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中”——世界文化遗产巡礼系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乐活   2024-10-31 18:41   河南  

国庆期间去了《诗经》中赞之为“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的河南嵩山,一览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风采。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诗经·大雅·崧高》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中国历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各种建筑类型初创制度和形制典范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文明肇造,根从“中”来。

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是评价:“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一组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以其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之华和中华悠久历史的璀璨之光。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

登封“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

遗产分布:河南省登封市

列入标准:(iii)(vi)

列入时间:2010年

       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境内,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遗产区面积825公顷,缓冲区面积3438.1公顷,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该组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历史建筑。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它们不仅以不同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还体现了嵩山作为虔诚的宗教中心的力量。“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遗产点分布

图源:据《登封文物志》改绘

嵩岳寺塔

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

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千米嵩山南麓嵩岳寺院内,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为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045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塔刹组成。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劵门通向塔心室。门上有拱形门楣。外壁八面每面砌一座方形塔龛,龛上部砌出叠涩檐,正面嵌铭石1方,铭石下辟半圆拱券门,门内各有砖雕护法狮子1个,共16个,形象各异。各转角处有倚柱,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为砖砌覆盆式柱础。下部上下垂直,外壁没有任何装饰。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密檐,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叠涩檐间的塔壁上均辟有门窗,每面正中砌筑板门2扇,门上皆有拱形门楣。塔刹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等组成,塔下有地宫。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反映了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融合创新的历程,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

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嵩岳寺塔全景

▲嵩岳寺塔顶部

     ▲嵩岳寺塔古今对比          

▲嵩岳寺塔国保牌

▲嵩岳寺塔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牌

▲嵩岳寺塔旧照(图源:常盘大定、关野贞《支那文化史迹》)


汉三阙——少室阙、启母阙、太室阙

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典范

何为阙?何为门阙?
阙,阙(缺)也;

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汉《释名》

所谓阙,就是建筑在城门、墓门、宫门、庙门前的两个相峙对称的建筑物,古时“缺”和“阙”通用,两阙之间没有横额,作为道路使用。据《诗经》记载,这种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阙的用途主要表示大门,它是象征性的大门,城阙可以登临瞭望,察看敌情,宫阙和城阙因建置在交通要道上,悬挂布告、法令,昭示国人。

建于公元二世纪的汉三阙,雕刻精美,上面生动记载的历史画面和生活场景体现出无可取代的艺术、建筑、历史价值,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少室阙、启母阙则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种传统——祖先崇拜,这种传统是中国血缘政治和家族关系、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登封地区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人类对“天地之中”的信仰。

01

少室阙

少室阙位于登封市区西北环山旅游公路与207国道交汇处,是中岳嵩山少室神庙前的门阙,是中华民族山岳崇拜,祖先崇拜的实物见证。作为国家首批重点文保单位当中的002号古建筑,它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属子母阙,阙体高约四米,两阙间隔近七米,用方正的石灰石叠筑而成。阙体表面的文字,因年代久远,所余不多,却是中岳汉三阙中图案最为清晰的一处。剩余的60余幅刻象中,有驯兽图,蹴鞠图,拜谒图,狩猎图,青龙白虎图,交龙图,车马出行图,鹭鸟食鱼图,斗鸡图,比翼鸟,奔鹿图号、图瓷多用越地平雕的王法,线条精炊,兼具曰图案多用减地平雕的手法,线条精炼,兼具写实与写意。

看到历史照片上梁思成刘敦桢考察少室阙的照片,有跨越时空相逢之感。多亏前辈的努力,后辈才能有幸瞻仰千年前石阙之浑朴厚重。不禁想起邵甬教授对遗产保护之感慨,“遗产,不是保存历史的灰烬,而是使文明之火长燃!”

▲少室阙现状

▲少室阙历史照片(图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少室阙外部

▲少室阙

▲少室阙

▲汉石阙数种(图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02

太室阙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阳城长吕常建造。分东西两,门间距6.75米,东阙通高3.92米,西通高3.96米。每个又分正阙和子阙,正阙高,子阙低,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正阙为“四阿”顶,子阙紧靠正阙,其顶为半个“四阿”式,顶刻仿木结构建筑,有正脊、垂脊、瓦垄、瓦当和檐下椽组成,脊的一端及瓦当皆饰有柿蒂纹。阙瓞苡運辁塚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浅浮雕铺道衔环、虎食鬼、羽人、貘、朱雀、羊头、交龙、三鱼、狩猎、斗鸡、长青树、车马出行等图案60余幅。西阙的南壁雕有“中岳泰室阳城”篆字,主要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阳城县长吕常等建阙的缘由。太室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是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

 黄易在《嵩洛访碑日记》中记嘉庆元年九月十三日:“至中岳庙,楼殿辉煌,气象雄大。太室石阙离庙百步,砌石整齐,画像亦多,上层锥凿如新,二千余年划痕犹历历可辨,亦一奇也。”

▲太室阙外部保护建筑

▲太室阙守护猫

此次嵩山之行发现的有趣现象,凡是古老鲜有人问津的古建筑,必有一猫护守其侧,似为文物之神灵,守护着穿越沧桑岁月的建筑瑰宝。

▲太室阙

▲太室阙文物牌

03

启母阙

      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庙因启母石而建,颖川太守朱宠建造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两相对如门,是启母庙的象征性大门。东西两阙结构基本相同,西高3.17米,东阙高3.18米,两阙相距6.80米。每阙均由基座、阙身、屋顶三部分组成,阙身由相连的正阙和子阙组成,子低正高,阙身屋顶刻有瓦垄,正脊和垂脊 。阙身浅浮雕幻术、马技、骑马出行、杂技、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狩猎、果下马、蹴踟、斗鸡等画像六十余幅。西阙北面保存两方铭文,方为开母阙铭,堂协撰文,文为篆书,记述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另一方为堂典崇高庙请雨铭,在启母阙铭下,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刻,记述堂协之子中郎将堂典来嵩山祈雨的故事。其上的画像和事、铭文十分精美,形态夸张,富有浪漫气息,是汉代艺术风格的集中反映。

