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莫斯科“核威慑”战略,特朗普“停火计划”,乌克兰的绝地反击……

健康   2024-11-24 21:21   四川  


流浪的橡树俄乌战争合集(更新至9月23日)

切·格瓦拉,书写理想与激情的不朽的2B铅笔

德浪河谷之战:美军“搜索与歼灭”战略,激战帷幕拉开……

从“宁远大捷”、“登莱事变”到孔有德投敌,明朝自己玩死自己……

俄乌战争观察:北约,第三个战争主角和裁判……

俄乌战争观察:莫斯科政略烟雾,乌军防线尚在,“斯大林格勒”大战帷幕拉开

俄乌战争观察:朝鲜“超级炮仗”和波克罗夫斯克会战走向

为乌军绝望、为俄军开心的人们,波克罗夫斯克正在加大赌码

特朗普,一位重商主义者,美国史上最“危险”的总统

俄乌战争观察:震惊、迷惘、愤怒、委屈的乌克兰,在冬季战争,其实不会孤单……

俄乌战争观察:乌克兰再刷单日伤俄新高,胜败就是不讲和,才可能站着谈判

俄乌战争观察:漫话特朗普的小伙伴,关键节点,乌克兰的努力尤其重要

俄乌战争观察:特朗普的“鹰派”小伙伴,乌克兰的冬季战争并不孤独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再起大规模无差别轰炸,英法德的“援乌”竞争

俄乌战争观察:英美“含糊的远程打击授权”、乌克兰的1000天为孩子而战

俄乌战争观察:“暴风阴影”导弹继续跨境袭击,莫斯科情绪相当稳定


2024年11月24日俄乌战争简况图,点击放大查阅。


2024年11月24日,俄乌战争继续第1005天,乌克兰“入侵”俄境第100天。


写战史、战争、时政不同于写“文艺作品”,需要更多事实和详实的资讯,故而,在未收到足够确信的资料之前,我通常会暂置撰写相关题材,潜心收集资料予以独立分析,待逻辑自洽,便提笔撰稿。


3天过去,综合11月21日-24日多方更全资讯,对11月21日俄军发射“Oreshnik”(汉译“榛子”)中程弹道导弹的相关综述如下。


(相关细节,请参考《俄乌战争观察:“暴风阴影”导弹继续跨境袭击,莫斯科情绪相当稳定》)


一、2024年11月21日,俄军在阿斯特拉罕地区的第四导弹试验场,发射了一枚“新研发”的“Oreshnik”中程弹道导弹。


这枚“战略级”弹道导弹飞行15分钟,打击了乌克兰第聂伯罗地区“南方机械制造厂”。


这是俄乌战争的又一个重大事件。


此前,莫斯科高度保密“Oreshnik”导弹研发相关资讯,外界仅知俄军曾经在战争爆发后的2023年10月、2024年6月,两次进行“Oreshnik”导弹靶场综合试验。


不过,实战证实,相比俄军频繁用在俄乌战争的射程分别在2000公里、1000公里的“匕首”和“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等,“Oreshnik”导弹携带六枚弹头,每枚携带六枚子弹药,射程达到3-5000公里,覆盖几乎全部欧洲。


同时,“Oreshnik”导弹射速更快、载弹更大、打击更为准确,性能似乎优于其他俄乌战争实战导弹。


参考11月21日实况视频,可见“Oreshnik”导弹抵达目标区,子弹头散射诡异之光,连珠袭向目标并且发生密集爆炸,场景确实极为震撼。

目前,乌克兰战损情况尚未公布,不过普遍认为“Oreshnik”导弹袭击事件政治价值大于军事价值,可谓莫斯科陷足战争的“尴尬”关头,丢出的一张挽回面子的“王炸”。

二、“Oreshnik”中程弹道导弹的实战评估。

“Oreshnik”中程弹道导弹是一款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的“混合型”弹道导弹,可以携带至少6个以上的子弹头同时打击更多目标。

