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这期来详解《园冶》<掇山>章节总述的下半段,没有看过上篇的小伙伴不用担心,我会尽量逐句,逐词给大家解释清楚,让你没有负担地读懂《园冶》。
想看上篇,可以点这里:
原文:
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主石虽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于不用,岂用乎断然。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 ;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石块,粗夯用之有方;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
这下半段话加上标点一共287个字,九句话,我们还是老规矩,逐句为大家深度拆解分析,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
第十句
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
意思是:假如中间竖立一块大石为主峰,两边则要分插稍小的石头为劈峰,主峰独立而显现威严之势,两侧的劈峰呈现左右辅弼之态,其排列形式就像君臣一般,劈峰的状态就像臣子趋承君王一样。
详解:这句讲得是山峰的堆叠,假山在地基建设完成后大致有三步,从下到上依次是:拉底、中层、收顶。
不过大家可别认为收顶只能做峰,掇山顶峰有峰、峦、泉、洞等二十多种形式,单就峰而言就有多种,峰石或单或双,或群或拼。
“峰”的收顶有两个忌讳,一个是笔架香烛,刀山剑树,就是看上去没有主次,山峰就像笔架刀山一样,一字型排列,除了有风水上的问题,在审美上也不好看。
很多塑山都有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忌讳,与笔架刀山相反,就是童山秃岭,没有峰峦,也缺少绿化,看上去更是丑陋。
那么山峰应该怎么做呢?文中说“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
就是先要立一块主石作为主峰,两侧配有两块小的劈峰,“劈峰” 是一种假山造型手法。就好像山峰被劈开一般,有一个明显的断裂面,劈峰能够营造出一种险峻的氛围。
说得再通俗一点,劈峰就是要让主峰看起来像是从地下窜出来,将原本的山体劈开一样。
实际空间中劈峰就是主峰旁边的配石,用来烘托主峰的,主峰和劈峰就像是君臣一样的关系。
我们之前讲日本园林的时候有聊过日本石组,其中每个园林都会有三尊石,就是一大两小,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更符合视觉的美感。这里的主峰和劈峰组合的道理是一样的。
最后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句“独立端严,次相辅弼”。
主峰本质上是可以独立成景的,“端严”是端庄严谨,就是庄严的样子,而劈峰只是起烘托作用的,所以叫做“辅弼”,读fǔ bì,就是辅佐,辅助的意思。我们单看“弼”这个字,本意是矫正弓弩的工具 。
第十一句
主石虽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于不用,岂用乎断然。
意思是:主石虽然忌讳放在正中,但如果适宜于居中的也可以如此,这时就不要用两边的劈峰了,为啥还要断然采用,非用不可呢?
详解:这句话承接上句,上句中说主峰可以单独使用,这句就给了一个例子。
主峰一般是不能居中的,原因也很简单真正的山脉主峰很少正好位于山脉的正中央位置。山脉的主峰往往会因为地质构造、水流侵蚀等诸多因素而处于山脉的一侧或者在山脉走势变化的某个节点上。
如果居中反倒显得不自然,不符合人们对自然山水形态的认知。
但凡事都有个如果,如果真有一个合适的情况,主峰居中也是可以的,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情况呢?
比如在某些寺庙园林中,叠山主峰居中可能象征着佛法的中心地位或者佛塔等主要建筑的崇高性。这时的主峰就是一种中心地位的象征。
恭王府中独乐峰就被竖立在中路的中轴线上。
计成说“劈峰总较于不用”“较”是比较、权衡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就不要再用劈峰了。
“岂用乎断然。”“岂” 是 “难道” 的意思。“断然” 表示坚决、绝对。这句话就是一个反问句,难道就非用不可嘛?
第十二句
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
意思是:如果叠山的排列形式如同神案上的炉烛花瓶,好似地狱中的刀山剑树,山峰排列得像五老分立,水池非要挖凿得四四方方,下面凿洞上面筑台,东面造亭则西面建榭。
详解:这句话还有下一句都是反例,计成这本《园冶》从头到尾其实都在建议造园者要灵活应对情况,不可死板,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计成所在的明末清初是私家园林发展的最后高峰,大量的造园让其形成了很多套路,很多造园工匠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复制粘贴,完全凭着经验建设,所以《园冶》中多次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抨击。
那么到了叠山,有哪些不可取的方式呢?
