴,关键节点,乌克兰的努力尤其重要
俄乌战争观察:特朗普的“鹰派”小伙伴,乌克兰的冬季战争并不孤独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再起大规模无差别轰炸,英法德的“援乌”竞争
俄乌战争观察:英美“含糊的远程打击授权”、乌克兰的1000天为孩子而战
俄乌战争观察:“暴风阴影”导弹继续跨境袭击,莫斯科情绪相当稳定

姜文电影《让子弹飞里面,黄四郎张麻子对桌而坐不敢确定眼前的张麻子就是传说中的张麻子,于是,多年前“灯火阑珊处”的张麻子印象浮现,不由唏嘘“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确实,正逢鼓吹“24小时停战”的特朗普胜选及美国“孤立主义”甚嚣尘上之时,回望太平洋战争和望俄乌战争,还真是有点“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的感觉。

正如人类最大教训就是不汲取教训一样,人类的每个苦难的现实总会是一段苦难的历史的翻版。

回到太平洋战争前夜。

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前,中日都是美国在远东的合作伙伴国家。

众所周知,等到日本发起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日美关系脆断互为仇敌,中美关系直线升温结为同盟国家。

于是,美国强大国力驱动,使得整个战争走向随中美、美日的关系变化而变化。

无疑,回望历史,假设中国没有得到美国援助及没有融入世界盟国阵营,单凭中国孱弱工业与经济确实很难抵抗日本侵略,如要取得1945年抗战胜利,确实更为艰难和渺茫。

现代战争就是综合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及战力等综合国力的碰撞,中国当年能够取得八年抗战胜利,美国确为重要的支持者、支援者、参与者。

现在亦然。

乌克兰国力军力有限,综合较多军演机构分析,认为乌克兰仅靠欧盟国家援助,只能保持被动防御作战水平,乌克兰如要转向主动地“攻势防御”作战和驱逐俄人出境,美国援助及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力,确实至关重要。

那么,特朗普上位之后,美国或真的回归“孤立主义”?

或者会在臭名昭著的“孤立主义”旗帜下完成“美国再次伟大”?

无法预言,但可以从历史看到端倪。

本文就从1941年12月7日的沉浸在“孤立主义”中的美国突遭珍珠港事变说起。

通常认为,珍珠港事件纯为美国在抗战之初绥靖日本和发战争财的自作自受。

然而,既然日美大做战争生意,日本为什么会偷袭珍珠港呢?

于是,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一战后远东局势。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为一战之后根据《凡尔赛条约》组成的由英国主导的国际组织。

这个组织宗旨类似联合国。

不过,因为在多极世界环境下国联组织松散,参与协调世界各国矛盾总是夸夸其谈,流于形式,故而国联作用远比现在的联合国更为拉胯。

一战结束至九一八事件爆发期间,苏、日两国都是国联成员国,却均对中国满蒙地区虎视眈眈。

英国太远,无法顾及,而美国独居美洲,没有参加国联,奉行孤立主义闷声发财。

这样,中国孱弱,远东虚空,、日为满蒙利益动手动脚也就再无顾虑。

1929年-1931年,随着中东路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相继爆发,尤其日本筹划建成伪满洲国之后,、日侵略行径即被主导国联的英国和非国联成员国的美国注意。

当时,世界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速,更是正逢中国“十年黄金建设时期”,远东及亚洲更多国家和殖民地也渐进“复兴时期”,世界列强为此瞩目,当然不会忍受日本这般胡闹。

当时,在远东最具军事实力的国家,无疑苏联、日本。

眼见日本抢先动手,苏联忌惮日本却又眼红日本,故而暗向中国表示同情,表示绝不坐视中日战争及慷慨援华等承诺,旋即,马不停蹄再向日本开展积极外交。

就此,等到中日全面战争开打,苏联成功将日本“祸水”西引,也就再无顾忌与日本一番谈判和战争,各自扶持傀儡国蒙古、满洲,在远东形成相对稳定的对峙态势。

1941年4月13日,《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根据条约,苏联停止象征性援华行动,同时无情关闭了中国西部欧亚后勤线。

正处于抗战最艰苦阶段的中国最终被苏联彻底出卖。

至少,乌克兰抗战千日,尚未遇到当年中国所遇的情况。

在出卖中国基础上,日本与苏联和谈,图为《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现场。

后来,或者类似克里米亚问题,中国北方广袤的“满蒙”领土为列强视为“战略纵深”,经过苏联与日本联袂炮制“满蒙悬案”直至策划伪“满、蒙独立”,被瓜分出去。

天有眼,二战结束,“伪满”回归祖国。

遗憾的是,蒙古却又成为中国人“海棠叶”记忆的永远之痛。

当年,苏日瓜分中国北方满蒙疆域,深度刺激了英美等列强。

英国一战之后发型已乱,不过穿着老牌殖民帝国大衣,名义上依然是世界一哥。

不过,当时的一哥家里,没有余粮。

战后萧条,德法竞争,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主义江河日下,这使得英国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颇有一番就像身体被掏空的力不从心。

