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庄花园:百年风雨中的海上园林传奇

乐活   2024-10-03 17:43   河南  


  鼓浪屿东南隅坐落着一座别具诗意的花园,他因独具一格的园林、原建造者的传奇事迹以及独特的遗产价值,在一个世纪的时光辗转中灼灼其华,汇成鼓浪屿最负盛名的风景。他就是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俯瞰(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声名显赫 百年名墅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坐落于厦门市鼓浪屿港仔后路7号,是全世界唯一一座集山、海、湖为一体的私家园林。原园主为台湾富商林尔嘉,字“叔臧”,花园即以其谐音“菽庄”命名;此外,“菽庄”也含有“稻菽主人庄园”之意,是林尔嘉怀念先人早年在台湾靠垦殖谋生并发家的经历。


  林尔嘉(1874—1951年),字“叔臧”,祖籍福建漳州。原名陈石子,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6岁时过继给台湾板桥林家。(来源:厦门卫视)


  林尔嘉出身闻名于海峡两岸和南洋各地的商绅家庭“板桥林家”。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家先祖林应寅自福建漳州龙溪县(县辖地在今龙海大部、芗城区、华安县)迁居台湾,以家学渊源,开馆授徒,成为林家入台第一代。林尔嘉的曾祖林平侯改行经营拓荒垦殖业,并兼营工商业、航运业,富甲一方。林平侯共育有五子,分为五房,长子国栋,房号“饮记”;次子国仁,号“水记”;三子国华,号“本记”;四子国英,号“思记”;五子国芳,号“源记”。五房房号串联起来为“饮水本思源”,有不忘家乡、牢记祖籍之意。其中三房和五房为同母兄弟,将其商记合并为“林本源”,对家族发展影响最大,故人们后常以“林本源”代表林家的来历。


  三房林国华传子两人,长子维让、次子维源。林维源继承祖业并将其发扬光大,曾一度名列台湾首富;同时因为参与地方建设著有功绩,累官至二品,授“侍郎”衔“太仆寺卿”。林维源共有四子,林尔嘉为长子,是林家迁台的第五代。


  林尔嘉自幼聪敏好学,虽长在大富大贵之家,却丝毫没有纨绔之气,也并不热衷科举仕途,他主张变革立宽,提出“不以实业为政治之资,则政治几何能淑;不以政治为实业之盾,则实业几何能兴”的见解,认为“处今日交通时代,当淹贯中西而后为国家有用之才”,为此,他勤奋攻读,遍览经史,通晓诗赋,还学习英文、日文等,学识广博。


  甲午战后,因为不满于清政府的“割台”,不愿意当日本的顺民,林维源愤然放弃庞大的家产,携眷内渡。时年21岁的林尔嘉,追随其父左右,定居鼓浪屿。


  林维源率眷内渡后在鼓浪屿的全家合影。(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1905年林维源逝世,林尔嘉继承祖业。关心国家富强的林尔嘉提出改革经济发展实业,在漳厦地区进行创办实业的尝试,并发起建设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为厦门及闽南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政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维源曾于台北板桥兴建林本源园邸,又称板桥花园、林家花园,富丽堂皇,名闻遐迩,林尔嘉的少年时光便是在此度过。


  林本源园邸(台北板桥林家花园)一角(来源:新北市观光局)


  在厦门的林尔嘉随着年岁渐长,思乡之情愈浓,便决定在鼓浪屿仿儿时故园“板桥别墅”筑花园一座。菽庄花园十二洞天附近石壁上有碑刻记之:


  余家台北故居,曰板桥别墅,饶有亭台池馆之胜。少时读书其中,见树木阴翳,听时鸟变声,则忻然乐之。乙未内渡,侨居鼓浪屿,东望故园,辄萦梦寐。癸丑孟秋,余于屿之南得一地焉,翦榛莽,平粪壤,因其地势,辟为小园,手自经营,重九落成,名曰菽庄,以小字叔臧谐音也。当春秋佳日,登高望远,海天一色,杳乎无极。斯园虽小,而余得以俯仰瞻眺,咏叹流连于山水间,也可谓自适其适者矣!


