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上海作品

文化   2024-11-12 18:11   上海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近日在北京颁发。“中国美术奖”旨在表彰那些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怀的优秀美术作品,鼓励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攀登艺术高峰,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本届“中国美术奖”共评选产生金奖9件、银奖14件、铜奖17件。其中,上海作者李前的油画作品《工人是“天”》、殷雄的油画作品《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分获金奖和铜奖。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主题雕塑《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和漆壁画《长城颂》获得评委会特别奖。《伟业》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曾成钢领衔主创。


此次上海整体成绩,呈现了上海美术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指引下,自觉承担使命任务,砥砺攀登文艺高峰的新气象,展现出当前上海美术界团结一心、守正创新、奋发有为的新面貌。


以下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上海作品。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

上海作品

   第一辑  

按年龄排序





张培成《女娲造人》

中国画


创作感言


女娲造人是我们民族关于人类的起源的美丽神话。既然女娲是我们的母亲,所以我想画得美丽一点,就放弃了中国传说中女娲人首蛇身的怪异形象。而画面中伏羲的形象,则是个普通劳动者的装束,但我在伏羲的身后画置了一轮光圈,以示他的非凡。这件作品在大的格局上采用壁画的结构与色彩,作品中孩童们天真活泼的形态让整体气氛欢快愉悦,此外,得自于壁画、岩画中的动物、植物的造型,更加重了作品整体的神话气息。我在整幅作品的运笔中试图如孩子涂鸦般自由自在、色调明快,中国水墨画的现代化转型不可全盘西化,然而只讲传承,将永远难脱“老气横秋”,所以将中国汉唐魏晋开放的、勃勃生机的风韵引入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中,是一条生路,我将不息地求索。






俞晓夫《小聚——我的玩偶之家》
油画


创作感言


作品是我“邀请”一些心仪的朋友来我工作室——玩偶之家,和我创造的中西玩偶们欢聚一堂,我本人也因此出现在画面右侧,做好接待工作,并用眼神和画外观众交流。我惯用超现实的手法,将思绪杂揉在一起,表达我的历史观,这幅作品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融,比如画中特意设计吴昌硕老先生用筷子小酌,而边上和鲁迅先生搭讪的老外用的是刀叉。此外,我还画了饱受战争苦难的德国伟大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表达我和她一样对世界深深的忧虑,希望保住来不之不易美好家园;鲁迅先生是我一生的灵魂导师,不管外界如何褒贬,我常请他助阵;我画黄永玉是因为老先生一代玩家,豁达幽默、心灵相通;而林青霞则是我新交的艺友,她得知我画了永玉老先生,也提出将她也画进去……经常穿越历史颠来倒去,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画画的特点,总是带有对历史凝重的回顾和一点点哲学的味道,以及艺术家本身专注于对经典技巧的把玩。







姜建忠《错时的相会——郎静山和他的朋友们》

油画


创作感言


参展创作应与自己平时研究方向一致,必须真诚、出自内心的感受。特别是主题性绘画需避免“假大空”“套餐化”“概念化”“预制菜化”,必须警惕失去了艺术感染力而进入宣传画模式。这幅作品属于学院背景下的历史题材,油画历史题材创作的标准必须面对美术史,而对经典的继承和突破、语言的纯正和个人感受的融入是否贴切都是关键所在。历史题材的油画在国内往往会跌入照片的抄袭和资料的堆砌现象,缺少油画语言、缺少画面节奏,缺少虚实处理,更没有构成意识和边缘线转换能力。具象绘画在经历了各种艺术流派的洗礼之后需要重新思考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艺术创作有其自身规律,我们要遵守。千万不能把历史画变成资料汇集合订本,这些都是我在创作此画时告诫自己需警惕和避免的问题。油画是视觉艺术,视觉传达很重要,共勉。






殷雄《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
油画


创作感言


这件作品是我在2009年为国家重大题材画的一幅大型的历史画的延伸作品,反映的是左翼电影运动时期,面对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统一,上海电影开始介入现实生活,掀起中国文化的现实主义的高峰。我一直觉得这一代人、这一代知识分子所呈现出的勇气、担当,那种对民族危亡所展现的责任大义和清醒认知的品质都是让我觉得非常敬重的,我一直想通过绘画的方式来为这一代人去塑一座纪念碑,这也是我们一种很深刻的文化记忆。这幅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画,它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组合,文化人物塑造的辨识度,时空重叠后的形象逻辑,都是创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大量借鉴了中国画书写的形式来表达,探讨写实性绘画的可能性,某种意义上说是我这些年的对绘画、对油画的思考的一个完整呈现。