好在,美国当时已经稳坐世界第一债权国交椅,家里有矿,吃喝不愁。

于是,文化、意识形态近乎的英、美终于坐在一起。

彼时,美国在孤立国策下修正、制定了其的配套的国际国策:

美国国家利益需要英国的生存和它作为一个大国的战后行动自由

美国确定,美国外交将以配合英国外交的节奏,进行展开。

就此,美国从深重的“孤立主义”雾霾走出,开始介入更广泛国际事务,更广泛自由市场

这样的美国对日本侵害,当然一百个不情愿。

早在九一八事变不久,美国军政高层甚至有美军单方面介入中国东北的动议。

然而,英美重点都在欧洲,要应付欧洲日益激烈的混乱、竞争,在远东确实军备不足,美国动议也就没有落地。

不过,英、美国对日本炮制伪满洲国、苏联炮制“伪蒙古”事件,都是强硬表示不承认。

1933年1月15日,美国通告世界各国,拒绝承认满洲国。

1934年3月13日,英国通告各国,声称,英国将永远不承认满洲国。

就此,英美也为援华抗日战略埋下了道义和国际法的前因。

孔祥熙与希特勒。抗战前夜,中国加强对列强外交,尤其进口德国军火,准备抗战。

当时的中国,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1931年至1937年,中国国民政府卧薪尝胆,备战抗日。

对沉疴经年、积贫积弱的中国而言,如要备战,重中之重就是进行外交、金融、经济、军工、军政、财税、教育等等方面的改革,尽量将中国推向现代化国家轨道。

其中,中国既为弱国,外交寻求国际声音和国际力量,自然至关重要。

回望当年中国外交,即可明白一些书呆子关门撰写的“弱国无外”,纯属捏成的伪命题。

在备战抗战阶段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中国现代史非常了不起的外交成就。

当年,中国外交精英频繁触动,与德国、美国、苏联、法国等欧美国家的金融、军界、重工业等方面频繁互访,成就斐然。

尤其在军事上,中国早于日本得到欧美军界当时先进的战争理论、军事战略理论等大变革的资讯。

同时,国军整改也得到欧美诸多军事列强支持,编练新式陆军,成为后来抗战的主要力量。

这段历史,高度类似2015年-2022年欧美国家帮助乌克兰编练新军。

从战争性质而言,战争就是打钱、打后勤。

故而,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等各国密切外交,重点往往会指向争取外援,进行现代化金融、经济改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针对中国当时银本位及国家金融体制落后,缺陷漏洞颇多现状,在东北、华北等地大规模开展武装走私白银,进行战前金融攻势。

日本金融攻势凌厉,中国完全无力招架,关内白银大量外流。

如此银价疯涨,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国家收支失衡,中国金融改革危机重重,国家经济摇摇欲坠。

这是课本没有记载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前,中国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

于是,早在全面抗战之前,中国财经精英们率先发起了金融抗日。

中国金融抗战最早得到了英、美两国政府支持。

陈光甫先生,抗战金融战主将,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抗战爆发,先生为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授中将衔。

1936年5月18日,陈光甫先生带领的中国币制代表团和美国政府财长摩根韬进行会谈,签订《中美白银协定》。

协定以定量、定价的白银和美元交易,确定了法币100元兑换美金30元的汇率。

由两国财政、金融保驾护航,中国宣布全面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法定纸币,简称法币。

法币,横空出世。

法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货币,因为得到美国政府及财团支持,很快和美元实现对接,得到了美元信用背书和支持。

通常,接受课本和影视剧熏陶的朋友往往认定,法币毫无信用纯属四大家族敛夺民财的帮凶,卑鄙腐败,臭名昭著。

然而,在抗战前后,国民政府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现代金融改革及法币改革,确属民族之骄傲,奠定了中国八年抗战的金融基础。

1935年-1936年12月,中国法币源源不断得到来自英、美等平准资金、低息贷款强力输血,金融改革顺风顺水,使得日本以大量走私白银为主的金融攻势最终破产,损失惨重。

对华金融战惨败,日本开始仇恨英美。

总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淞沪事变、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中国以弱国外交开路,以金融及货币改革为引擎,推动发展工业、军备,短短数年,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政治、经济成就。

无疑,正是中国战前准备得力,尤其在政治与外交、金融、经济、工业、军事等方面有效预备,这才能够以弱敌强,在沦陷半壁河山之下,血战八年,以数百野战师,轮番上阵,与日本殊死周旋。

可见,武汉会战之后,日本“个月打败中国”侵华战略破产,全无战胜希望而又脱身不得,身不由己地陷足战争泥淖。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从政治和经济常识来看,中国随着大片国土沦丧,尤其重要城市大多沦陷,必然导致中国金融和经济崩盘,故而日本“个月打败中国”并非空穴来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中国退守重庆,美元、英镑一直坚持对法币捆绑,使得中国虽然沦陷半壁河山,金融依然奇迹般保持着稳定。

试想,假设当年中国金融崩盘,抗战如何可以坚持下去?

