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戚家的孩子,特别不爱学习,中考模拟测试分数很低,马上就要中考了,家人十分焦虑,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他爸妈只能花很多钱请私教,一对一给孩子补课,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分数,但显然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父母鸡了一会又放弃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我详细了解发现,这个孩子根本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有意思的是,他自己想当“江湖大哥”。我想问,当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家长能够做点什么?这其实是特别普遍的现象。无论学习好还是学习不好,都不知道自己为啥要学习、怎么学习。用物质奖励管用吗?在我小时候还真管用。父母许诺要是取得好成绩,就会给你买新衣服、新玩具,对当时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动力。有一次为了获得一个足球,我真考了第一名。但这种单纯的物质奖励对现在的孩子不再管用。他们的物质需求基本都得到满足了,一套乐高或一双球鞋,没有多大吸引力了。那么,心理上的激励可以吗?小时候,身边的人都想考第一名、当大队长,因为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在学校里很风光。而现在的孩子,跟成绩好相比,球打得好、歌唱得好、甚至游戏打得好,更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同伴会觉得你更厉害。
▲ 电影《看上去很美》。
物质和精神激励都不行,动用家长的权威,打他骂他呢?我一向反对辱骂和体罚,我曾和联合国教育署的官员专门探讨过这个话题,国外有过研究并有数据支持,打骂、吓唬孩子,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孩子的成绩,但带来的却是长期损害。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上面这些“外驱力”都没有效果,只有让孩子内在生发出驱动力,才是唯一可持续且有效的方式。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少家长会想,那就花钱找个名师来补课吧?要么再盯着孩子多练点题型吧?如果孩子没有内驱力,出现了厌学情况,盲目补课、刷题给孩子加重负担,孩子更容易抵触。之前我们拜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专门研究学习科学的主任宋少卫,他做个3万多个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多时候并不是技能问题,而是心理因素。▲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比如,有孩子总是看错+和-, 看错b和p,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很着急,后来发现是感统协调能力的问题,需要先进行感统协调的训练;有的孩子中考失利之后就自暴自弃,那么就要先跟孩子聊聊,如何看待“失败”的价值,失败带给他了什么,让孩子从内心可以接纳自己的失败,就能恢复自信。所以,即使要提高短期成绩,也要先了解孩子的情况,拆解孩子的困难,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切忌盲目补课。02.
努力了成绩就是提高不上去,
怎么办呢?
有的孩子靠努力成绩能上去,有的孩子却上不去,如果学校体系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孩子自信心总受打击,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家长要跟孩子站在一起,看到孩子独特的能力,很多能力是通过分数看不见的,你能看到吗?联合国儿基会倡导的核心能力有七个:
1.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面墙壁之内,老师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的意识,孩子会思考问题,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文化素养、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适应多元环境与文化、尊重人权,并以尊重为前提,在多元环境中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3.照顾自己、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通过生活相关的健康、安全、人际关系、理财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面对未来复杂生活时的积极心态。
4.多元识读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对道德和审美相关问题的思考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5.信息技术能力。
新时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芬兰并不设置单独的计算机课程,而是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或学校的活动之中。
6.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通过项目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未来工作的相关知识、学习创业的运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7.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成为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我不知道家长们是不是认同这些能力,不认同也没有关系,但这种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然后,我们再来说个性能力。
我个人认为,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科技替代能力越来越强,未来的工作有两个趋势。其一,就是要拥有“人”的能力,而不是机器可以替代的能力。其二,这个能力不仅不容易被机器替代,最好也不容易被其他人替代。
我们编辑部采访过不少孩子,都有以上的能力,但他们在学校却是“学渣”,有可能考不上高中,爸妈非常焦虑,他们没有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独特的能力。
比如在琴棋书画样样通,就怕考不上高中!这样的孩子怎么办?一文中,我们报道了读书会书友讲述自己孩子的故事: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学校教的东西没热情、没自驱力,学任何兴趣爱好样样都好,比如日语、3D建模、做饭等等。
编辑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拿班里学习最好的同学的成绩,跟你换你最厉害的特长和天赋,你愿意吗?孩子回答说:不愿意,因为我的梦想就是跟特长相关的,出卖特长无异于出卖梦想、出卖灵魂,活着将毫无意义。
我们还报道过一个有阅读障碍、成绩一般,却对做生意很感兴趣的孩子:阅读障碍男孩,成绩平平,从小就爱做生意,课余时间开网店月入过万,后来怎样了?