侯伟《尘埃系列·高原母亲》
水彩画


创作感言


作品色彩的运用巧妙地将传统坦培拉绘画的细腻层次与现代色彩理论相结合,创造出既古典又富有现代感的色彩效果。我尽量精准地把握色彩温度与纯度,使得画面中的每一抹色彩都能准确传达出情感与氛围,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层的情感共鸣。坦培拉绘画以其多层薄涂、层层叠加的特性著称,我在创作过程中,每一层颜料的叠加都保持自然和谐,既保留了坦培拉特有的质感与光泽,又赋予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作品是独属于我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剖析与表达,通过坦培拉融入水彩这一媒介,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现实与精神的桥梁,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我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李前《工人是“天”》
油画


创作感言


我通过阅读史料,依据历史事实决定选择李大钊到长辛店为工人上课这件事情来展现我们党在建党前所做的思想和实践准备。“工人最伟大,工和人两个字接在一起就是个‘天’字,工人顶天立地!”李大钊的这句话升华了我要表现的主题,也是我塑造人物形象的外在和心理依据。我竭力从李大钊的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上刻画他对工人阶级的信任、重托和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前景的展望,我也从整体形象组合的角度,在学生和工人的形象上表现他们和李大钊丰富的情感互动。我在环境与道具的设计上呼应主题,铁路工人手持的号志灯和李大钊手中的《共产党宣言》占据着画面左右两方的视觉黄金位置;暖棕色调灯光下的画面效果寓意了在春寒料峭的夜晚,中国最早的铁路工人和李大钊心中都怀揣一股暖流,共同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理想的未来抱有热情的期望,而这一切正是我所要表现的。






洪健《上海·红色起源地》

中国画


创作感言


1921年于上海召开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宣布成立之前的筹备工作以及党成立之后都在上海开展过很多活动,留下了许多重要革命活动旧址。这些场所都具有两个共同点,首先,这时期绝大部分组织活动都发生在上海这座城市,其次这些事件都是在富有江南人文气息,且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石库门里发生的。因此,可以说上海是中国红色起源地,中国革命之路是由上海石库门走到北京天安门。作品《上海·红色起源地》以1920-1929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存的重要革命活动旧址,通过9个石库门元素来呈现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再到四大召开的一个完整过程,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革命历史。大大小小9个独立的画面用艺术语言并列组合成一个大画面,它们既并列又有主次关系。在创作中尽可能做到与时代审美相契合,艺术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努力将党史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以美学的方式来生动、深入地阐述党的发展历程。






韦萍《古猗园之境》
漆画


创作感言


我希望《古猗园之境》这幅作品能够在再现古典园林的美景的同时,也能够表达我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创新的不断尝试。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如何以当代的视角审视并表现传统园林,创作出与新时代同步且具个人风格的园林绘画,在提炼后将园林的美学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更是我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迸发而出的艺术理想。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直是我思考的重点。海德格尔说过:“匠心不仅是技术的娴熟,更是对存在的体悟,艺术是揭示真理的过程。”我希望这不仅是技法上的突破,更是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表达,同时也能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共鸣。






丁设《被书写过的境象》
油画


创作感言


《被书写的境象》作品是国际语境下东方视觉表达,用反复叠加的绘画手段,以俯瞰角度展现此刻大河山川、城市街区、熙攘人群的境象,对营造出的气韵场域,进行了主观的表达,极具东方表达的书写性的线条,展现了古老深厚又充满生机的国度的韧性,在一切坚难困苦面前毫不畏惧的精神状态。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

上海作品

   第二辑  

按姓氏笔画排序





卫昆《百年巨匠》
雕塑


 创作感言


作品以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为表现对象,塑造他们绽放出的文化力量和时代精神。在传统文脉中谋新变,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尝新法,站在中国社会变革前端,推动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奠定了其思想基础与发展方向,他们可称为《百年巨匠》。作品在表现空间上由内向外展开,人物间高低错落,取巍峨高耸的山峰之势,形成合围聚拢的向心之力;在表现人物形象上不拘泥于摹写实象,力求强化艺术性格差异,通过写意化雕塑语言表现特点,突出雕塑性的结构感和形象张力,既包含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借鉴,又吸收当中艺术巨匠们的创作手法,在气势中求变化,变化中立气场,以泥土“塑我心中之像”。作品以巨匠们上下求索的艺术精神来建构中国文化形象,在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文脉中书写民族的精神史诗。






