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焕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改革促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一批具有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就深化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改革作出了决策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守重大原则,讲求科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全会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推动2000多个改革方案落地,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实践充分表明了核心掌舵、思想领航所形成的全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是新时代我们党的制胜密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抓改革、促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富创意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把握好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不断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三)全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全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和社会预期,奔着问题去,着力健全制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立足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实际,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确保各项改革决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充分认识新时代粮食和物资储备
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粮食和物资储备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地调整优化相关机构设置,形成了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新格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对管好“天下粮仓”和“大国储备”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领域改革成果,将粮食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原则、重要制度、重要体制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这些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要文件和重要法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统一的国家储备体系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
(二)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粮食流通工作迈上新水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着力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粮食流通能力显著增强,一批衔接“北粮南运”、对接进口粮的重要物流节点和线路基本形成,原粮散装运输、成品粮集装化运输比例明显提高,粮食产销合作更加顺畅。粮食应急体系不断健全,一批粮食应急储运企业、应急加工企业、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供应网点建立运行。粮食仓储条件不断改善,储粮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粮食库存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粮食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收储调控能力持续提高,在全球粮食市场屡受冲击、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保持了国内粮食市场的总体稳定。
(三)坚持以增强国家储备实力为基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国家储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储备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储备规模结构持续优化,国家储备实力不断增强,效能不断显现。针对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态势,稳妥有序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铜铝锌、原油、成品油等,有效缓解了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和阶段性供应紧缺,取得了惠企业、平波动、稳预期的效果。国家储备在抗震救灾和应对洪涝灾害、突发事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累计调运174批次、近354万件中央应急物资,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三、守正创新加快推进
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
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国家储备体系等问题作出重大改革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发展任务落实。
(一)加快推进粮食市场流通提质增效。以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水平为导向,以更好满足人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为基点,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创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聚焦优粮优产,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激励作用,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粮食种植结构。聚焦优粮优购,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让好粮食卖上好价钱。聚焦优粮优储,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形成支持优质专用品种发展的完整链条。聚焦优粮优加,发展适度加工,优化产能结构。聚焦优粮优销,完善物流网络,畅通消费服务“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在储备环节,要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积极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又抓好收储调控政策落实,保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统筹推动市场化收购,引导多元主体建库增储、入市收购。发挥好政策性收储作用,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强化分品种施策,加强市场监测和形势研判,做好监测预警、粮源调度、库存投放等工作,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注重预调微调,强化预期引导,保障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强化为农服务,推广预约收购,加强执法监管、维护售粮秩序、优化售粮环境。加力推动产销衔接,以加工需求为牵引,促进农民粮食卖得顺、卖得好。
(三)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着眼于依法节粮,认真贯彻粮食安全保障法、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节粮减损的规定,推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着眼于常态节粮,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落实,立足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职责,以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为抓手,持续改善仓储条件,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增加优质健康粮食产品供给。着眼于全民节粮,依托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推动爱粮节粮理念深入人心。
(四)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围绕解决“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问题,系统规划、科学优化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加快补齐补足关键品类物资短板。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优化重要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分类分级落实储备责任,完善储备模式,创新储备管理机制。进一步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库存,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落实应对极端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提高仓储管理、现场作业、物流运输等关键环节调度统筹能力,切实做到闻灾而备、闻令而动。
↓↓扫码订阅《中国粮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