林尔嘉记




《创建菽庄记》(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后择地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山坡。


  菽庄花园未建之前的地形地貌(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建成后的菽庄花园,一亭一榭一山一水皆彰显着东方的诗情画意之美;补山藏海、借景构园堪称生花妙笔;一主双园隔海辉映属孤本范例。


  菽庄花园隐藏着府邸主人林尔嘉深切的家国情怀,记载着林尔嘉勤学上进、创办民族实业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他严于修身的优良品质和兼济天下的宽阔胸襟。(来源:福建日报)




补山藏海 借景构园


  菽庄花园灵活地运用“藏”“借”“巧”三大手法,利用鼓浪屿的天然地势和自然景色,再结合人工建造,补缀山色海景之不足。


  “藏海”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割裂之意;“补山”以人工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从入口进园,绕过一堵黄墙,通过一座门洞,突然海阔天空。当年从此凭栏远眺,碧波万顷、帆船如织,令人豁然开朗。


菽庄花园一景(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菽庄花园还借景构园,隔壁的日光岩、远处的南太武山、附近草仔山上的建筑,花园的亭台楼阁、山石大海,融为一体,成就花园远近交叠的新风景。


  近景:四十四桥;远景:日光岩。(来源:厦门文旅)




家国乡愁 寄于花园

  与台北板桥林家花园相似,菽庄花园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补山园和藏海园两个主体部分为1913年建成,旧时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分别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分别为:顽石山房、亦爱吾庐、十二洞天、小兰亭、听潮楼。


补山园十二洞天(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后来,园中又陆续建成小板桥、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茆亭、伞亭等景观。


菽庄花园旧影(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菽庄花园通过仿造板桥林家花园的造园风格、建筑物功能、景观小品设置和命名等方面,与其建立联系,这些都是林尔嘉在板桥林家花园中生活记忆的情景再现。正如两座园林都具有江南传统私家园林风格,在此基础之上,融入闽台地方特色,同时将南洋建筑和西式园林兼收并蓄。


  菽庄花园面朝大海,却巧妙利用园艺,将大海藏于园内,使小小庄园内有大大的乾坤,山海毕揽、众景合营。(来源:《诗书彩画鼓浪屿》)


  从景观小品名称来看,眉寿堂又称“谈瀛轩”,台湾古名瀛洲,蕴含有思乡谈瀛之意;小板桥、听潮楼亦有眺海听潮、心系家乡之感。


眉寿堂(来源:厦门文旅)


  从景观小品特征来看,十二洞天以地支为名,寓意着“洞天福地”,又在假山的十二洞室内融入了中国传统十二生肖,洞室形状各异,小径错落、上下盘旋,曲折联通、趣味无穷。孩童们在假山洞室间追逐嬉玩、跳动出没,更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独特人文景观。


十二洞天(来源:福建日报)


  从建筑功能来看,四十四桥下设闸门,当海水涨潮时,打开闸门让海水灌入园林当中,当海水要退去的时候,再把闸门关起来,将海水留在园林当中,仿佛整个海岸线都是园主人家的后花园。把大海藏进自己家的园林之中,就像试图将祖国山河藏进自己怀中来加以保护一样。


  四十四桥,因建于林尔嘉44岁那年而得名。蜿蜒的桥体上,有观鱼台、渡月亭和千波亭。(来源:福建日



从诗联题刻来看,渡月亭中有楹联:


长桥支海三千丈

明月浮空十二栏



  这副对联准确地传递了园主人的思乡之情:这长桥足足有三千丈,能否通往我的家乡台湾?十二栏的明月又能否照到我的家乡台湾?


  林尔嘉常常站在栏边眺望远方的家乡,希望早日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望海”也成为其思乡系列诗中的重要关键词。


渡月亭(来源:福建日报)


  1956年,林家将菽庄花园捐献给厦门市政府,经修缮于次年对公众开放。花园中“补山藏海”的总体布局至今保存如初,除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等因台风、土地置换等原因不复存在,其他景点均保存完好。


  真率亭。该名意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林尔嘉常和宾客在此促膝长谈,希望能达到“真诚坦率,胸无芥蒂”的境界。(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昔日听涛轩,如今钢琴博物馆。2001年1月,中国首个钢琴博物馆落定于此,馆内收藏着由爱国华侨胡友义捐赠的一百多架世界名古钢琴和百盏古钢琴灯台。(来源:厦门文旅)

  菽庄花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之一。(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1914年7月,林尔嘉在菽庄花园鹿耳礁之西埝成立菽庄吟社。