王蓉《塔吉克——高原雄鹰》
油画


 创作感言


这幅作品的构思源自一次新疆南部帕米尔高原之行,恰逢当地人欢度肖贡巴哈节。我们挤在人群里观看牦牛叼羊活动,混战中突然一个身穿红色运动衣的年轻人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叼羊人群中,他身手矫健,明显占了上风,我眼睛一亮,头脑里马上出现了一个灰色丛中一抹红的画面!尘土飞扬的环境、激情洋溢的气氛、勇气和力量的较量、牦牛亢奋的眼神、渗血的鼻孔……一幅油画跃然于眼前。旅行结束我就着手创作,几易其稿,最终产生了这样一幅作品。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每时每刻都要带着创作的眼睛,才能及时发现并捕捉到创作的灵感。而扎实的绘画技法才能使自己的灵感得到完美的呈现。






胡晓琛、陈天翼、顾文甲、方雨轩、郑毅恒、王嘉平《太空光源》

数字艺术


 创作感言


本作品是在国家大科学装置和中国太空基建的科学背景之下,以太空科幻为创作方向,以太空大科学装置为创作主题,以上海光源 —— 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为众多学科前沿研究的科学支撑,开展的以中国大科学装置和高新技术研发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平台为基础的科幻艺术装置,我们通过实体互动装置结合算法艺术和混合现实技术实现了该作品。通过这次创作,我们深感“大科学时代”赋予设计学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可以提供更多“艺术、设计、科技”三者结合的创作空间。






许晓霞《台州乱弹·后台散记》

粉画


 创作感言


《台州乱弹·后台散记》取材于台州地方传统戏曲“台州乱弹”,表现的是“台州乱弹”演员送文化下乡时候的准备场景。作品中人物众多,准备上台的演员,充满好奇的小朋友,背景调试的乐师们。表演前夕,在简陋的雨棚,昏暗的灯光之下,后台杂乱而又有序的演员化妆场景。作品采用圆形的构图,利用明与暗在画面里的安排使观众的视线集中在画面中央,光线从左上方投射下来,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增强画面层次感,生动地展现了“台州乱弹”这一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何振浩《悦动青春》

油画


 创作感言


上海的年轻人是最能展现城市活力的群体,从中可以看到积极开放、海纳百川的态度,也可以看到新生代与世界同步的良好愿望;上海都市建设日新月异,给大众提供了现代化且颇具时尚感的公共活动空间。我试图在创作中结合以上两点表现这样的画面:都市年轻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尚的运动方式、有趣的交友方式;时尚之都展现出的空间魅力:现代化建筑、人性化的休闲场所、美丽的城市绿化;体现出人与空间的和谐相衬。作品想要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力量,激励年轻人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活力与希望,城市的开放与时尚,进一步体现出当代中国健康发展、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






余珣《人间烟火事,岁月染芳华》

水彩画


 创作感言


《人间烟火事,岁月染芳华》这幅水彩创作,通过独具形式感的菜场橱窗,以不同年龄的角色作为视角纽带,串起整个构图。充分运用点线面和黑白关系让画面更加丰富。乌中市集菜市场是上海这座城市颇具活力和生机的地方。复古的绿色橱窗,网红摊位,编织篮里的新鲜蔬果、肉类和海鲜,花束等,传达着精致的海派城市腔调。热爱生活的人们,走上街头,走进菜场,在城市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美好,感受岁月流转,人间烟火;把水彩艺术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将城市文化艺术的体现从博物馆、美术馆延伸至充满蔬果香味的现代化菜市场,让它变得更加富有趣味和时代性,展现新时代人文新貌。






初广彩《吉祥中国 蜻歌蝶舞——互动开花动态屏风壁画》
壁画


 创作感言


《吉祥中国 蜻歌蝶舞》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一次致敬,也是我将新科技新材料与壁画艺术深度融合的一次实践。我在创作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六条屏屏风形制和云锦缎面与色织锦缎的精湛工艺,也融入了纳米制热芯片、镍钛记忆金属等高科技元素,在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传递了健康、环保、科技的生活理念。当代艺术以开放性和包容性著称,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拓宽了艺术的边界,纳米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创意空间,让古今中外的各类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次的创作过程,是一次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刻对话,也是一次对艺术与科技边界的勇敢跨越。






