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详解《园冶》<铺地>。
铺地,也就是铺装,也是营建园林的重要一环。虽然和我们之前讲的<相地><借景>的重要性没法比,但一个好的铺装也能让园林增色不少,下面我就为大家在逐句解析<铺地>总述。
原文:大凡砌地铺街,小异花园住宅。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锦线瓦条,台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铺毡。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花环窄路偏宜石,堂迥空庭须用砖。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
原文加标点一共206个字,我分成了十句话,我会把其中有出处的词语和生僻字词一一给大家解释清楚,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
第一句
大凡砌地铺街,小异花园住宅。
意思是:大抵铺设路面和地面,园林住宅略有不同。
详细解析:
这句很简单,看翻译就行,我们只说一个词“大凡”。
大凡,用在句首,表示对某个范围的人或事物的总括,可以翻译为大抵。
第二句
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
意思是:唯独广厦厅堂的地面,一律用水磨方砖铺设。
详细解读:
广厦,是宽阔而高大的房屋。
广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攻入咸阳后,他的部下建议他要好好利用咸阳的资源,修建富丽堂皇的宫殿,以显示自己的雄心壮志。项羽却说:“广厦之下,何以育人?”他的意思是,宏伟的建筑物不能培养人才,应该把精力放在发展人力资源上。
不过使用“广厦”二字最出名的,要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社会动荡,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成都,在成都的四年时间,是他颠沛流离一生中较为安定的一段时光。
他在浣花溪畔修建住所,即 “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房屋的屋顶都是用茅草铺设的,谁知八月里的一场狂风把屋顶上的茅草都卷走了,此时的杜甫已经年老体弱,眼睁睁看着吹落的茅草被小孩抱走,晚上睡觉时茅屋变得四处漏雨,屋里没有一处是干的,让杜甫难以入眠。
他从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天下千千万万一样饱受苦难的人,写出了这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希望能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屋,让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都能得到庇护,过上安稳的生活。
我们说回原文,“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厅堂,就是园林中最大最豪华的建筑, 同时也是最正式的建筑,所以这里需要用“磨砖”铺设。
有一些还把其延伸到建筑的前侧,比如何园中的船厅。
第三句
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
意思是:如果是曲折回环的地面,路线长可用多种乱石铺设。园林中的庭园适合铺设成叠胜的样式,靠近台阶的地方可以铺设回纹样式。
详细解析:
盘蹊,是曲折的小路,蹊是一个多音字,我们平时常说“蹊跷(qī qiāo)”而这里读xī,小路之意。
园林中的小径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曲折蜿蜒,一个是长,这种路如果用方砖来砌筑,损耗会很大,而且显得过于正式,一般多用乱石铺筑,显得更加贴合自然。
中庭,指的是古代四合院中间的庭园,园林中大多只在建筑部分出现。
计成说这种方形的院落砌筑叠胜纹为最佳,叠胜纹就是我们熟悉的方胜纹,由两个菱形叠加组成。方胜主要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团圆。
其实“胜”最早源于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在汉代已经流行,到了唐代分成了很多造型。
唐朝流行 “镂金作胜” 的风俗。人们会用纸或金银箔、丝帛等材料剪刻成各种花样的 “胜”。其中,剪成套方几何形的称为 “方胜”;剪成花草形的称为 “华胜”;剪成人形的就称之为 “人胜”。
方胜形似同心结,后来被赋予了 “同心双合,彼此相通” 的吉祥含义。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方胜的身影,如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中,说崔莺莺写好了约张生的一封书信,“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这也体现了方胜在表达情感方面的象征意义。
所以中庭中用方胜
但计成又说靠近台阶处可用回纹,这是什么意思呢?