不过,俄方或因技术原因限制,子弹头不能即时独立攻击目标,需要俄军提前预设参数,应变和威慑能力有限。

即便如此,这款导弹兼具超高音速和多弹头攻击优势,依然为乌克兰无力防御。

此外,或受到动力技术限制,这款导弹过于强调高速,战斗载荷很小或“根本没有有效载荷”,故而虽然导弹形成突防优势,却也使得常规打击难以形成足够威力。

无疑,这款导弹最大战略价值,就是预备挂载“战术核弹”

综合前所述及参考导弹研发时间和导弹性能等情况,我个人推测,“Oreshnik”导弹或是莫斯科为应变俄乌战争而匆忙研制的“信号弹”。

一款旨在发出有限“战术性核打击”的信号的“专用武器”。

这次导弹袭击,或为“含蓄”向欧美及乌克兰发出一个强烈的“核威慑”信号,意图影响欧美援乌舆论,加大乌克兰凭借外援远程武器持续打击俄境目标的难度

三,“Oreshnik”导弹强大突防能力得到实战证实,即为北约、欧美、乌克兰必须要面对的俄“核威慑”战略的新的重要问题。

在Oreshnik导弹发射之后,莫斯科为此电视讲话,嗨吹“Oreshnik”导弹并非旧苏联导弹的“版本升级”,而是俄军工“现代尖端军工创造”,为全球军事强国不能防御的弹道导弹,并将计划尽快量产。

俄战略导弹军总司令也跟随吹牛,称“这款导弹可以配备核弹头或常规弹头,覆盖整个欧洲”。

不过,美乌军方都在第一时间收集数据予以分析,认为“Oreshnik”导弹并非创新发明,而是基于RS-26 Rubezh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研发,压缩射程和增加射速的一款“新的”弹道导弹,“不代表俄具有全新战争能力”。

当然,如是综合“Oreshnik”导弹相关参数、实战表现、加里宁格勒地理位置、宙斯盾与萨德等美国防空力量,欧美公众心理承担能力等等情况,中性评估,可见莫斯科决策随意模糊,“Oreshnik”导弹以“快打”为本,极具“战术核武器”特色,确为北约、欧美、乌克兰必须要面对的俄“核威慑”战略的新的重要问题。

为此,媒体披露,北约、欧美和乌克兰方面将于11月26日举行多方紧急会谈,研讨应对政策。会议结果如何,下周三即可揭晓。

无疑,现实远比爽文更为冷血。

可以确信,网络流传甚广误人视听的认为俄核导基地及设施年久失修、具体位置为北约全天候监控、四周密布北约基地随时后发制人予以反制、莫斯科已经不再具备核威慑能力等等的花式推测,确实就是网络童话。

这样,乌克兰要想打破俄国“核威慑”战略、打破俄军“机械化战争框架”及争取战争胜利,将会遇到更多困难和需要更多时间(相关分析点击参考)。

“Oreshnik”导弹威慑范围。

四、华盛顿与莫斯科藏在桌面下的热线电话。

虽然俄美媒体相关表述语焉不详,但是,诚如我在战争初期讲解过,为避免擦枪走火和战争升级,华盛顿与莫斯科一直都有密切的军情交流,这次“Oreshnik”中程弹道导弹袭击事件,同样也不例外。

否则,以“Oreshnik”导弹属性和射程等参数而定,一旦发射,华沙、柏林、巴黎和伦敦等地,都会陷入不可预估的“核危机”。

于是,纵观最近多日欧美官方和媒体虽然震怒不易,但是总体“情绪稳定”,推测莫斯科划定的《核威慑领域国家政策基本原则》红线,或将在拜登与特朗普权利过渡中得到固化,并且深远影响乌克兰的2025年抗战。

《核威慑领域国家政策基本原则》认为,俄军将对如下情况实施“核反应”。

一是针对俄或俄盟友使用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行为。

二是常规武器侵略俄与白俄,对其主权造成严重威胁。

三是如果收到可靠信息表明已发射弹道导弹攻击俄及盟国。

四是对俄境外的俄物体和军事人员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五是如果敌对方攻击影响俄军政关键设施。

六是如飞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大规模空天攻击武器越过俄境。

综上可见,除却第二条,其余都是指向俄乌战争。

11月24日,泽连斯基称,俄军本周使用800多枚滑翔炸弹、460架无人机和20枚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全域……

如今,莫斯科划定红线,一面斥责英美援乌升级战争,一面加大轰炸和引入朝军参战,事实上升级战争,毫无顾忌也全无和谈迹象,确实不给特朗普“和平计划”丝毫脸面。

总之,这是战争至今莫斯科划出最为强硬的红线,也为英美及北约援乌抗战划出了最为明确的禁区。

拜登任期尾声,讪讪回避,皮球踢走。

那么,是妥协?