  菽庄吟社在菽庄花园内赏菊合影(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菽庄吟社甫一成立,便得到快速的发展。诗社鼎盛时期参与人数达到1978人,与同时代的扬州冶春诗社遥相辉映,并称“南北两大诗社”。直至1949年厦门解放前夕,诗社仍在活动,持续活动时间极长,令鼓浪屿岛上滥觞自19世纪末的浓厚诗歌氛围延续半个世纪之久。


  19世纪20年代,菽庄吟社菊花诗会。(来源: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作为菽庄吟社核心人物的吟社创立者、前期主盟人林尔嘉满腔忠义,慷慨济世,又多才好客,交游广阔,因而誉满天下,在闽台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声望高,社会影响力强。同时,吟社建立初期的元老,如施士洁、许南英、汪春源等名士亦不遗余力,广邀英才,因此吟社一经成立便迅速汇聚起闽台乃至中国南部的许多知名文人。


菽庄吟社征诗启事(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吟社的活动相当频繁和丰富,几乎每星期都会有限定主题的征咏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菽庄主人诞辰及结婚纪念、传统春秋佳节(上元、七夕、重阳等)等喜庆日子开展,活动形式包括观潮、赏菊、游园等;有时候也会开展规模较大的活动,向全国广泛征文并评出等级,发放奖金以作鼓励。


菽庄吟社作品(来源:厦门卫视)


  与此同时,菽庄吟社最突出的特点,同时也是菽庄吟社得以快速形成规模的原因之一,则是它“抗日复台”的创立宗旨,这也与昔日菽庄吟社主要诗人群体的特殊性有关。吟社核心成员林尔嘉及菽庄十八子等人多为日据台湾时期内渡大陆的流寓文士,这也决定了吟社以“抗日复台”为根本宗旨和爱国救亡的奋斗志业。吟社成为海峡两岸同抒抗日之志、挥洒爱国热情的桥梁和平台,数以千计的仁人志士集聚并团结在此,慷慨悲歌、以诗明志。


  此外,各地的文人墨客亦闻名而至,更有日本、新加坡、印尼华侨躬逢其盛。诗友从三百多人发展到近两千人,分别来自国内26个省市地区以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其中包括林景仁、龚植、陈培锟、连城璧、虞愚等名人志士,这也让菽庄花园成了有名的“诗人园”。


菽庄花园现存诗刻作品(来源:厦门文旅)


  文人雅士在依山傍海的菽庄花园以文会友,共话家国忧思,酬唱不断,汇成随浪而鼓的字字珠玑。菽庄吟社活跃三十余年,鼓浪屿一度成为闽南乃至全国范围内诗歌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区。


  《菽庄丛刻》8种、《菽庄丛书》6种。每年林尔嘉都会将征集的诗稿择优结集出版,集为《菽庄丛刻》8种。1937年,日寇侵略中国,林尔嘉避地海上,嘱好友续刻《菽庄丛书》6种。(来源:鼓浪屿管委会)


  本世纪初,鼓浪屿重启诗歌之岛新旅程。2006年,鼓浪屿举办了首届“鼓浪屿诗歌节”,海内外近百名诗人齐聚菽庄花园。此后,鼓浪屿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诗歌活动,交谊海内外诗人,成为新时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2024年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世遗生活 诗意琴岛”。(来源:海西晨报)


  2008年,鼓浪屿菽庄花园与台北板桥林家花园缔结为姊妹园。


  这一对姊妹园,隔海不隔心,心神永相连,共同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印迹,更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怀有同样热爱与担当的历史见证。


  台厦姊妹园,悠悠两岸情。菽庄花园和林家花园一同伴随着林家几代人在两岸之间辗转起伏的人生轨迹,无法割舍的血脉亲缘也牵引着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来源:陈伟凯)



参考资料:

  1.百年菽庄|台厦姊妹园 悠悠两岸情,鼓浪屿管委会,2021年4月3日发布;

  2.赵洋 缪远,菽庄花园:林尔嘉的“乡愁”寄托,福建日报,2023年10月10日发布。



 来源 |  “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图文编辑 | 郑欣



 审核 | 沈毅玲 吴荣光





蚂蚁景观
小蚂哥的景观笔记,小蚁君的手绘小课堂,蚂蚁tips官方公众号,用有趣简单的方法让你了解景观,爱上手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