回纹我们之前说过,是一个很古老的纹样,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它被赋予了多层寓意,比如回纹一笔画的特色寓意家族和财富的绵延不绝,向内卷曲的特点可以看做是吉利深长。
第四句
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
意思是:在砌成的八角嵌方图案中,选用鹅卵石铺成蜀锦的图案;层楼前雕琢出步,就花梢看去,仿佛秦台。
详细解析:
八角嵌方,就是八角形间隔方形的铺地图案。
这是铺地的基础图案之一,也是蜀锦中经典的图案。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明锦,分别是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其中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且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把蚕桑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三国时期的蜀锦
所以在地面上铺设蜀锦的花纹,也就相当于在地面上编织了一段精美的蜀锦,这么一看确实很浪漫。
“层楼出步”就是高处楼阁前的空地,稍微雕琢就可以比拟秦台。
我们知道“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元素,早期的台多与祭祀、瞭望等功能有关。例如,先秦时期的诸侯筑台,有 “高台榭,美宫室” 的风尚。
个人感觉台就是人间帝王用来迎接天上神仙的地方,你看很多神仙腾云驾雾的下凡,总得有个地儿既显眼,又平坦吧。
文中的“就花梢琢拟秦台”中的秦台,说的是秦始皇特别喜爱建设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苏丰县的秦台。
传说秦始皇在位时,丞相李斯夜观天象,认为江苏丰县县城会出帝王(即后来的刘邦),秦王大惊。为镇压丰县龙气,秦始皇派人在丰县古城中心(今丰县人民武装部西处)挖深坑,埋上丹砂及宝剑等法器,筑起二十米高的祭坛,登坛祭祀天地。后人便称此台为 “秦台”,也叫 “厌气台”。这也是江苏丰县别称秦台的来历。
还有一个秦台在山东滨州,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登高望海。
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去海上神山求长生不老药,久而不还,秦始皇下令各路大军每人用一灰盔土,以米浆和之,筑台以望。该台高 19 米,底部周长 188.4 米,顶部周长 62.8 米,也叫做秦皇台。
历史上著名的台还有很多,比如越王勾践的琅琊台、宋文帝的凤凰台、燕昭王的幽州台、曹操的铜雀台、楚灵王的章华台、商纣王的鹿台等等。
我们回到原文:“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既然是有祭天、迎接神仙的功能,那么台上面的铺装一定是要重点雕琢的,一般台的中心都要拼合成一个图案。
第五句
锦线瓦条,台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铺毡。
意思是:线条以瓦片砌成,台面以石板铺平,花间吟诗,则地堪当席;月下饮酒,则石似铺毡。
详细解析:
这句话是讲铺装图案的拼合,图案的线条是将瓦片竖立起来勾画的,其他空间用石板铺平。
这样充满艺术感的铺装,无论是花间吟诗还是月下饮酒都能成为尚好的配景。
“吟花席地,醉月铺毡。”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句中的“席地”和“毡”。
今天我们会用席地而坐这个词,大抵是直接坐在地下。
但古代这个词是指坐在铺有席子的地面上。而且坐姿也有讲究,双膝跪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日本人今天坐姿就是来源于此。
所以在古代,席是非常重要的坐具。而且席是由等级之分的,天子的席可能用最上等的莞草编织,并且有精美的刺绣或装饰;诸侯、大夫等的席则在材质和装饰上依次递减。
再来看“毡”,毡是用兽毛(主要是羊毛)经湿、热、挤压等作用制成的片状材料。
例如在《木兰诗》中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曰:‘我亦无他,恨只恨营中无毡,不得暖我身。’” 这里的 “毡” 就是指这种保暖的毛织品。