张周捷《MeshRare DN B1》
工业设计


 创作感言


在创作初期,我领悟到万物生长的“道”可以通过算法实现,于是开始运用计算机对形态的生成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历经十多年的不断探索,概念日益体系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探索阶段,思考如何用算法生成一把椅子;第二个阶段是探索如何量化实现无尽之形;第三个阶段是让更多人参与和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革新。全新的 MeshRare 项目在这个阶段迈出了模式创新步伐。这是一个基于 Web3.0 思想的初创项目,开创性地解决数字资产与实体制造中的价值重构问题,让数字作品融入生活成为可能。通过共创共赢的模式,制作出一系列高度个性化、手工打造、收藏级的数字座椅。我相信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亦是人机共创的时代。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

上海作品

   第三辑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凯《功勋号盾构》
油画


 创作感言


炎热的2018年8月,因为我的本职工作,在某天巡查工地时我与这台巨型装备不期而遇,当时给我带来了强烈冲击和震撼,更产生要画好这一主题的想法。在此后的每次下工地都做好素材采集,初期时只宏观见到一线工程工人应对巨型装备艰苦奋战,夏天高温烈日曝晒挥汗如雨,冬季顶风冒雪都按时精准完成既定结点任务。再在进一步和工程人员交流现场生活,同吃喝过程中体验到油腻工装下他们的朴实灵魂,让我感受作品中需要表达的气息和内涵,感受东方大国正是由他们的肩膀在共同谱我国基建王国美丽画卷,更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内书写到世界各个角落。这幅作品从准备到完成前后用时近六年,共画了草图、小稿、完稿等近几十幅。






汪鹏飞《黑白变奏曲之一》

油画


 创作感言


在临夏,我看见一张张带着岁月痕迹的脸庞,西北的烈日与风尘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形色与表情都敷上了黄土的色泽。我以人物群像为主,点缀牛羊以烘托气氛。背景留白,类似绵羊的白色,不同层次的绵羊白在背景和人物之间穿梭,与深色的衣服一起形成画面的黑白调性。人物如同乐谱上的音符在空白的画布上演奏出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这就是我创作《黑白变奏曲》的初衷。






苏坤《绿水青山》
壁画


 创作感言


《绿水青山》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传统九色鹿为对象,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古意鹿鸣起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大基调,鹿鸣之喜象征美好生活和希望的涌现,设计反映出尊重并融合自然的绿水青山景象。作品将传统绘画中的“鹿鸣之喜”古意用现代镜面反光金属马赛克材料加以表现,结合了四时光影和观赏角度的变化,实现材料与观念、内容与技艺的深度融合,让材料本身成为艺术表达的意义和载体;作品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蕴,描绘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旨在回应一种“共生”哲学。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生命和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反思对环境的影响,寻找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建立起平衡关系,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陈迪《2021·06·17》
油画


 创作感言


《2021·06·17》是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为母本的,其实这也是我室内空间创作的一个延续。当我看到航天员入驻空间站的新闻图象时,内心震撼、激动,空间站的内部构造简洁明朗、线条丰富,这非常适合用于我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后来我持续关注航天员生活、出舱的新闻并勾画草图,又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根据创作需要重新组织画面,增加延展空间,最后作品呈现更为开阔,形成“舱外舱”的视觉效果,增添了对空间站未来建设的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尽量在突出主题性的同时更具艺术性,也更能呈现个人的创作面貌。作品以特定时间命名,是对历史时刻的时代记忆,对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陈志宏 冯欣《安平桥》

动画


 创作感言


动画短片《安平桥》故事取材于福建南安民间故事。经数次赴泉州采风并与当地民俗专家反复交流,我们选取了安平桥上的石将军保长桥、战恶龙,保护老百姓的故事。在形式上,我们采用新水墨动画的方式,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学派所独有的动画表现方式。这种形式在动画制作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我们以上海电影学院师生为主,经过反复试验、修改,获得了一个比较新颖满意的动画效果。我们尤其注意在片中彰显福建闽南地区的地方特色,里面有拍胸舞、拔拔灯等民俗活动的画面。在音乐上也吸收很多南音与高甲戏的元素。当地的南音演员的演唱为影片增色不少。本片的拍摄为宣传泉州本地文化,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做出了贡献。