可想,日本深陷战争泥淖,对英、美憎恨,当然就是与日俱增。

抗战前夕,中国农业银行法币模样。

抗战早期英美援华少为人知,这是人情。

更是英美政治与资本的“利益诉求”。

表明了美国和英国的国家利益与日本的扩张侵略国策分歧加大,已然水火不容态势。

当然,英、美出于国家利益私心,企图实现其在华利益能够在抗战之中得以软着陆,这一阶段,英、美基本保证着他们和日本的正常邦交和外贸。

日本也不是傻子,日本需要石油、废铁等战略物资的进口。日本更希望在对美、英外交中抢先走位,使中国对美援的幻想破灭。

所以,日本满嘴黄连,但也以不损害第三国在华权益,对英、美等国也虚以亲善应付。

但是,随着中日战争全面化、深入化、复杂化,日本再无余力将侵华战争包裹为“中日矛盾”,更无能力实现专心致力于解决中国事变的战争国策。

日本和美国关系只能继续恶化。

抗战爆发至1938年12月,日本侵害美国在华利益事件,即发生了296起。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事件,率先在美国媒体曝光。日本兽行为世界唾弃。

同月,在标识清晰状态下,日军战机炸沉了美国军舰帕奈号与三艘美国油轮。

欧美舆论为之哗然。

彼时,亚洲舰队司令官亚内尔上书华盛顿,认为东京打算排除美国在太平洋各地的利益,呼吁以武力介入,援助中国。

这是抗战爆发后,美国军方第一次提议军事干涉日本侵华。

英、美国家利益和日本扩张、侵略格格不入的态势,正是重庆统帅部确定苦撑待变国策的基础。

待变,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实现。

最初,在布鲁塞尔远东和平会议上,美、英对日本侵华仅局限于舆论上喋喋不休的抗议、声讨。没有采取实质性军事、经济的制裁。

随着孤立国策惯性,美国还是坚持执行在战前和日本签订的《美日通商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日本合法在美国进口石油、废铁等战略物资,用于战争。

罗斯福总统是对日本实施禁运的推行者。

当然,美国在恪守日美外贸条约同时,也开始收紧对日本侵华需要的重要物资出口。尤其,美国对日本在航空设备方面,实施了道义禁运

同时,美国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以资助中国抗战和在海外购买战争物资。

这是欧美正义国家支持中国抗战的第一笔贷款。

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到处,对饱受日本侵略蹂躏,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军民,予以极大的鼓舞。

无疑,雪中送炭。

这笔贷款,中国主要用滇缅路改造和购买军火等。日本闻讯,大为恼火,数次抗议,美国视而不见。

现在,在二战历史研究上,很多人都认为这笔贷款是美国对日外交战的开始,是美国警告日本侵华的第一声警钟。

1939年,德国、苏联瓜分波兰。

是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卷入二战。

自然,与英国外交节奏一致的美国也开始对国策进行大幅调整。

柏林、罗马和东京轴心国联盟确立,随着英国参战,美元与英镑休戚与共的关系,美国必须果断以国家行为对美国的国际利益予以战时抢险。

1940年7月,美国再次强调道义贸易原则,明确对日本实施航空燃料、润滑油、高熔点废金属等战争物资的禁运。

10月,美国继续加大收紧对日贸易。

彼时,罗斯福签署文件,对日本实施禁运废钢铁。到12月,对日禁运扩大到铁矿石、生铁、钢等战略物资。

与此同时,美国民间援华活动渐成主流气候。在此气候下,美国军方、医疗、媒体自愿人员也开始进入中国。

1941年1月,美国强硬通知日本,因《美日通商条约》期满,美国不再与日本续约。

在中国战场在无休止战争里的苦耗的日本,陷入冰窟。由此,日本军方和政府出现前所未有的紊乱。

陆军叫嚣战争,政府呼吁谈判,海军首鼠两端……

一时之间,战和不定,日本前途倍感茫然。

还是“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得模样。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也是中国抗战的转机。

美国宣布不再与日本续约,同时表明决心放弃孤立国策,重订对日、德、意轴心国发动战争的新的国策:

即如果美国牺牲中国,妥协日本。那么,随着中国抗战失败,英美在东南亚国家利益将完全丧失。

由此,英国、苏联对战争的信心就会动摇。

最后,美国将为之付出代价。

美国国家利益核心几经循环,终于,落在了中国抗战上面。

美国和日本已处于事实上的对立态势,战争,也就势在难免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为执念侵华战争只能偷袭珍珠港。

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对日本宣战声明。

美国就此走出孤立主义的雾霾,成为一个全球必须正视的超级大国……

感谢朋友随手点赞、转发支持。

欢迎老友点击、联系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无说明,不添加。望理解。

2024年11月22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流浪的橡树
人性崇尚自由——【原创】橡树公众号。历史,杂文,文艺,诗歌,闲谈。切磋交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