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行上海,精赏2024上海国际摄影节,秒学摄影的N种技巧

文化   2024-11-23 13:27   上海  

11月18日下午,大风多云,却意外地让地处杨浦滨江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和灰仓艺术空间更显一派冷峻的工业风,而“艺行上海”小伙伴们也准时来到2024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主展厅,跟随导赏嘉宾开始了一场“理论+实践”强强组合的摄影之旅。




第一站


名家导赏,参观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2024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主题为“我们的城市”,共展出作品近1300件,包括主题创作、定向邀约和社会征集作品。展览主展区参展艺术家共174人,其中海外摄影艺术家17位,作品300多幅。导赏嘉宾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杰介绍道:“这一大片展厅的作品主要有两个主题: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在王杰看来,要了解一个城市,必须要了解最原始的城市,“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是随着河流。有了河流,就产生了交通运输和商品贸易,就会有人群聚集,逐渐形成不同气质的城市和市民。”众人随着他生动地讲解流连于展厅中相对独立又彼此交融的五个板块,在“上海之约”“时光照相馆”“都市脉动”“未来动力”“拾趣杨浦”之间穿行与对照,逐渐提炼出属于上海这个城市和市民的独特气质。

 王杰现场导赏
在一组以“大飞机”为主题的作品前,王杰主席为大家解析了“什么是一张好照片”:“在我看来,好照片有三大要素:一是主题思想,二是视觉语言,三是技术手法。”王杰表示,“主题思想”是一张照片中最重要的,它体现了摄影人的思想性和创造力,“你为什么拍下这张照片?你想表达什么?”其次,要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去强化主题思想,“当你准备按下快门,记得你不是拍新闻图片,如何构图更有美感?哪个角度最有表现力?这就是‘视觉语言’的作用” ;最后才是技术和设备,比如曝光、对焦,对光影的掌控,对不同镜头的应用……耳边是摄协主席提纲挈领“划重点”,眼前是大幅的获奖作品提供示范,“艺行上海”的小伙伴们纷纷点头默记,表示受益匪浅。有趣的是,王杰还为大家科普了画面中出现五星红旗时的拍摄规则和技巧,“在取景中出现五星红旗时,我们一定要拍摄展开的、完整的国旗,这就意味着如果这面国旗在飘扬,当你前景调整到最好时,按下快门的时机决定了这幅作品的成败——预判,加一点点运气,以及多拍几张,都是成功要素。”
跟着王杰主席穿行于这片“城市”的影像森林,纵横时间,跳跃空间,大家的收获不仅仅是观赏了高水平的摄影作品,有的人找到了记忆里的巷弄,有的人迷上了从未驻目的微观世界,有的人从熟悉的都市景致中洞察新貌,有的人已经跃跃欲试、要在下一场实践活动中大展手脚……“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王杰对大家说,“如何在杂乱纷繁的场景里,提取到自己需要的主题,把所有不需要的东西都舍掉,让画面精简到极致,这就是好的摄影作品。”这说的是摄影,又何尝不是人生。




第二站


学以致用,采风杨浦滨江




参观完展览后,“艺行上海”的小伙伴们由上海摄协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波、上海摄协理事王洪刚两位特邀艺术家分组带队,去往展厅隔壁的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及灰仓艺术空间,“现学现用”,大家纷纷端起相机、掏出手机,把展厅里的所看所听、所学所想,融入眼前的摄影实践中。

实践地的选址在展区的不远处,这里曾是远东第一火力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这片场地留有丰富的工业遗存。如今,百年老建筑已然焕发新生,“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原杨树浦发电厂的临江部分,场地内包含原发电厂的转运站楼、取水泵坑、清水池,以及煤码头和灰码头等大量工业遗存和生产流程线索摇身一变,成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池海波现场教学
王洪刚现场教学
池海波认为,“艺行上海”这次在杨浦滨江组织摄影主题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我们的城市”,而这里既集中了老上海工业遗址建筑、老码头,又可以看到浦江两岸何其壮观的新时代摩天高楼、东方明珠,城市的巨变很容易在这样的画面中体现。

池海波的摄影课从构图讲起。他说,摄影第一讲究构图形式,建筑摄影通常追求“对称性构图”。而这种“对称性”,是呈现建筑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所需的,要捕捉和构建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对称性”,则需要摄影者具有独到的眼光和长期的训练。与此同时,在对称构图里我们也要寻找和呈现属于自己的“符号”,需要在拍摄现场细心地观察和巧妙的洞见。灰仓几乎是一座只保留了框架结构的建筑,池海波因地制宜地给爱好者们“支招”:通过一个框架结构看到一个景,或者说,一个景包含在一个框架结构中,像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画面,就是所谓的“框架式”构图方式,这是建筑摄影的一个特征。他还建议大家注意建筑的细节,通过细节来寻找建筑师的设计精神、巧妙工艺和创造智慧。比如栏杆、扶手等不起眼的地方,都可能暗藏设计师的精到创思,也可能成就一张别具一格的摄影作品。在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的碑柱前,池海波建议以碑柱为前景,拍摄远处正在建造的高楼,“这就是开放性构图当中一个对比性,当代的、近代的、古代的,由远至近,遗址公园的这个标志是永远留存下来的,变化的是后面的建筑。建议两个月来拍一次,一年拍六次,这组照片就很珍贵。希望大家拿起手中的相机为城市留下更多影像记录。”


池海波示范作品(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而王洪刚则从“人在景中何所似”的角度,为喜爱人像摄影的朋友们提供了思路:“大家拍人物的时候,常常习惯把人拍全,或者至少脸要拍清楚,但其实我拍人物的时候,可能更关注的是人在景中的位置,以及景如何为人表达情绪。”王洪刚笑言,希望挑战“最短时间内提高大家的摄影水平”,所以他非常直接地给到大家建议,在这种大而空阔的建筑空间里,配合建筑物的几何结构,人物以背影或剪影展示,会格外出彩。另外,“大场景小人物”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形式,群像照可以借助楼梯的高低或弧度、玻璃地面墙面的反光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构图之外,光影也是可以“速成”的技巧之一,王洪刚着重为大家讲解了“局域光”的应用技巧:“这种透过物体的遮挡打在人身上的光,是我们可以控制的,通过光和人的表情、动作的配合,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画面语言。”

王洪刚示范作品(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江畔冷风吹不散“艺行小伙伴”们的热情,刚看完的展厅佳作犹在眼前,刚学会的拍摄技能还热乎着,大家纷纷四散实践,在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中、在灰仓迷宫般空旷冷寂的场域里,时而相遇时而分离,互相拍摄彼此欣赏。

学员作品




以上作品来自学员徐颖、宁永康、JL、Kk、洋Young、顺意、Lei、沈静、小亦


文编 | 刘莉娜 陈雷
美编 | 慢慢华
摄影 | 蔡晴
视频 | 金捷  
实习生 | 吴欣卓  杨茜茜  林娜  袁海琳  瞿振羽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