首先就是规整。
皇家宫殿中讲究中轴排列,宫殿和园林都要按次序排队、安放或编排,说白了就是要规整。所以你看大内御园还有御花园的布局都特别不自然,完全是人工化的。
景山公园
御花园
这样在彰显权利的地方是成立的,但放在私家园林就不合适了。
计成举了两个特别有画面感的例子:“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
你看我们古代在室内的佛像、排位前都要放一张神案,又叫做神桌,就是一个长方桌,上面的香炉蜡烛、花瓶贡品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这和前面说的规整是一个道理。
下半句也是同理,“刀山剑树”最早出自佛教经典《阿含经・九众生居品》。原文为 “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意思是如果罪恶多的人会进入地狱,遭受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铜汁等酷刑。
在五代时期,南汉君主刘鋹昏庸无能,把朝政交给宦官龚澄枢处理。龚澄枢为人刁滑,生性残暴。文武百官被他认为是门外汉。官吏们一旦犯错就被强迫爬上刀山剑树或者被赶进兽场与虎象格斗,弄得人们怨声载道,不久就让赵匡胤灭了南汉。
后来“刀山剑树”就成了一个成语,既指在佛教中指地狱之刑,又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这两个例子就是说叠山忌讳过于的规整。
接着计成进一步举例“峰虚五老,池凿四方”。古时叠山都喜欢五老峰,你看网师园中有五峰书屋,留园中有五峰仙馆。
这个五老峰因山顶垭口断裂,形成了五个山峰,看起来像五位席地而坐的老翁,形态独特且富有神韵,这种天然的形态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和审美情趣。
诗仙李白还有名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这对后世叠山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计成说,没有必要因为经典就必须要模仿,如果每个园子的假山都生硬的造出五个山峰,想来也不会好看。
方池是皇宫中最喜欢的元素,不仅可以和宫殿呼应,还能划分空间,表达端正、规矩、稳定等含义。所以方池自古就很流行。
御花园浮碧亭
计成说造池子,不一定非要四四方方的,这也是建议大家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最后两句“下洞上台,东亭西榭。”更是被皇家园林玩烂了。
堆假山就必须要下面挖洞,上面筑台,你看恭王府的滴翠岩,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皇家园林还有一个特别死板的手法就是强调对景,任何一处建筑的对面都必须要有与之相对的建筑。
大家可以看下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建筑非常密集,缺少喘息的空间感。
到此计成的反例还没说完,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十三句
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裁?
意思是:叠山只求百孔千洞,只能管中窥豹,开辟路径只求令人迷途,就像小孩捉迷藏。小山垒得像金鱼缸里的顽石,大山叠得如同酆都的阴曹地府。时下的人自以为这就是风雅,古时的园林形式哪有如此风格?
详解:这几句中的反例更是举得很有趣。
首先“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这两句在说叠山的孔洞和道路设计。
“罅”读xià,是缝隙之意,我们知道古代喜欢太湖石的孔洞,他们把其叫做“弹子涡”,其实就是湖石被常年的水流冲刷,形成的圆形凹坑。
用这种石头叠山容易被这些孔洞细节所迷惑,而失去了对山体整体的把控,最后堆出的山就只是千疮百孔。
山径的设计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山径要曲径通幽,但有些工匠公式化的作成了犬牙交错,认为越曲折就越好,这也是不对的。
“路类张孩戏之猫”中的“张猫”就是小孩的捉迷藏,也叫做“猫捉老鼠”,“张” 有张望、查看的意思。游戏中当猫的小孩需要四处张望、查看其他人藏在哪里。所以叫做“张猫”。
下面这两句“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是说假山的整体形态。
如果叠山失败,就会小得像鱼缸里的顽石,大得像酆都的地府。
这里我们来解释下酆都,你今天去重庆酆都旅游,还能看到很多和鬼城相关的景点。
这是源于道教的观念。在道教的世界观里,酆都大帝是主宰地狱的神灵。道教有 “酆都北阴大帝” 的说法,他居住在酆都山,掌管着阴间事务。佛教传入中国后,和道教地狱观念融合,强化了酆都鬼城的认知。
从地形上看酆都地处长江边,周围山川环绕,地势较低,常年雾气弥漫。这种雾气弥漫的环境容易给人一种阴森、神秘的感觉,与人们想象中的阴间、鬼魂的世界氛围相契合。这种自然环境为 “鬼城” 传说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地理基础。
说回叠山,过大过小的山势都是不合适的。
最后两句“时宜得致,古式何裁?”做了总结,叠山要权衡当下的风尚和古代的样式。不能死板的照抄硬套。
第十四句
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 ;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
意思是:掇山要有深远如画的意境,余情不尽的丘壑。叠山应该先安排好山脚,则山势自然嶙嶒,再堆土构成山冈,并不在乎石形的巧拙。适合建台的则建台,适合建榭的则建榭。登台能邀明月畅饮,凭榭可以招云霞共舞,蹊径皆随地势,信步便可寻花问柳。
详解:上面两句详细讲解了堆山的忌讳,那么应该怎么叠山呢?