▲启母阙外部保护建筑

▲启母阙

会善寺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的元代建筑是当时(公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会善寺是佛教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僧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会善寺

▲会善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始建于元代,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简瓦顶。明清时期多有修缮,是嵩山地区现存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其结构严谨,保存完整,梁架、斗拱、屋顶、彩画及柱础均反映了元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特征,在建筑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建筑形制、技术是研究古代木结构演变的重要范例,对我国建筑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善寺内部

▲会善寺内部

嵩阳书院——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学说、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

嵩阳书院是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八处十一项之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登封市区北侧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它与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齐名,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也是宋代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

历史上曾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名圣贤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著名的儒学典故“程门立雪”也发生在这里。嵩阳书院于明末毁于兵火,后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目前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由中轴线上的高山仰止牌坊、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五进院落组成,其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嵩阳书院

▲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学规》

书院同人,皆有志于圣贤之学,须从德性涵养中来,致知力行,而后可渐渍,以几于道。今有逾一年,或二年三年,而气质犹未变化,德性未见涵养,殊非设立书院之意。兹仿白鹿书院立堂长一人,斋长二人,相与鼓舞董率之,庶几有所成就。所有条约列后:
(一) 孝为德之本,故平日谆谆以仁孝为劝勉。诸生中有在家庭不能尽孝道者,录过。
(二) 威仪为定命之符,诸生中有衣冠不肃,手容不恭,步履急遽者,录过。
(三) 言者心之声也,心存则言语必谨。诸生中有不及义,或好议论人过失者,录过。
(四) 君子自强不息,古人所以惜寸阴也。诸生中有好为嬉游,或当昼而寝,妨废学业者,录过。
(五) 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分,须是看得利字轻,方有长连。诸生中有较锱铢,损人利己者,录过。
(六) 满招损,谦受益。若能抑抑虚怀,乐取为善,其造诣自不可量。诸生中有骄矜自满者,录过。
(七) 书院以礼让为先,即一饭之顷,必循循有序。诸生中有少长参差紊乱坐次者,录过。
(八) 朋友有劝善规过之义,必能自改悔,然后可复于无过。诸生中有刚愎自用,不受规正者,录过。
(九) 《理学要旨》《孝经》《辅仁会约》皆有切于身心性命,日用伦常之事,  自当时加温浔玩味,身体而力行之。诸生中有漫不加省者,录过。
以上诸条,置一簿籍,堂长、斋长随时观察,有犯此者录记,月送敬恕堂。有过多者,发回家肄业。

▲嵩阳书院学规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代表中国古代天文科技高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屈原《天问》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周公测景台最早是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的土圭,唐代(公元723年)在其旧址仿旧制建成了留存现在的石圭测景台,确立了嵩山居天地之中的历史地位,”中国“”中原“”中州“皆源于此。

▲ 周公测景台

观星台为元代(1276年)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建,是当时27个天文观测站的中心观测点,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


▲ 观星台

▲ 河南登封告成镇周公庙测景台,刘敦桢测绘图

(图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 观星台文物保护牌和世界文化遗产牌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

禅宗之源,武林圣地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 少林寺

01

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174品碑碣等文物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而每栋建筑、每件文物都记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作为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承载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

▲少林寺格局图(《登封文物志》)

▲少林寺内

▲寺内壁画

▲少林寺内


02

塔林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戈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上层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从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至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二十余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塔群,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宝库, 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塔林

▲塔林

03

初祖庵

少林寺初祖庵建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是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建的一座寺院。除了它影响深远、广泛的宗教历史意义之外,其建筑还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完整的宋代(公元960-1279年)砖木建筑精品之一,更是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其精美的石雕让人回味和感叹大宋王朝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文化繁荣。

1996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初祖庵中轴线上有山门、大殿、千佛阁等三进建筑,占地约3000平方米。保存有历代建筑5座,宋金以后碑49品。

▲初祖庵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面三间,进深三架,其斗拱、梁架、雕饰等多与中国古代建筑科学巨著《营造法式》相一致,堪称范例,是河南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

(不得不感叹茂密的树木也难掩古建优美的气质!)

▲初祖庵大殿历史照片(图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初祖庵斗拱

▲初祖庵测绘图(图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中岳庙

我国道教最古老的道观之一

中岳庙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的黄盖峰下,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汉武帝游嵩山时令祠官加封扩建。北魏时,祠址三迁,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在此封禅后,从黄盖峰登中岳峻极峰。为纪念此次封禅,她下旨改嵩阳县为“登封”,改阳城县为“告成”,以永志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清乾隆年间,高宗弘历将中岳庙仿照北京故言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因此中岳庙又有“小故宫”之称,现存庙制也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岳庙是中国道教在中原地区最早活动基地,被誉为“道教第六洞天”。现存明清建筑400余间,汉至宋代古柏300余株,中轴线建筑有名山第一坊、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财神殿、文昌殿、峻极门、嵩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和御书楼共七进十一层院落,是是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2001年0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岳庙名山第一坊

▲中岳庙天中阁

▲中岳庙

▲中岳庙内道教活动

▲中岳庙格局图


立“中”无风,稳在内核。

持“中”守正,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登封县志编委会《登封文物志》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刘敦桢《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


蚂蚁景观
小蚂哥的景观笔记,小蚁君的手绘小课堂,蚂蚁tips官方公众号,用有趣简单的方法让你了解景观,爱上手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