毡最早起源于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需要轻便、易于携带的保暖材料。与厚重的兽皮相比,毡制品相对较轻,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的形状,如毡帽、毡靴等。
比如蒙古包就是用毡搭建的,所以又叫做“毡帐”。
无论是席还是毡都是古代重要的铺地手段,所以把园林中的铺地比作席和毡是非常贴切的。
第六句
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
意思是:废弃的瓦片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在立有湖石的地面立砌,宛如湖石从汹涌的波涛中生出;破碎的方砖也可留作大用,在栽有梅花的庭园中拼合,好像梅花在纷纭的冰裂间绽放。
详细解析:
这段话介绍了园林铺地的两个重要意向——波涛和冰裂。
在日常生活中,水在古人眼中变化最多,有时波涛汹涌,有时冰裂如丝。所以很多园林旱园水作,把铺装和水的不同形态结合起来。
比如表现波涛汹涌时,就“削铺”将瓦片立起来镶砌,形成如波涛一般一层层的纹样,配合湖石,就可以营造出“巨浪拍仙山”的意境。
何园船厅前的铺装就是典型,水纹铺装加上三面环绕的假山,让人在厅堂中真有一种海上行舟之感。
再比如表现春初冰裂时,就可以将方砖的余料“磨斗”,就是磨制成型,拼成冰裂的造型,如果庭院中再种上一株梅花,则更入画境。
拙政园的枇杷园主厅玲珑馆,不仅建筑的门窗是冰裂纹,就连庭院铺地也是冰裂纹,故又得名“玉壶冰”,既比喻了园主高洁清廉,又呼应了周围的环境。
第七句
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
意思是:路径铺设虽是很寻常的工程,但应使庭园地面摆脱尘俗之气。足下宛若莲花绽开,脚步好似从花丛中来;林间深处拾翠,满庭处处是春情。
详细解析:
这句话为了解释铺装如何脱俗,用了两个词“莲生袜底”、“翠拾林深”。我们来一一解释。
“莲生袜底”出自:《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花)也。’”
大意是东昏侯(萧宝卷)又让人把黄金凿制成莲花的形状并且贴在地面上,让潘妃在上面行走,(萧宝卷)说道:“这是(潘妃)每走一步就生出莲花啊。”
“步步生莲” 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文化意象。它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优美,也常被用来讽刺封建帝王的荒淫奢靡生活。
计成并不是说必须要把园林的铺装做成莲花纹,而是朴素且有内涵的纹样可以让园林铺装有“步步生莲”的意境。
再来看看“翠拾林深”,这个词没有出处,就是计成原创的,它描绘了一幅在幽深的山林之中,周围绿树成荫、植被茂盛,人在其中漫步,偶然拾起翠鸟的羽毛。
但“翠拾”很多诗句里都出现过,比如曹植《洛神赋》“或採明珠,或拾翠羽”,杜甫也有“佳人拾翠春相间”的名句。这其实都表现了自然界春天的活力。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铺装,不能喧宾夺主,园林的本意就是营造一个幽深的自然环境,而铺装仅是锦上添花的事,不要过分地装饰,雕琢。
第八句
花环窄路偏宜石,堂迥空庭须用砖。
意思是:环绕花间的小径最好用石块铺设,厅堂四周的空地须用方砖铺设。
详细解析:
这句比较好理解,离人越近的,比如建筑、月台、廊子等处的铺装就要用砖,因为砖平坦,更适宜走路。而离人远一些,而更接近自然的地方就要用石,这样人走上去就会有一种来带自然的心里感受。
这里主要解释“堂迥”,很多书这里写成了“堂回”或者“堂迴”都是错的,迥读jiǒng,有高远之意,“堂迥”就是说厅堂宽阔开敞,也就是敞厅的意思。
第九句
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
意思是:各种方圆的图案样式,要依随不同的环境来选择,铺设磨砖是瓦工的工作,辅助杂活还需要小工。
详细解析:
最后一句“瓦作”指的是瓦工,瓦匠。瓦匠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砖进行各种打磨加工,不仅要使砖的表面光滑平整,还要通过打磨调整每块转的尺寸和形状,所以叫做“磨归瓦作”。
钩儿,是明代苏州的俗语,就是干杂活的力工,园林的铺装工程中有大量重复且技术性不高的工作,例如镶嵌鹅卵石等,这些活就可以交给小工来做。
到此,《园冶》<铺装>一章的总述部分我们就拆解完毕了,那么园林到底有哪些经典的铺装样式,这些样式中有哪些是雅的哪些是俗的呢,我们下期再为大家一一拆解。
这期就先聊到这里,我是小蚂哥,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