首先从山脚开始,“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
在自然界中,山脚通常是平缓地与地面相接,有起伏的丘陵状、曲折的峡谷状或被水侵蚀的崖壁状等多种形态。在叠山时,可以用散石、碎石模仿自然状态下山脚的土石堆积效果,如在山脚处堆叠一些较小的石块,形成自然的坡度,让假山看起来像是从地下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有了一个合理的山脚,那么山势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嶙嶒”读lín céng,意思是形容山石突兀,高低不平、层层堆叠,给人一种险峻、奇崛的视觉感受。
我们平时形容山势多用“嶙峋”,这个词和“嶙嶒”都有山势突兀高耸的意思,但有一点不同,“嶙峋”更强调山石形状的“瘦”,而“嶙嶒”更侧重于山石的重叠带来的厚重感。下图个园夏山的这块就是“嶙峋”。
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人,使用“嶙峋”时,人的身材大多是清瘦;而使用“嶙嶒”是时,是形容人的刚正有骨气。
做完山脚,再堆山冈,计成说要“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
一座山不可能只有山峰和山谷,还需要有大量的山冈,山冈是起伏的山坡,相对比较平缓,不像山峰那样尖耸。它的坡面可以是缓缓上升和下降的,大多比较平缓。
所以山冈一般先用石头构出骨架,再用土覆盖在上面,最后在种上植物,看起来就自然了。
王维的辋川别业中就有一景,叫做“华子冈”,就是山坡上种满了松树。
“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最后这四句,就是针对前面举的反例的,在返反例中我们说到,假山大多下面是山洞,上面筑台,池子都要建地四四方方的。
这里计成说,假山上的亭台水榭,不要死板地提前规划好,而是要根据山体最后呈现的造型,什么地方适合建造啥就造个啥,这样才能把假山营造的竖向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第十五句
临池驳以石块,粗夯用之有方;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
意思是:水边的驳岸要用石块砌筑,粗劣的石块要合理的搭配,山岭需要挑土堆成,高处低处都要有观赏的意趣,想要知道堆土的奥妙,还需要掌握理石的原理。
详解:这句讲水边和山岭如何处理。
首先是水边驳岸,“临池驳以石块,粗夯用之有方”。
古代叠山水边常用石头来构筑驳岸,其实就是模拟山谷溪流到水潭的样子。大的石头作为基石,稳固驳岸,小的石头用于填充缝隙或堆砌造型。
一般会将石头错落有致地摆放,模仿自然河岸被水流冲刷的形态,让石头的表面有高低起伏,有的部分浸入水中,有的部分露出水面较高,形成自然而富有变化的岸线。
然后是山岭的处理,“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
我们之前说到的山峰、山脚都是山体的局部处理,而山岭是个整体概念,山岭是由多个山峰、山冈连绵组合而成的大型地貌形态。放在假山上就是整体的山形。
一般小型假山可以直接使用纯石堆叠,但大型的假山就需要石土混用了,假山的局部造型需要通过堆土来实现。
我们看留园中的大横批假山,是艺圃的大假山其实都是土石山,这样加上大型的乔木,让假山如同真山一般。
最后两句“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告诉你叠山既然懂得堆土,也要晓得理石,不过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我们后面会细聊。
第十六句
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
意思是:山林中所蕴含的那种深邃的、需要人们去细细体会的意趣。花木很容易引发人们内心的情感缘分。
详解:这句讲假山中植物的作用。
假山上植物主要分大型的乔木和小型的花木。山林形成大的空间意境,花木营造细节的意趣。
第十七句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
意思是:有了真山的意境来堆假山,那么假山就有真山的神韵,假山在设计上要运用巧思,在工程上要依靠人力。这是所有爱好造园的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
详解:“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是叠山的名句,假山的假并不是虚假的意思,而是源于真山缩小的再创造,把原本气势豪迈的真山通过艺术加工的手法,放进园林,这样的假山其实就是真山。
最后四句“稍动天机,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是在说假山终究要依靠人力。再奇思妙想的设计,最后也是要通过人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假山,也需要有素质良好的工匠团队来实现。
到此,<掇山>一章所有的内容,我们就拆解完毕了,是不是觉得收获满满呢。别着急,<掇山>还介绍了17中不同假山元素,我们下回接着聊。
这期就到这里,更多园林知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吧~
点赞在看,干货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