这个孩子虽然不擅长学科学习,但他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抗挫能力,性格幽默温和,灵活会变通,能体察他人,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孩子。靠开网店有时能月入1万元。
一次,他的妈妈问他“我是谁?请给出三个答案。”孩子说:“我是我自己,我是有钱人,我是聪明人。”妈妈反驳道“你口袋里没有一毛钱,你怎么说你是有钱人?”他回答“因为我心里有一万亿呀!”这是一个多么相信自己、内心富足的孩子啊!如果父母能欣赏孩子除了成绩之外的独特的能力,尽力给孩子空间尝试,也能让孩子从小自信,内在生命力蓬勃。
其实,让孩子决胜千里的,绝不是成绩,甚至都不是能力。特别是过了45岁再回头看,你会发现对一个人真正重要的是胸怀和格局。最开头的孩子说自己喜欢江湖大哥,这是个好机会。如果家长真的愿意和孩子成为朋友,那么可以与孩子一起看【江湖大哥】的电影,和孩子一起讨论,江湖大哥好当吗?什么样的人能当江湖大哥?电影是拓宽一个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拥有胸怀和格局的媒介。BBC每年都会推出名著改编的电影,我曾经收集了大概200多部。《雾都孤儿》《双城记》《基督山伯爵》……孩子看完这些电影后,他的格局和心胸会如何?还有一类电影也值得关注,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比如说《阿拉伯的劳伦斯》《凯撒战争三部曲》《西线无战事》,对战争、人性和整个世界格局都有着深刻的思考,相信看过的孩子内心都会非常震撼。丸子小时候,我和她看了好几遍《四百击》,这部电影在很多国家都被列为“青少年必看的影片之一”,是导演特吕弗自己的成长经历,近乎真实地反映“不良少年”的传记式电影。看完电影之后,我又查阅了特吕弗的生平,看到他怎样从一个问题少年成为一名国际大导演,也一并讲给小丸子听。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不要成为孩子格局的天花板。不论什么样的家庭条件,是穷是富,都不要局限于现有条件,为孩子设定他的未来。我们要知道,孩子与父母过同样人生的几率是很小的,而且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小。分享一个我朋友的故事。他年纪比我小一些,有一定的文化天赋,就是做什么事都不太认真,最喜欢“玩”。十几年前他开始买玩具,还收藏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我们都觉得他很不靠谱。但4年前,他从自己收藏的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中甄选出来一部分出了一本书,叫《书之极》,被称为“最美的书”,定价一千多元一本,一印出来全部卖光,现在二手市场要五千以上。而且他收藏的玩具也升值了,之前他来我家做客,说要办个拍卖会,拍卖他的玩具。他目前为止的成就,是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他的前30年,父母和朋友都在对他摇头:谁会看好一个整天“没正形”、只想着玩的人呢?但他真的玩出了名堂,不但拥有了财富,也让他实现了自我价值。还有家长喜欢灌输孩子: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赚钱买车买房……我写过很多文章,表达了我的观点,不要把人生的成就和幸福感局限在物质层面。因为物质所带来的学习、工作的动力,其实是非常弱的。我们看待孩子的未来时,要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跳脱出来。不论你是公务员、小老板、外企职员还是大学老师,都不要让你的孩子再把你的人生过一遍,不要用你的既得利益、好处,去引诱、限制孩子的发展与未来格局。
放弃紧紧盯着孩子每天的作业和每次考试的成绩;关心下孩子真正的兴趣,了解孩子的天赋所在;最终帮助孩子找到他人生的价值所在,让他的生命从此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自由宽容的氛围;2、独立思考的空间;3、鼓励、信任、尊重的态度;4、善良正直的品质;5、自律不屈努力的状态;6、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信念……这是任何普通家庭、普通学识的家长,都可以给予孩子的东西。作者:白滔滔,童书妈妈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前南方报业杂志主编。幸福流全支持读写中心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