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粮的前世今生——记浙江省粮食仓储发展历程

文摘   2024-10-23 12:10   北京  

一粒粮的前世今生

——记浙江省粮食仓储发展历程


我是一粒粮,生长在浙江的田头,从破土而出萌芽生长,到收获入仓徜徉其中,再到褪去旧衣走上餐桌,一轮又一轮。我历经时光变迁、沧海桑田,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小洋房拔地而起,见证了咸菜白饭换成了四菜一汤,也见证了我的家从木房泥墙的“公租房”换成了高大宽敞的“大平层”。我忘不了烈日下农民弯了的腰,忘不了光盘后孩童砸吧的嘴,更忘不了照顾我时保管员们真挚的眼。

1


第一双眼:爱意满满

向上滑动阅读

解放初期,粮食仓房极为简陋,许多都是由庙宇、祠堂、学堂改建而来的。我那时住的余杭县城关粮库也不例外。其前身是义庄的学堂,共有4栋单体建筑,2栋是建于南宋时期的老式木房,另外2栋是苏式建筑平房。学堂改建粮库时,虽设置了地笼、修葺了屋顶,但仍难以抵挡潮气和虫霉从墙缝中潜进,老鼠和麻雀总会咬破、啄开木板,从老旧发霉处趁虚而入。每每看见我和仓里的其他同伴残缺破损、发热长霉,照顾我的保管员们总是一脸的愁容,恨不得受伤的是他们自己。为了守护好我们,保管员们爬高钻低、抓鼠赶雀、补缝清虫,用“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精神为大家创造一个舒适的家园。他们用竹片、袋针剔刮木板间的缝隙,再以纸筋石灰嵌缝,将夏天的潮气和冬天的冷风隔绝于仓外。天气好时,仓内的通风竹笼、箩筐、麻袋被剔刮、敲打、洗刷干净后,一排排摊在院子里,这些仓具曝晒后有我和同伴们最喜欢的阳光的味道。最难的是扫地垄,许多人在仅有一尺高的地垄里趴着清扫,一扫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后背,臭味熏红了双眼,地面磨破了皮肤,辛苦万分;有时高大的保管员会卡在地垄里,被其他人合力拉出后,总要趴在地上喘半天粗气才能缓过劲儿,着实让我们心疼。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保管员们就这么没有一句怨言的忙着、干着。有一天,我们听到他们在欢呼、在沸腾,说这里有了新名字,叫“四无粮仓”!后来日子常常热闹非凡,一波又一波的人来了又走,他们好奇、惊喜、感叹,用尽世间所有赞美的语言。等到夜深人静、访客散去时,即使已经不用再赶老鼠了,值班的保管员也会习惯性地坐在仓房外自言自语,诉说着内心的喜悦、过往的辛劳,絮絮叨叨地说他们还要把现在的“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变成“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新四无”,那道闪烁光芒、充满爱意的目光隔着墙壁也依旧让我们感觉耀眼和炽热。


2


第二双眼:意志坚定

向上滑动阅读

“报告,我是P20号仓粮食管理员,大学本科,高级粮(油)管理员,欢迎各位领导前来检查指导。P20仓为拱板包装仓,采用富氮低氧储粮技术,储存粮食为一等质量标准的澳大利亚进口小麦,数量3600吨……无虫害,无霉变,粮温正常,粮情稳定,储存安全。”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边,男孩练习“一口清”播报的声音响亮中透着稚嫩,这是每天唤醒在仓中安睡的我们的闹钟。他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带着倔强,这是他对“年轻保管员绝不是垮掉的一代”最坚定的回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粮食领域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行业发展所需的“适销对路”人才十分紧缺,从业人员年龄“断层”制约着行业发展。经验传递的不畅以及高校粮食专业的萎缩,新进的年轻保管员大多没有“眼看牙咬定水杂”的本事,有的甚至还五谷不分,老一辈的保管员们对此可谓痛心疾首:“这些小年轻可让人怎么办啊,他们哪能管得好粮啊!”