周林《梦之所向之二》
水彩画


 创作感言


我的创作常来源于对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观察,无论是街角与陌生人的邂逅,抑或是旅途所见之风物,都可能成为创作的锚点。木工坊虽是一处简单的劳作场地,但它是无数辛勤工作场景的缩影,代表了为这个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的工作日常。构图上,我将顶棚、木料等核心元素进行梳理和重组,试图在无序中寻找有序,利用纵横交错的钢构架和弧形顶部之结合来构建画面骨架,强调对称性的同时赋予其形式感。在画面的远景中,飞机和高楼等图像并不真实存在于现场空间内,它们是现代城市繁荣的象征,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这些愿景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理想,为了营造“梦”的视觉氛围,我将色彩作了归纳,并降低饱和度,又运用了破碎、重叠、穿插等手法,制造出一种近乎朦胧的不真实感。






周隽《上海屋檐下2》

中国画


 创作感言


我比较关注历史建筑在当下的处境,特别乐见老建筑能够被持续使用,融入到当代日常生活中发挥它们的功能,与当地人产生紧密连接,展现独特的城市文化性格。《上海屋檐下2》描绘的是位于虹口区昆山花园路的老洋房公寓,建于20世纪初的假四层联列式公寓如今还住满居民。公寓经过修缮但依然保留了原本的建筑式样,充满年代感,而整个社区的当代设计,从绿化的栽植、公共设施的配备、甚至公共厕所的装修风格都兼顾时尚感和与公寓外观的协调性。100多年的老公寓如今依然生机勃勃、充满烟火气。于是我多次走访那片老楼,收集那个小社区里居民的生活点滴,观察他们晾衣服、收衣服、叫外卖、爷叔倒垃圾、阿姨买菜、孩子玩耍、情侣腻味、宠物狗“开会”甚至是流浪猫投喂。然后设定一个夏日黄昏,下班时间,将笼罩在橘色光影下的百年老楼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工笔手法一一展现。






周蕴智《辛亥群英》
版画


 创作感言


作品采用中国传统艺术技艺水印版画进行创作,表现八位近现代历史人物肖像。草图阶段,我运用了类似大黑白的刀法,采用了当代数字绘画技术代替传统实物分层方式,增强了灵活性和可控性。印制过程中,我体会到传统水印水气氤氲间版面与纸张的融合、湿度与压力的意外效果,符合我的怀旧情愫与诗意表达。艺术要创新,应不受主题限制,首先要解决你的生活经验与社会距离的关系;其次是尊重自己的内心与真实情感体验。在文化自信、复兴传统艺术的大潮中探索创新,丰富艺术语言,创造出全新的形态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在同质化的表象下,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画出千篇一律的东西。我想,这应该就是我这次水印版画创作的初衷——用心、用真情去体会和感知时代,透过对象深挖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和力量从而找到创作的契机。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

上海作品

   第四辑  

按姓氏笔画排序






罗陵君《上海故事》
油画


 创作感言


王劼音先生建议我不仅是描绘建筑的外形,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考察式写生——“一种带有研究性的创作,不是指对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而是指对描绘对象的研究,力求超越表面的美感表达,深入了解这些老屋的前世今生,寻找其中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秘密基因,这正是这些经典建筑的神韵所在。”我在创作过程中关注了四个方面——“融合”“现场”“温度”“透视”“空太”“变化”,角落隐匿或窗外遥视的都市元素、光影交织下朦胧的生命感、细节刻画中的传统与现代叠加。我想用画笔讲述都市故事,不仅提供观感上的审美愉悦,更是唤起我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度关注和保护城市文脉的自觉,共同守护我们城市的精神家园。






倪涛、李扬帆、田园、戴杞杭 《平流层无人巡航应急响应系统设计》

工业设计


 创作感言


平流层无人巡航应急响应系统设计是基于我们国家先进的信息与空天技术的发展为契机而设计的。由数智化驱动的应急系统,有着持久巡航、高时效性、循环补充的特点。是绿色化、智能化、科学化的中国式应急机制全流程解决方案。可以在极端情况下提供紧急救援,最大程度地捍卫国土安全,维护人民的利益。此次能够入选进京作品,十分荣幸。自己对于切实问题的思考,通过概念作品的呈现并获得专家评委的肯定,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之后我也会继续努力,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能够体现我国新质生产力的作品来。