或者上前一步,继续打破和踩踏莫斯科的“核威慑”底线?

这是特朗普2025年1月正式入驻白宫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

五、在莫斯科全球战略面上,11·21“Oreshnik”中程弹道导弹事件与朝鲜10·31试射“火星炮-19”弹道导弹事件遥相呼应,事实上叫板全球,为2025年东亚安全体系形成极大隐患。

虽然“Oreshnik”导弹和“火星炮-19”导弹优劣有分,但是两款导弹都存在一个共性,即强调速度、突防和20分钟之内飞行时间,虽然常规战力有限,但是一旦挂载战术核弹就会形成极大威胁。

目前,俄朝军事结盟之后,我们看到更多是朝鲜援俄百万枚炮弹等常规武器、朝军约1.2万人进入俄境或进入库尔斯克战场等等,却又忽视了莫斯科对平壤的直接威胁东亚安全体系的战略援助。

综合最新英国UK研究小组开源数据,莫斯科在2023年-2024年至今,一直加速援朝卫星技术、核导技术、防空系统和弹药、核原料、至少100万桶原油及精炼原油,远超联合国50万桶的限制,为朝鲜在成功试射弹道导弹之后,继续隐形提升朝鲜的核武器能力。

2024年朝鲜弹道导弹技术突飞猛进,俨然导弹强国。

开源地图显示2024年10月31日朝鲜试射“火星炮-19”型洲际弹道导弹简况图。

朝鲜“火星炮-19”弹道导弹试射成功,影响清晰可见。

这样,俄方在未来时间,如何援朝完成核武器研发及推动“火星炮-19”导弹向“Oreshnik”导弹升级,也就成为莫斯科在全球战略制衡美国等大国应对俄乌战争的重要筹码。

中国战略影响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在俄乌战争为国际政治主线的态势下,特朗普政府或必须调整亚太战略,转向为改善中美关系努力,确保中美欧三方合力能够有效压制莫斯科的核战略。

11月23日,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会晤特朗普及候任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特朗普指认国家安全团队其他成员。

莫斯科执念战争态度坚决,俄乌战争态势复杂发展,已经确定特朗普的“24小时停战”的提法纯属吹牛,为此,特朗普团队在要求欧洲及北约成员国加大军费的同时,颇有看清局势,准备战争政策转向、保留援乌计划等等迹象。

近日,我国在中美峰会及强调朝鲜半岛不能生乱之后,驻乌克兰大使来到战火威胁的基辅履新及递交国书、强调“中乌友谊源远流长”及发展两国关系和合作等,也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人们或者正在意识到,莫斯科强势外交和执念战争的战略,或为可预期的全球性麻烦。

从这个视角去看,俄乌战争战火不歇,也为加温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带来极大契机。

回到战场方面。

通常,一些喜欢莫斯科的朋友爱好在回复张贴“极度亮眼”俄军战报,我很少采用,原因有三,即不采信单方面的孤证,俄军俄媒单方面的战况虚假消息过多,网络视频虚假消息更多。

11月23日,俄军再爆“虚假消息、虚假战绩和战况”等丑闻。

这次丑闻酿成俄南集群总司令阿纳什金上将撤职,俄第3多兵种集团军多位军、旅部队长涉嫌谎报希维尔斯克方向战绩而被拘押审查。

目前,俄军继续在库尔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两个方向发起重点攻势。

其中,乌克兰是否守住库尔斯克凸出部,象征性占领俄领土,实属基辅与特朗普和莫斯科进行“政治解决”战争的主要谈判筹码之一。

为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视察战场,勉励将军与士兵“都在战壕抵抗到底”,同样,俄军更是急于在2025年1月20特朗普正式入驻白宫之前夺回库尔斯克失地,故而无视战场持续阴雨、翻浆等恶劣条件,组织6-7万兵力,持续向科雷内沃、苏贾等地发起钳击。