“叛逆”是跟随这群“80、90后”年轻保管员们从小到大的标签,这次他们却有例外。不太擅长感官判断水杂,他们就使用“笨办法”,按照质检的规范标准开展检验,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保障我和其他同伴储藏期间的质量安全;不够了解储粮害虫习性,他们便发挥“创造力”,带我们一起探索五面覆膜气调、优化横向通风等技术,积极应用粮情测控系统,第一时间发现我们的异常,将生虫霉变等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不太懂得精打细算,他们便努力“搞大钱”,在我们的仓房顶上装上光伏板,让夏日的阳光变成空调的凉风,多余的电能还能对外销售赚钱;我曾听说一个80后小伙,入行两三年就在浅圆仓气密性提升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每年能为他们公司节省18万余元。我喜欢看这群不被看好、却足够争气的年轻人眼里坚定的光芒;我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在反复实验却毫无进展时唉声叹气,一起在激烈讨论后迸发出新的灵感时欢呼雀跃。老一辈的保管员们也由最初的惊讶变成了后来的欣慰和赞许,并给予全力支持。靠着这份坚定,年轻保管员们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将浙江粮食仓储工作再推向新的高度:以省局直属库为首的浙江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围绕四个方面、32项要求和100个评价指标,开展粮库“设施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储粮生态化、队伍专业化”创建,让“四化粮库”在之江大地薪火燎原,为“四无粮仓”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3


第三双眼:闪烁智慧

向上滑动阅读

时光匆匆流逝,仓房条件越来越好,仓内奇奇怪怪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平日里仓顶上四处扫视的小白球、进仓时左右平扫的“大手臂”、满仓后粮面来回穿梭的“小铁娃”……自从有了它们,保管员们来看我们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当我想保管员们的时候,就会望向小白球的“大眼睛”,猜测它冰冷的眼神后面有什么呢?后来我知道,小白球叫AI摄像头、“大手臂”叫自动进出仓设备、“小铁娃”叫平仓机器人,它们代替保管员们让我们进仓,登高爬低,让保管员们实时掌握我们的健康状况。它们都是“未来粮仓”示范试点创建过程中的优秀实践成果。

保管员们积极响应省局号召,按照《浙江省“未来粮仓”建设指引(试行)》,开展“未来粮仓”示范试点创建。紧紧围绕“节地、节能、减人、减损”的建设要求,新型智能楼房仓正在瑞安市保管员们的建设下拔地而起;余杭县的保管员们借助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打造全息智慧管理系统,以3D数字模型动态呈现粮库全场景,将“绿色、智慧、高效、安全”理念贯彻始终;湖州市的保管员们双管齐下,同步推进绿色储粮的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建成墙体动静态隔热系统,发布《政府储备粮绿色仓储技术规范》《政府储备粮绿色仓储绩效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两项地方标准,为绿色仓储分级分类评价提供重要经验;永康的保管员们心系农户,创建“红心向党、粮心为民”党建品牌,改造提升产后服务中心,构建社会烘干服务联盟,开展质检前置、上门指导、延时收购等服务,获益农户们纷纷“点赞”。听着各地小伙伴们传递而来的“未来粮仓”创建过程中获得的可喜成绩,我终于知道了小白球看似冰冷的“大眼睛”后面,是保管员们闪着智慧光芒的双眼。他们凭借勇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的精神,成为了探索粮食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上的排头兵、领头雁。


从“四无粮仓”到“四化粮库”,再到“未来粮仓”,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粮食仓储管理七十多年的发展之路,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保管员们感人的奋斗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奏响了一次又一次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时代强音,书写了一句又一句“强国复兴有我”的生动注脚。


作者单位: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来源:2024年第10期《中国粮食经济》


 点击下方图片订阅《中国粮食经济》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教中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传教育中心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