徐乔健《上海的八月·梧桐树下的咖啡》
油画


 创作感言


油画《上海的都市风景》之《上海的八月·梧桐树下的咖啡》作品主要以上海城市为背景,描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平时日常中的点点滴滴。以具象的绘画语言、最平凡的艺术视角和现实主义艺术样式来描绘我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上海文化的传统和海派文化的内涵特质及我们对城市时代精神的感悟。这个系列是上海的风景,也是上海人自己所建造的现代城市文明的风景。通过这风情让观众看到了自己的时代,和这个时代表现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曹炜《排演间隙》
油画


 创作感言


这次创作从选题开始我就可谓是伤透了脑筋,不仅题材不断跟换,数异其稿,进展也非常不顺。但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痛定思痛后我决定彻底来个另起炉灶,换回到自己熟悉的都市生活素材,以青春造像未来,只考虑画面所呈现的效果和应有的形式感,这才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画面被单纯的黑白色调取代;构图在大透视上求险、求构成上的平衡;人物形象上反复取舍力求典型性、组合的动线连贯性;并用统一的逆光来进行整合。虽然不同的质感和反光的表现加大了制作的难度,但我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我想这次创作的经历既是国家给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只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努力必有结果。






黄鼎锋《洁白立身,厚德载物》
水彩画


 创作感言


我的画作几乎全部来源于我对身边事物,特别是工作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的持续观察,这份沉浸与感动,成为我创作这幅作品的原点。我试图从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场景再现,一个小小切片式的展示,表现了新时代法官的精神、法官的追求及法官的压力。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标本式的样貌,没有群立的人们,但我通过这幅画回应了时代和人民发问,法官应该是什么样的?所谓洁白立身即以清正廉洁作为安生立命的自律要求。厚德载物则意味着只有道德高尚、胸怀宽广,才能担当起判断是非曲直的大任。这正是我崇尚的法官职业期许,画中的置物架不正是万千敬业廉洁的中国法官的真实写照,行正坐端,一身正气,勇于担当。洁白立身,厚德载物,也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弘扬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






韩静《平安果》

水彩画


 创作感言


苹果,在中国人的心里象征着平安。收获的季节里,天空湛蓝、阳光温柔地洒在果园里,苹果树的枝头被坠得沉甸甸的、挂满圆溜溜红彤彤的果子,空气里飘荡着醉人的果香,是幸福的味道……大爷忙着摘果、装箱、接待顾客,辛苦是辛苦的,但也是喜悦的。一箱苹果,代表的是丰收,凝聚的是劳动的辛勤,和时光的累积。画面虽然没有画人物,但处处体现了劳动者的存在和普通人认真生活的伟大。一箱苹果,是静物也是纪念碑,赞颂我们国家最不起眼、最接地气的各种行业里,无数普通人在默默地努力生活。






解文金《都市生活之理发店》
油画


 创作感言


艺术创作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作品灵感来自于当前我国新时代日新月异都市生活,以人们日常生活为主题,描绘了从玻璃橱窗外看到的理发店内忙碌的场景。明亮的灯光下,现代装修风格、新潮工具设备、人物与服饰被光影切割成无数的几何碎片,形成交叉重叠、彼此呼应的直线,呈现出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增加了图像元素的当代特征。画面以克制的黑白灰为基调,在平面的浅空间上寻找不同明度的色块所带来的节奏感;通过并置叠加橱窗玻璃和镜面反射来增加空间维度,达到空间的陌生感和荒诞性;突出形体的硬边结构,强调生动的笔触所带来的绘画性,并以厚颜料迭加所形成的肌理来丰富画面的层次和细节,力求做到主题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魏天舒 姜华《梦想(Dream)》

动画


 创作感言


《梦想(Dream)》是一部采用最新3D打印全彩人偶制作的定格动画短片。故事围绕十岁藏族男孩多吉展开,他热爱滑板运动,但在当地却是为数不多的滑板爱好者。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多吉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短片通过多吉与几个朋友的互动,展现他们如何在支持与鼓励中,共同克服挑战,追逐滑板梦想,传递了友谊、坚持与勇敢的主题。精致的3D打印技术赋予角色丰富的表情,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情感深度。





来源 |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