截止11月24日,俄军攻势不歇,乌克兰已经失去了之前占领库尔斯克1376平方公里土地的近50%,或剩有以苏贾为中心的700余平方公里。

今年冬季战区气温迟迟不降,阴雨翻浆等战场条件继续恶化,不利于俄军机械化行动。这样,乌克兰剩余的控制区以苏贾为中心,背靠H-07公路及38K-004公路后勤线及部署苏梅州远程火力,阵势易守难攻,势必为俄军增加更大麻烦。

推测,欧美援助如不意外地严重断供,俄军大概很难实现既定作战目标。

托列茨克-波克罗夫斯克-大新西尔卡战场,这是莫斯科势在必得和俄军冬季攻势的主要战场

这个战场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是北翼托列茨克战场。

俄军在托列茨克战场看似夺取城市近七成面积,但是俄乌双方均是以数人至十余人的分散式作战,以近战混战巷战态势,遏制了炮火攻击,23日、24日,俄军再度增兵继续攻势,还是没有打破战场胶着。

托列茨克得失将直接关联俄军调整兵力,选择进攻波克罗夫斯克、恰西夫亚尔、科斯蒂安季尼夫卡等多个目标,故而,重点观察托列茨克进展,即可相应推测俄军后续攻势方向。

截止11月24日,俄军付出伤亡惨重代价,夺回了近半乌克兰“侵略”领土。

轰炸之后的库拉霍夫街区

11月24日托列茨克-波克罗夫斯克-大新西尔卡战场态势简况图

二是波克罗夫斯克战场。

波克罗夫斯克得失,直接关系莫斯科“特别军事行动”占领顿涅茨克全境及叩开巴甫洛格勒门户、威胁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左岸腹地的“战略胜利”。

故而,俄军无论在波克罗夫斯克北翼或南翼发起攻势,目标就是夺取波克罗夫斯克。

不过,战至11月24日,俄军依然没有完全改变凸出部态势和拉平战线,故而俄军正面仅是有限战术攻击,而把攻略重心放在了库拉霍夫-大新西尔卡一线。

三是库拉霍夫-大新西尔卡一线。

就在乌军在恰西夫亚尔-托列茨克-波克罗夫斯克凸出部北翼成功阻滞俄军数月攻势的同时,在俄军得到最好后勤保障、俄乌兵力火力更为悬殊的波克罗夫斯克凸出部南翼及库拉霍夫-大新西尔卡一线,乌军经常处于三面被围的绝境险境,却又顽强抵抗优势的俄军攻势,确实堪为俄乌战争的奇迹。

总之,波克罗夫斯克战场包含托列茨克-波克罗夫斯克-大新西尔卡战场,延绵300多-400平方公里,这是俄军集中最多兵力和物资的最为强势的攻击战场,看似莫斯科风光无限……

然而,从我此前分析波克罗夫斯克战场或向“斯大林格勒之战”战略逆转,结合近期欧盟升级国防预算和加大援乌力度,特朗普白宫或会被迫放弃“24小时”停火计划,以及波克罗夫斯克战场交火线犬牙交错,不断拉长,以及俄乌双方久战疲惫等情况……
(相关分析参考上图)

看似乌克兰如能将战场态势维持到2025年春夏战争,得到英美新一轮援助和“灰色地带助战”,即可凭借领先战场感知、快速机动和精确打击等优势,选择双方错综杂乱的交火线的俄军薄弱处,发起类似哈尔科夫的突击战。

只能是一场“斯大林格勒之战”之后,俄军地面兵力遭到战略级重挫,乌克兰才有可能通过谈判争取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感谢朋友随手点赞、转发支持。

欢迎老友点击、联系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无说明,不添加。望理解。

2024年11月24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流浪的橡树
人性崇尚自由——【原创】橡树公众号。历史,杂文,文艺,诗歌,闲谈。切磋交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