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YeBook
01
《走进史学》
作者:李伯重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 Book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ISBN:978-7-220-12679-6
定价:72元
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目录】
02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
作者:李伯重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 Book
ISBN:978-7-220-12561-4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价:96元
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目录】
03
《江南之外:中国史论集》
作者:李伯重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 Book
ISBN:978-7-220-12560-7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价:78元
以大视野关注小问题,探索史学研究的另一种可能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目录】
04
《新视野,新历史:讲演、书序与书评》
作者:李伯重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 Book
ISBN:978-7-220-12559-1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价:92元
中国经济史学家李伯重教授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新动向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经济史学家李伯重先生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学术讲演、书序和书评,旨在从多学科视角审视中国历史,尤其是晚明至清代的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变迁。作者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化早期阶段的角色、工业革命因何未在中国发生、清代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以及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演进等多个重要议题。全书贯穿着对中国历史研究新视野、新发展、新动向的思考与探讨。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平实,旨在向学术界内与界外的读者,提供未来史学研究中可资参考的问题意识与思考方向,对中国历史多维度的理解进行尝试。作者通过细致的分析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读者提供了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新视角,同时强调了历史研究在方法和理论上的创新必要性。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经济、军事和社会变迁感兴趣的学者和广大读者,是理解中国历史复杂性和全球影响力的宝贵资料。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史学家李伯重教授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新动向
对历史的传统认知是否就代表了事实?
习以为常的历史概念是否包含了偏见?
史学研究如何对过去形成更好的理解?
逝去的历史留给我们当前怎样的经验?
讲演以史实与数据为依托,力图打破传统历史臆想。
以书序与书评为阅读向导,把握中外学者研究动向。
--------------------
“历史要重新写,每一代人都要重新写。”
“史学家只有敞开胸怀,努力向其他学科学习,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使得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史学才能在各种挑战前面立于不败之地。”
——李伯重
【目录】
面对着封龙先生发来的文集校稿,不禁五味杂陈,心潮起伏。从文集所收的第一篇文章《蔡上翔和他的〈王荆公年谱考略〉》发表至今,已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这半个世纪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整个世界上,中国发生的变化更是巨大。作为这个巨变的亲历者,我也从一个徘徊于史学之门的青年,变成一个被人称为“历史学家”的古稀老人了。
在这半个世纪中,我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具体数量没有统计,应该有一两百篇吧。出版的著作,近来做了一个统计,居然有16部,合著、译著尚不在其中(详见附于各书之后的《李伯重著作目录》)。此外,还有不少学术讲演、笔谈、访谈以及史学随笔等文字,也在各种媒体上流传。四川人民出版社提出为我出个四卷本的文集,我欣然接受了他们的盛意。然而问题就来了,要从以往半个世纪发表的各种作品中,选出哪些作品来呢?我经过反复考虑,为挑选作品制定了两条标准:第一,挑选各个时期中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二,挑选那些目前读者不太方便获得的作品。根据这两条标准,我选出了62篇作品及一部专著,由此分别构成了四卷本文集。这四卷的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卷《走进史学》,共收文章14篇。这些都是我早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显现了我在一种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努力探索走入史学之门的。
第二卷《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是我的博士论文。1981—1985年,我在厦门大学就读时,在恩师傅衣凌先生指导下攻读中国经济史博士学位。我所作学位论文,题为《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六论》,完成于1985年春,并于当年夏通过了由经济史学泰斗吴承明先生主持的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自厦大毕业后,我对论文继续加工,增益修润,于1988年写成此书初稿。承台湾“中研院”刘石吉先生将书稿推荐给台湾著名的学术出版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联经公司请了台湾“中研院”院士刘翠溶先生进行审阅,刘先生对拙稿做了精心审查,提出了很多非常精辟的意见,我根据这些意见做了修改。出版之前,承蒙先家父李埏先生惠题书名,并承吴承明教授和日本科学院院士斯波义信先生惠赐序文。傅衣凌先生、李埏先生、吴承明先生、斯波义信先生、刘翠溶先生和刘石吉先生都是著名的中国经济史学家,此书有幸得到他们的指教,实为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我对他们的指教一直深为感激。如今,其中傅衣凌先生、李埏先生、吴承明先生已经驾鹤仙去,斯波义信先生、刘翠溶先生和刘石吉先生也都进入了耄耋之年。重新刊出此书,也可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和思念。此外,因为此书在国内不易获得,借此机会收入文集刊出,可以使更多学者读到。
第三卷《江南之外:中国史论集》,所收是一些我在江南经济史研究之外的作品,共16篇。我从1978年到厦门大学攻读研究生开始,就一直主要做江南经济史研究。但是如苏东坡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更好地研究江南,就必须对江南之外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在江南经济史之外,我也写了若干关于经济史理论和中国整体或者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史的文章,并且翻译了一些相关的著作。这些作品,有助于年轻学者开阔眼界,从而把所研究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进行讨论。
第四卷《新视野,新历史:讲演、书序与书评》,选收了各种题材的文章32篇,包括我近年来所作的一些学术讲演、书序与书评。我在做经济史的研究时,也密切关注中外学界的新动向,力求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由于新知识的启迪,我也不断产生新的看法。把这些新看法讲出来或者写出来,以便能够和学界内外人士进行交流,以检验这些看法是否有问题。其中的讲演,主要是面向经济史学界之外的朋友。书序与书评虽然主要是面向经济史学界中人,但学界之外的朋友也可能会感兴趣。不论是界内还是界外的朋友,如果对历史有兴趣,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有助于他们更多了解中文史学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从中获取一些新的知识。
总而言之,这部文集虽然所收作品有限,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的情况。我的学术生涯并非独特,因为和我一辈的许多学者也有着类似的经历。2017年,我接受了作家、书评人许金晶先生的采访。他采访的对象除了我,还有莫砺锋、陶思炎、胡星亮、钱乘旦、俞可平、马敏、罗钢、庄孔韶和葛剑雄九位学者,连同我总共十位,都是新中国建立学位制度后,文科各个专业方向的第一位博士。许先生和《大众考古》杂志编辑孙海彦先生将这十位学者的采访录编成《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一书,于201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刊出。读者倘若有兴趣和时间,不妨读一读此书,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一辈学者所走过的治学之路,也可以看到每一位学者的人生之路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改革开放,这十位学者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也很可能就没有这十位学者了。不仅是学者,每个中国人的个人命
运都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也是我在重读这本文集校稿时的最大感想。
文集所收的作品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这些时期,由于当时学术环境的限制,这些作品在所论的主题、行文表达方式乃至所用词语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是由中国史学在这半个世纪中发生的变化所致,因此可以作为中国学术史演变的一个见证。为了使今天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体会新中国史学的变迁历史,文集对所收作品尽可能保存原貌,除了对原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进行了更正之外,基本上没有做出更多的改动。这一点,在此对读者作一个说明。
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封龙先生及其同事在文集的编校和出版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因为他们出色的工作,使得文集能够以现在这个面貌和读者见面。在此,我对他们深表谢忱。
感谢四川人民社·壹卷提供资料!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9.3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